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胸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讨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672例肺囊性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18例,女254例;中位手术年龄为14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1~189个月。手术方式根据病变范围选择肺叶切除或肺段切除。术后常规心电监护、经皮血氧监测,低流量吸氧24 h,常规应用抗生素,根据血常规及临床表现调整用药,术后6 h可正常饮食。当引流管引流量

其他文献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康复领域中应用广泛,其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系统及非运动系统症状均有改善作用。本文从作用机制及不同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案切入,对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及光遗传学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了解不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治疗原理、分析其应用现状及困境,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脑缺氧,其病因多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血氧脑功能成像技术,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早产儿及危重患儿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评估。本文旨在于探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以及亚低温治疗中疗效评估新工具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评估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评估方法的临床操作性、信度、效度和对跌倒预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筛选并推荐出操作性强、可靠、有效的评估方法,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跌倒评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新兴的脑观测技术,在检测与运动相关的脑活动时具有优势,此前多被应用于心理、情感等领域。本文就fNIRS在运动控制及其障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姿势保持、节律运动、反射与被动运动、随意运动、运动想像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方向。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27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8个月,年龄范围为4~14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T1像等或高信号,T2像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根据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的病变范围和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3型:咽后壁型13例,咽侧壁型11例,完全弥漫型3例。所有患儿中,5例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17例行单纯注射治疗,5例行注射 口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比较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surgery,LS)与传统开腹手术(opensurgery,OS)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收集近10年国内外LS与OS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达到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肾盂成形术的170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接受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pyeloplasty,LP)的102例患儿作为LP组,其中男56例,女46例;患侧为左侧79例,右侧23例;年龄为(46.83±33.72)个月。将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edlaparoscopicpyeloplasty,RALP)的68例患儿作为RALP组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局灶性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2例慢性局灶性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5.6±3.5)岁,范围为1~13岁;股骨16例,胫骨5例,腓骨1例;患侧为左侧12例,右侧10例。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10例,跛行8例,局部肿物3例,股骨外翻伴步态异常5例,不愿站立1例,症状持续时间为(3.2±4.1)个月,范围为7d至12个月,均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目的评估骶骨发育异常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31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确诊时年龄为(5.09±3.97)个月;低位畸形38例,中位畸形181例,高位畸形97例。将低位畸形患儿作为低位组,将中位畸形患儿作为中位组,将高位畸形患儿作为高位组。通过影像学图像测量各组患儿骶骨指数(sacralratio,SR)值、D值、R值、骶骨曲率(sacrumcurvature,SC)值以及联合指标SR SC值,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接受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的269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81例,女88例;将45例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患儿作为A组,224例同期收治的其他复杂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均无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