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鉴赏方法浅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鉴赏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所以,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透彻的人生哲理,这样才不会陷入无序低效阅读的泥潭之中。
   一、理清线索,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住两条线: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场景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作者对人态度的变化、对景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章意脉。
  文章结构一般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旨句的段把主旨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如《荷塘月色》是按照“出家门—漫步小径—荷塘月色—忆采莲—回家”的顺序来写,核心形象是朦胧静谧柔美的“荷塘月色”;读《故都的秋》须先把握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秋光、秋声、秋色、秋味)来写故都的秋,突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二、抓住“文眼”,品味作者思想情感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方法有如下。
  1.找出文中的总领句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2.抓住感情的凝聚點
  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某处凝聚在一点,如果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作者的感情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另外,阅读鉴赏散文,要注意抓住散文的重点句,明确其作用。总起句能够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也可以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而且往往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总结句在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照应上文,发人深思;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重视朗读,体味作品深层意蕴
  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与指导,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把握其韵律,注意语音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只有入情入境地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
  朗读只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需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如《灯》中“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的”一句中的“黑暗的海上”“灯光的指引”“永沉海底”的含义颇丰,阅读时就要仔细品读。《荷塘月色》中的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带”就值得玩味,一则与全文宁静气氛相一致,同时也道出自己的淡淡忧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文章呈现的这种主客观情境,蕴含“轻柔”“随意”的双重意味。
  总而言之,散文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高中散文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当然是最主要的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兔眼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的自体移植技术并进行术后移植区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通过虹膜全切法获取10只新西兰白兔的虹膜,采用酶-机械分离-酶消化的方法分离IPE
语文自读课文一般安排在单元的后半部分,这些课文的教学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倘若将自读课与讲读课等同起来,或者将它视为不重要的篇目弃于一
前人云:“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这部鸿篇巨制是高中生必读的名著之一,如何引导高中学生读好这部书,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但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书,所以怎么读、如何读就成了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我们不妨依托文本《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结合课外阅读,课堂组织一系列活动,来激发高中生的读書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读好《红楼梦》的任务。  一
目的观察一种视网膜锥体细胞失功能(RCD)模式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为寻找致病基因提供证据。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旋转杆(rota rod)、爬杆、旷场和避暗反应等行为学方法对RCD大鼠.的
目的 以新的筛查标准探讨眼瞬息图像筛查仪(MTI)摄影筛查技术应用于1~2岁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2岁儿童MTI摄影验光结果 与阿托品眼膏散瞳后人工检影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MTI摄影验光技术对弱视危险因素筛查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65%;对MTI摄影筛查阳性的儿童的屈光状态及斜视进行分析,筛查敏感性最高的为近视,最低的为斜视;特异性最高的为屈光参差,最低的为散光.结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以及Ibrolipim(N0-1886)对2型糖尿病小型猪血糖的影响;探讨药物Ibrolipim对视网膜VEGF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
作为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养蜂技术培训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我区少数民族文字养蜂技术书籍、资料短缺的实际情况,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发展中心组织通晓民族文字的技术
本文观察我科2003年7月以来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以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蜂蜜内服是一种营养保健品,外用有抑菌、消炎、滋润、保护创面、促进吸收等作用。蜂蜜还可使皮肤细腻洁白,是一种天然美容剂,与珍珠、人参、蜂王浆齐名,深受美容院青睐。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