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外伤治疗中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重症胸外伤治疗中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使用镇痛药物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次数(0.56±0.21)次少于对照组的(2.51±1.34)次,术后住院时间(9.27±1.45)d短于对照组的(13.21±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分别应用曼月乐和安宫黄体酮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在围绝经期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3例。参照组行安宫黄体酮治疗,试验组行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经期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H(9.12±0.49)U/L、E2(219.26±18.24)pmol/L及FSH(10.15±0.96)U/L均低于参照组的(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纳联合气压治疗对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86例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DVT基础预防处理和早期活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用法同对照组)和气压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纤
目的探究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在口腔正畸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0例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模型,观察组采用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2%,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在青光眼患者术后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视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心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5.7±3.6)分、SDS评分(45.3±3.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4±5.4)、(52.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眩晕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28 d,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分别为(75.5±4.3)
目的了解和分析云浮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儿童的主要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根据,为本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方法60例在本院进行体检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以及铁蛋白检测。分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病因以及小细胞低色素性地中海贫血患儿基因型。结果60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儿童单纯地中海贫血有35例,阳性率为58.3%,单纯缺铁性贫血有12例,阳性率为20.0%,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有9例,阳性率为15.0%,其他类型有4例,阳性率为6.7%。44例小细胞低色素性地中海
目的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五肽辅助治的疗效及对其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7例。参照组以常规化疗方案开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3、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7.45%、91.49%,均高于参照组的36.17%、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
目的探讨低剂量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术后均连接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在联合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脐平面TAP阻滞,给予双侧TAP 0.2%罗哌卡因40 ml。对照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0 mg+右美托咪定100μ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观察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μg/kg+昂丹司琼10 mg+右美托咪定100μg+0.9%氯化钠溶液稀释
目的观察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脑DSA检查,A组给予药物治疗,B组给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A组的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A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