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觉心与本心——朱熹心论三议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采用"心统性情"的构架而将本体与发用放在一心的发用流行之中,心、善、仁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保证其一致,而可能是多样化的。朱熹不赞同一般地说心无不仁,(他主张)要保证心之本体的发用端正不偏,"诚意"的涵养功夫必不可少。持续的致知和操存功夫,是觉察本体于一念之微并发扬光大的必要条件。朱熹心论的目的,在引出主体自身的存养状态并保持仁德的不失,以便从实践中解决心与仁的一致性问题。反求本心也就成为了朱熹心论最后的诉求。
其他文献
开展消费信贷,对于推动当前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不少问
目前在汉语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由于将相对问题绝对化而形成两个"误区":一是释词用语与被释词语词性一致要求上的"误区";二是释义中不能"包含被释词(字)"的"误区".
语言测试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分析语言测试中的两个重要原则问题--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影响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可以探讨语言测试可靠性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