柔美的女性赞歌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教,是指自公元7世纪以来,佛教传入西藏后,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佛教体系,也被称为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它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体系。
  同大多数宗教一样,藏传佛教非常善于使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宗教教义。藏传佛教中有壁画、唐卡、造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金铜造像则是其最常用的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谓金铜造像,即以铜或青铜、红铜铸造的,外表鎏金的造像。早期造像多为实心,至工艺成熟后逐渐转变为空心,其工序大致有冶炼、翻砂、鎏刻、磨光等,有些还在内部装入舍利、经卷等物。到了清代,造像质地多为黄铜,胎体厚重,做工精细,有的鎏金,有的则不鎏金。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源于印度佛教晚期的密尊金刚乘、时轮乘,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西藏地方的原始苯教诸神,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衍变。它不仅承袭了印度密教艺术的衣钵,同时不断汲取西藏本土民族宗教的审美取向,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由于在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神佛信仰,加上其本身注重佛像崇拜的传统,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即成为倍受瞩目的焦点[1]。
  清代,由于中央政府的扶持,以格鲁派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不仅在藏区广泛传播,而且大规模东传,远播蒙古和东北等地。除此之外,本次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只停留在上层宫廷的层面,而是逐渐向民间发展,可谓极具广度和深度。因此,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规模、地域、现存作品数量及其艺术成就等方面远超前代。本文即以我馆馆藏三级文物《清鎏金绿度母铜造像》为例,介绍绿度母造像的艺术特点及佛教艺术的发展。
  此尊绿度母造像通高9.90厘米、身宽7.00厘米,重约745克。这尊绿度母结跏趺莲座,通体鎏金,一面二臂,丰乳细腰,呈现妙龄少女相,慈悲美丽。度母头戴五佛花冠,头发半绾结于顶,半垂辫于肩,额有一眼,凝静庄严。耳垂肩,胸挂璎珞飘带,镶嵌有绿松石。右足展,左足蜷,右手下摆,置于右膝,结施与愿印,拈着一枝“乌巴拉”,即青莲花,花茎延伸至度母右耳侧,其顶端有一果实,一朵盛开之莲花;左手置于胸前,作弹指状,左手臂插“乌巴拉”花,花茎由肘上绕至左耳畔开放,结有一果实。帔帛由穿臂垂腿,耳环、手钏、脚镯等装饰以绿松石,庄重严肃,使人敬仰[2-3]。通体采用整铸法铸造。
  度母,梵名 Tara,音译为“多罗菩萨”,又称“圣多罗菩萨”、“多罗观音”、“救度母”等,意译为“眼”、“极度”、“救度“,故略为”“度母”。因为全身绿色,故称为“绿度母”。它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是由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修成的菩萨,也有的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眼泪所化。根据《度母本源记》里记载,供奉綠度母能够摆脱八种恐惧,亦能解脱八难,即狮难、象难、水难、蛇难、牢狱难、贼难、火难、非人难。因此,又俗称救八难度母。绿度母能把称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的“疑”转成究竟圆满的智能。她总是以清凉、慈悲的光明普照众生,就像慈母一样怜悯有情,誓愿度脱一切众生于生死苦海[4]。因此,作为藏传佛教密教观音部的佛母,观音菩萨的泪珠化现的二十一尊度母之首的绿度母在中国西藏和内蒙古的藏传密教中广为流传。
  说起绿度母造像的主要特征,正如仪轨中所说:圣洁美妙翠绿身,神态慈祥目深沉,秀发半束半散垂,香菊插缤珠宝饰。五彩绫罗为衣裙,仿佛彩虹罩翠峰,左腿盘坐右半伸,胸阔细腰微左倾。左手胸前持蓝菊,右手搭膝赐福印,通体透明散清香,光芒四射遍环宇。
  前文中说,绿度母造像起源于印度,而其所属佛教艺术也可导源于印度工巧明业。印度佛教艺术可大别为兼具希腊、印度、大夏、安息等艺术素质的犍陀罗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至笈多王朝,以摩揭陀为中心,统一印度,印度本身的艺术乃与犍陀罗艺术先后依附于佛教而东传中国。至隋唐亡世,无论佛教义理或艺术均已与中国人性精神相结合,并融入中国特有的情操与气度,使佛教艺术衍为纯中国的形态。
  就佛教艺术发展的广大范围与源流而言,可略分为三大系统:一、小乘佛教艺术,其艺术主体系以根据初期佛教遗物崇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佛塔建筑,另于绘画雕刻方面则多以本生谭、譬喻故事为主题,直至后来佛教制作普及后仍持续此一倾向。此系统包括锡兰与东南亚等南传佛教诸国。二、以尊像的制作与崇拜为中心的大乘佛教艺术,源于印度,经中亚而开展至中国、日本。然于中亚与中国的初期,小乘佛教艺术的色彩甚浓。三、密教艺术,约始于七八世纪的印度,其中一流系经中国而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平安、镰仓时代的艺术主流;另一流经尼泊尔传入西藏而展开喇嘛教特有的艺术风格,其后亦扩及蒙古、东北等地[5]。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西域地区后,再由西域经甘肃传入中原地区。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佛教造像的艺术形式也传到了中国,并很快与中国原先已有的造像艺术相结合。著名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新疆龟兹等地的石窟造像艺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所在。
  佛教传入之时,佛教的教义仍需借助形象来感化民众,常以建筑、雕塑、绘画等手段来表达佛教义理,统治阶级也需借助这种手段来笼络民众。在佛教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以造像代替佛身的形式慢慢流传开来,佛陀造像艺术也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汉化过程,逐渐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逐渐中国化,到南北朝始见女相观音菩萨。到了唐代,佛教人物造像已开始趋向女性化,且已逐步定型。盛唐时期的佛教雕像不再因袭前代的格式,表现出多样化和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突破了犍陀罗那种僵直的样式,突出盛唐时期S形三段屈曲式的特色,生动而优美。北宋以后,佛教造像中菩萨的脸部造型更为饱满,以俗世中的富态女性为蓝本,圆脸、两眼微睁、眉毛上弯且长、凤目、唇丰润、高发髻或垂环髻、余发垂肩,头戴宝冠,佩帔巾,戴项饰璎珞、臂钏,此时的菩萨已经传化为中国式的风格了[6]。
  知识链接:度母是“圣救度佛母”的简称,梵音译作“达热”,藏语称“卓玛”。汉族地区古称“多罗观自在菩萨”、“多罗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度母依身色、标帜、姿态和德能不同,分为21度母,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她们是:绿救度佛母、威猛白度母、金颜度母、顶髻尊胜度母、牛音叱咤度母、胜三界度母、破敌度母、摧破魔军度母、供奉三宝度母、伏魔度母、解厄度母、烈焰度母、颦眉度母、救饥度母、大寂静度母、消疫度母、消苦度母、消毒度母、赐成就度母、明心音度母、震撼三界度母。
  参考文献
  [1]李雪扬.《浅议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金铜造像艺术》,《丝绸之路》,2009年第10期。
  [2]陈平.《藏传佛教造像的主要艺术特征》,《东方博物》,2004年第1期。
  [3]林尚斌.《藏传佛教造像的几个类型》,《收藏家》2008年第6期。
  [4]隐尘.藏密——唐卡奥义[M].重庆出版社.2005:137
  [5]王志远.中国佛教百科第四卷[M].华龄出版社.2008:7
  [6]王志远.中国佛教百科第四卷[M].华龄出版社.2008:48
  (作者单位:阿拉善博物馆研究部)
其他文献
我应该拥有一个沉默的世界  拿捏着徘徊的时针  嘲笑似曾相识的悲伤  又或是拿起梦境拍卖  赎回本不属于我的忧伤  在一个有黄玫瑰的清晨  商人拿着多余的矫作?  等待路边人的驻足  有的人叹息 流泪  不给泥土多一份的深压  有的人鄙视 轻蔑  不畏惧被他人的影子划伤  我也许是路过的人  也许不是  我明白七月对我的残忍  背叛我的是玫瑰 ?  伤害我的是指尖的余香?  若初 作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日军在平潭十七年抗战期间因何没有长期攻占台湾海峡内战略要地平潭岛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平潭;海坛岛;战争资源;军事战略;民风;岛情  1928年2月28日,福建省平潭县(简称“岚”)流水、东庠渔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前往救助日本失事的轮船“锦江丸”,招来日军舰以“抢劫”为由开枪射杀,酿成震惊全国的闽海“二二八”惨案。以及随后发生的“济南惨案”后,中日从此逐步从对抗走向全面战争了。从
期刊
摘 要:李庭芝是南宋著名军政将领。2016年10月27日《解放军报》发表张翚《忠诚是高尚的根本》的文章,文章指出:“南宋末期,名将李庭芝率孤军死守扬州,面对元军重兵围困和招降,大义凛然地选择了与百姓故土共存亡,以身殉国。”我们称李庭芝为民族英雄,是因为景仰他们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李庭芝是我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民族英雄之一。他固守扬州、重创元兵、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业绩,理应
期刊
摘 要:2013年12月8日晚上8时40分,89岁的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在广州病逝。“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人民”,红线女的一生都是围绕着祖国、人民和艺术,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红线女的生平事迹让我们时刻铭记这颗粤剧艺术巨星。  关键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  粤剧是岭南地区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红派艺术是“人民艺术家”红线女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歌剧、话剧、京剧、昆曲、西洋歌
期刊
晚上和室友聊天,我问她什么事情能让她开心,她笑着说是发工资以后的购物。嘴上虽是这么说,事实上,每天晚上我敲键盘时,她都会坐在旁边坚持画画,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有些热爱不需要说出来,却总是在行动上默默坚持着,即使经过一整天辛苦的工作,我们也愿意把休息娱乐时间花在上面。相较于各种喜好,我更喜欢看书,这种喜欢在大学时最强烈,常常一个人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毕业后工作疲累,我常常忽视床头的书,转而
期刊
摘 要:古戎族是史前生活于泾河流域的古民族,有两块卜骨文字分别记录崆峒山古戎族和古天文学的生成过程。运用易卦识读法可识读了两篇卜辞,同为珍贵的史卷,是研究史前西北古戎部落的文字文献。  关键词:商卜辞;崆峒山;北斗星;史前史研究  1、安化佛  占卜产生了卦文,卜辞是图文,这块卜辞骨块完整,借助有形可见的卦象可识读了这篇卦辞,全文记录崆峒山。  识读方法是易学法。易学识读法是借用卦像识读卦文的核心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况下,新闻记者也应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新闻內容的编辑,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而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当下的媒介融合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新闻编辑的总体能力,就需要对其人才培养设定培养的理念与路径,让其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根据当下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其编辑能力提供理
期刊
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大热潮中,全国各地旅游业纷纷风起云涌,在全球一次次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疫情危机、灾难危机、战争危机中,旅游业成为一枝独秀。世界旅游业各具特色,发展几十年,永不疲软,而且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商机,各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旅游经济,楚雄彝族自治州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把一个没有旅游自然资源,也没有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没有什么交通地理优势,却也把楚雄旅游建设得有声有色。楚雄州的旅游看楚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凸显出融媒体的优势,所以,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更应该与时俱进适应背景的发展,持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受众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融媒体背景下呈现的特点,并提出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从而为我国新闻采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融媒体背景;电视新闻采编流程;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他们的情感体会。戏剧作品也是如此,作品的创作離不开作者本身生活的时代背景,也不会脱离其本人的思想感情。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为16世纪的中西著名剧作家,其作品经久不衰,传承至今。而两者的创作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两位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有所不同,所以两位的创作主题也有着细微的不同。  关键词:莎士比亚;汤显祖;创作主题;时代背景  20世纪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