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看实践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的正效应和消极的负效应是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必然存在着的两种价值效应关系和形式,它们分别从肯定形态和否定形态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能力。要防止实践的负效应,必须树立一种大实践观。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不仅要包括历史经验、现代科学,更要包括从未来角度的思考、预测,即“以未来规范今天”的“前导性实践意识”。
  [关键词]实践负效应;大实践观;正负效应统一律
  [中图分类号]B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1-0012-02
  
  实践负效应和实践理性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蕴含的理论内容,也是当代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欲消除当代实践的反主体性效应,建构合理化的实践理性是当务之急。由此全面研究实践效应和认真探讨实践合理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实践负效应的含义及其客观普遍性
  
  实践的负效应,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引起外部世界朝着背离满足人的需要、人的目的性方向变化,即指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主体的消极的、否定性的作用。积极的正效应和消极的负效应是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必然存在着的两种价值效应关系和形式,它们分别从肯定形态和否定形态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能力,有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实践正负效应统一律。实践正负效应统一律是指凡是有人类社会实践发挥作用之处,实践总是表现为正负两重效应,即实践不仅为人类带来改造世界的利益,而且同时还会产生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负作用。实践正负效应统一律的实质在于,它反映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践功能二重效应之间特定的本质联系,反映着实践对主体的价值功能、作用和意义的二重性。
  实践既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正人化的世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创造了一个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反人类自身的异态化的世界。实践既有积极的肯定形态的正效应,同时又有消极的否定形态的负效应。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肯定性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否定性的消极效应;当代人类一方面拥有空前的实践力量,另一方面又陷入盘根错节的全球性危机之中。
  
  二、实践负效应的哲学实质和根源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机,从哲学高度上讲,实质上是各种涉及人类自身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坏和失衡,是人自身的一种危机,是人的文化的危机,是人的信仰的危机,是人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价值、意义以及地位认识上的危机。人在失去自我的情况下,在精神洪荒的情况下,导致了实践活动中与周围世界发生了异化性、破坏性、病态性、不负责任的征服、占有、支配、统治和掠夺,而这些恶果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使人类陷入更深的迷茫与失落。
  实践负效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实践自身的矛盾运动,伤害间接客体和间接主体,破坏主客体关系都是可能的,这是形成实践负作用的内部根据。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错误成见、狭隘眼界、排他心理和狂妄态度,由于历史的惯性仍在发挥着作用,激化着实践的负效应;自私心理和贪婪行为对实践负效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的负效应源于社会主体自身:一是人类未能合理估价自身的主体功能,未能正确处理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未能妥善处理好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未能遵循社会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性;三是人类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
  
  三、实践负效应的表现及其特点
  
  实践负效应表现在生产领域、科学实验、人类的生活实践方面,突出的就是生态失调、人口爆炸和自然破坏;表现在社会领域方面,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对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关于实践负效应的表现特点,一是全球性。当代人类在运用高科技去变革和改造自然,以不断扩大、丰富和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严重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全球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二是相互联结性。实践的各个负效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结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不能单独解决的。在处理上要求全球范围内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需要协同一致去努力。三是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背离性。目前的许多实践负效应往往是根源于人类善良的愿望而采取的行动的结果。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自然环境,是人类驯服自然的方式,但却导致了环境危机。四是滞后性。实践的负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是马上表现出来的,实践的负效应是在实践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
  关于实践负效应的特征,大抵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一是实践的片面性与负效应的全面性。由于人们盲目的、非理性的追求实践活动方式,必然导致人口膨胀、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南北差距、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而实践的负效应之间相互联系,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负效应的全面爆发。二是实践的不协调性与负效应的难调和性。由于人认识的有限性、指导实践的理论的局限性,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衡。三是实践的非持续性与负效应的可持续性。从实践开始到实践负效应的爆发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种现象被称为滞后现象。人们在追求眼前经济效益时,由于认识的有限等原因,没有预见到实践负效应的危害性,当人们的实践活动结束后,负效应的影响还在持续地蔓延。四是实践目的的异化。合理的实践应当产生积极的实践效应,可是现实情况表明,即使许多合理的实践也产生消极效应,从而使实践的结果背离了实践的目的。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片面的实践是无法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不利于人类全面、自由地发展,这就产生了实践目的的异化。
  
  四、防治和控制实践负效应的对策思路
  
  人类必须认真思考传统实践方式及其带来的负效应问题,探索新的有效的实践方式。一般来说,加强对实践负效应的防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实践主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实践效应的好坏与主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主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确立自己的实践目的,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对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适时地调节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实践观。三是变革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向节能型发展。四是制造先进的实践工具。实践负效应的产生与实践工具的落后相关。实践工具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的效果和实践目标的实现。五是提高实践负效应的预测水平。由于实践负效应的滞后性,我们应提高对实践负效应的预测水平。对实践负效应的预测有总体预测和单项预测。六是利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加强对实践的控制。通过法律和道德这两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手段,引导、约束人类的实践活动,使之符合真善美的尺度。
  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避免和克服实践的反主体效应,必须正确处理实践合目的性追求中的种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人类利益整体性原则。二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系统性原则。三是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确立人在价值追求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始终以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实践合理性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避免、减少实践的不合理性,即实践的负效应,使实践活动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使客体的变化适合人性。达到实践合理性的正确途径是,在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实践理念,以此为指导并运用可信的而且事实上有助于实现实践理念的手段和方法,达到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目的。实践的合理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实践目的的正确性、正当性,实践手段的科学性、有效性,实践结果的价值和意义特性等等。正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构成人的完整本质,充当人类存在的完整表征。无论是单纯的工具理性,还是单纯的价值理性,都无法唯一地规定或实现人的全面本质。实践合理性的追求目标是人与自然、人与人或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对立与冲突的和解,以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合理化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将是人与自然关系之和谐的全面建构,人与人之间关系之紧张的全面缓和,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之分裂的全面解决。
  也有学者认为,要防止实践的负效应,必须树立一种大实践观,而大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有其基本的内涵要求和本质属性: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一种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意识,它要求我们从全球的观点来把握当代大实践及其带来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未来意识,它要求我们在考察当代大实践时要着眼于其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还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人类意识,它要求我们自觉地从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和规范当代大实践及其未来发展。
  
  五、研究实践负效应的现实意义
  
  尽管人们对实践负效应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但它的意义不可低估。
  第一,在理论层面,从实践非合理性认识实践合理性、从实践的负效应认识实践的正效应,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根本要求。对实践负效应的理论自觉和有效探讨,深化和扩展了对实践自身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对现实的属人世界、对实践活动持无原则的盲目的顶礼膜拜态度,而应该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批判。实践并不是不证自明和绝对必然的,这有助于克服在我国学界实际存在的把实践完美化、神圣化的倾向,理性对待实践本体论,抵制实践万能论的消极影响。
  第二,从实践上看,实践正效应和负效应,都是人类实践活动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实践正负效应并存,本来是早就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看到正效应,忽视或轻视负效应,更没有主动积极地防治负效应,以致负效应日益明显、突出,严重地危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正视、重视实践负效应的存在,加强对实践反主体效应的防治和控制,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摆脱人类的发展困境和生存危机、解决全球问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从发展观转型角度看,传统的发展观是建立在“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这样一个哲学信念的前提之上的。只要是发展就比不发展好,发展得快总比发展得慢好。传统发展观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了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一个目的论、价值论的问题关心不够。人类往往只看到实践活动积极的肯定的一面,而对实践活动消极的不合理的一面往往轻视或忽视。要摆脱传统发展观带来的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使实践向着合理性方向发展。人们应该对实践负效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实践负效应的产生。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对实践负效应的正面回应。
  责任编辑姚黎君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五四传播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4-0025-02    早在1
期刊
“为、位、畏、威”四字相连,并非文字游戏,其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官之道。  先说“为”和“位”。有为方能有位。孔子曾经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意思是不应担心没有官职,而应担心是否具备当官的能力。由此,笔者联想到现实中常有一些干部抱怨“怀才不遇”,得不到领导赏识,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和舞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想当年,诸葛亮以《隆中对》中所体现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为刘备谋
期刊
可能有人会说,做一个人,这个题目是否闲得无聊,没话找话?谁还不是一个人?  我真的不敢肯定。记得几年前,媒体报道了南方某省一个厅级干部,一个典型的性变态者,他每次玩弄妇女后还要写下日记,留下毛发,以资回味纪念,这种黑色档案居然装了整整几个保险柜。有一次,在轿车内染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他还自编自导自演,用摄影机拍下全过程。你能说他是人吗?  在繁华都市街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孩子,他们两腿不
期刊
[摘要]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该具有最大的公众亲和力,但在实践中公共部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文借鉴国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融市场效率、政府权威与人文情怀三位一体的成功做法,竟在推动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需求;市场效率;政府权威;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3-0
期刊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政策面临困境和选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的丰富理论,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为公共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是公共政策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公共政策;人本化  [中图分类号]B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明确现代政府的价值诉求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前提和基础。从政治认同的视角来看,现代政府的基本价值诉求为服务、公开、绩效和责任。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现代政府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理念的服务性、增加政府行为的公开性、注重政府能力的绩效性和增强政府履职的责任性。  [关键词]现代政府;现代政府建设;价值诉求;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3-0051
期刊
[摘 要]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凸显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有序政治参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2-0046-03    2008年是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年,从贵州瓮安事件
期刊
[摘要]实践业已成为人们认识价值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新视野。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实
期刊
[摘要]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
期刊
[摘要]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因其在质量管理理论方面的先进性、面向对象的广泛适用性、标准体系的严谨性和认证审核的公正性,迅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许多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取得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收益。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不利影响,进而对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ISO9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