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规范写作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学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大部分要求附有外文(多用英文)的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献检索系统使无序的科研文献有序地流动,方便学者对资料的查询和搜索,极大地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摘要在学术文献检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能否被著名检索机构收录,论文的英文摘要是否规范,是重要要素之一。虽然近年来中文版期刊刊登的文章也附有英文摘要,但符合国际标准的为数不多。往往是文章本身的学术水平很好,但因其英文摘要写得不好,无法被很多国际检索机构收录。使很多中国学者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学术领域的讨论、竞争当中,失去了与国际学者交流机会。本文从摘要的结构和写作规则出发,探讨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摘要简述
  
  1.什么是摘要
  摘要(Abstract)又称概要、内容提要。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于摘要的解释为:“摘录下来的要点”。摘要是一篇完整论文的一部分,但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它通常位于正文之前,高度概括了正文中叙述的内容,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是正文实质性内容的介绍。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具体地讲目的就是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是指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即实验、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便是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其他是指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等量的主要信息,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初步就能确定此文章对读者从事的科研、教学有无参考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
  Abstract在英文中既作“摘要”讲,也作“文摘”讲。在讨论摘要前我们有必要弄清两者间的区别:摘要与正文关系明确。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但不能脱离文章而单独印刷发行。文摘是一种能脱离正文单独印行的文体,主要以文摘期刊或文摘卡片或光盘形式发行。文摘除向读者介绍文献的主要内容外,还介绍文献的来源、查找全文的渠道。文摘期刊搜集、摘录并按类编排大量的文献,是研究有关领域发展动态的主要依据。
  2.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分为3种类型:信息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信息-指示性摘要。
  信息性摘要即报道性摘要,也称资料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目前科技期刊中学术类文章的英文摘要多属于信息性摘要,这种摘要篇幅较长,英文摘要以100-150字左右为宜。
  指示性摘要及介绍性摘要,也称陈述性摘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是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指示性摘要一般不介绍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的具体内容。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篇幅短小,以30-50字左右为宜。
  信息-指示性摘要是一种混合型摘要。它以信息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50~100字为宜。
  
  二、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
  
  科研论文的摘要应当使用英文直接写作,这样作者可以按英文的思维方式更直接准确地表达原文,但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用英文思维直接写作尚有难度。于是,许多科研人员是先写出摘要的中文稿,再进行汉英翻译,于是摘要英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一,摘要的结构问题。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通常包括背景句、目的句、方法句、结果和结论句,要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有些作者由于不了解摘要的写作规范,往往遗漏重要部分,导致主要部分的残缺。如:
  例一:Mencius was one of the great Confusian philosophers. His economic ideal was constructed with three parts. First, ideal on private proprietorship. Second, ideal on the family-owned agrarian economy. Third, ideal on equitable tax.这篇英文摘要有五句话,第一句是背景句,二至五句是分析结果。由于字数限制,英文摘要的背景句、目的句可以简化或省去;但方法句的缺失给读者造成研究结果缺乏根据的印象,没有提出作者意见的结论句,对一篇摘要来说是不完整的,给读者留下言犹未尽的印象。
  例二:By applying some theories drawn from hermeneutics and pragmatics, a study is made of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up historical context awarenes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articularly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of literature on ethnic and religion affairs, through discussing som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ranslation.这篇摘要通篇由一长句构成,“applying some theories drawn from hermeneutics and pragmatics”是方法部分,“a study is made of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up historical context awarenes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articularly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of literature on ethnic and religion affairs,”是目的,“through discussing som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ranslation.”又是方法,容易给人留下逻辑混乱的印象。没有结果和结论,又让人对作者的研究效绩和意义无的放矢。
  其二,摘要的内容问题。摘要的内容主要是指语法(包括词语的正确使用,句子结构的完整,以及语态时态的运用等)和语篇(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两个方面。以上文中所举第二个例子为例,这篇摘要以短语“By applying some theories drawn from hermeneutics and pragmatics,“而不是重要的事实开头,导致摘要的主要内容、论文新的信息重点不突出;语言繁琐,“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可以简化为“in translation”;介词使用错误而且混乱,“make of ”是“由......造成”而作则要表达的是“对......进行的研究”,所以“a study is made of the necessity of…” 应改为“a study is made on the necessity of …”,将“particularly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of literature”改为“particularly Chinese-to-English literature translation”更加符合语篇的自然通顺原
  则。
  
  三、英文摘要的撰写要求
  
  郑福裕教授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编写指南》一书中提出的摘要写作的ABC原则可以作为摘要的特点:A即准确(accuracy),摘要能准确地传递科技信息和阐述学术观点,文字表达准确,不引起误解;B即简练(brevity),摘要是信息的高度浓缩,简洁具体的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及重要梗概;C即清晰(clarity),指的是摘要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客观性。
  英文摘要是用英文来表述文章的重要部分,写作要求很高。英文摘要的写法除了具有中、英文摘要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笔者对国内外权威文献收录机构和出版机构对于英文摘要的要求作了一个总结:
  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摘要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每篇摘要都是与题目连排的,题目是文摘的第一句话;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尽量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词语拼写,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每篇中须保持一致;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尽量用简短的句子,避免句形单调,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所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得出的结果、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注意冠词的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语为修饰名词,可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不使用俚词外语表达概念,慎用行话和俗语,应用标准英语;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缩略语,应在题目、文摘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商品名需要时应加注学名,应采用国际公认的计量单位。
  (本文由河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科研论文摘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4020)。
  (作者单位:1、3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2.石家庄经济学院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当前和今后
谈起2004年中国重汽集团取得的快速发展,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马纯济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家,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汽车制造
"恶法亦法"强调法的形式,"恶法非法"重视法的内在价值,这两种观点共同催生了现代法治。当下中国仍处社会主义法治的初级阶段,强调"恶法亦法"和"恶法非法"两种观点的结合,有助
据报道,陕西户县西寺村于2005年3月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照明靠油,磨面靠牛”的历史。由县政府补助的14万元费用让这里的农民用上了电,“看上了彩电的群众乐坏了”。有家报纸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数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的教学改革理应进入“深水区”,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却面临着极大的困惑和挑战。在此从数学教学的
业余函授专生本学员的二外日语课程,每一届学生的授课学时共120学时,这120学时都要分四个学期来讲授,而这四个学期的授课又都安排在寒暑假或周末休息日来进行,授课对象多是拥
“度”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度”。一种事物,其变化超过了它的临界点就会变成另一种事物。生活中要把握“度”,改革、发展、稳定同样也要把握“度”
深圳的渔民村曾是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一个万元村,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乡村土地并没有变化。反而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顽疾:农民也并没有进化为市民……渔民村必须改造,城市
氧化钇、氧化铕(荧光粉) 彩色显像管用在工业上,微机彩色显示器用氧化钇、氧化铕荧光粉的需求大增。在该领域,日本六家公司的生产占世界市场的80%强。尺寸较小,为14~17时,但可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在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编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传统的工程领域相结合,培养可以进行各个层次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