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应对变局,当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没有和平的大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和平与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和内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必将激励和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仅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断演化,更是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旗帜鲜明地支持多边主义,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等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先后被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并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携手共进,当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世界的很多问题及冲突都根源于贫困、失业和落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虽然今天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也正经历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贫富差距对世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传播和反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个人类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倡导发展优先和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达成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230多个,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越来越成为世界增长的稳定器。中国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不断注入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国际公共产品,主动为世界各国打造共同繁荣的强大引擎和重大合作平台。中国主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对接,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系列重大项目得到落实,为当地人民带去了共富的希望。蒙内铁路通车帮助肯尼亚开启了经济腾飞的大门;尼日利亚人民喝上了清洁水;中亚内陆国家有了出海口;中欧班列开行十年来,累计突破4万列,不仅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和商机,也成为疫情中的“生命通道”,累计向欧洲发送1199万件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沿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加强合作,当好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有力推动了全球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加上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人类在气候变化、太空与深海利用、网络空间治理、公共卫生健康、生物多样性等领域,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这次突如其来、还远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启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務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同时,中国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以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促进治理规则完善,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通过友好协商来共同制定规则,寻找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极推动RCEP签署,如期完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明确将积极考虑加入CPTTP,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满足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积极引领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行动,与世界各国无私分享抗疫经验,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专家组、防疫物资等抗疫援助,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特别是在2021年6月召开的“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还推动发起了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弥合“免疫鸿沟”。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从“亚洲命运共同体”到“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丰富、生命力不断彰显,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响应,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一直为之不懈努力,积极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这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必将成为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霍宏光
其他文献
利物浦曾拥有辉煌的过往,也有过极度的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物浦依靠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但从20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制造业转移等原因,利物浦的产业发展急剧萎缩,人口加速流失,老城空心化愈加严重。  为实现城市复兴,从1980年开始,利物浦开启了老城更新的进程。经过近40年的更新改造,利物浦老城区不仅成为“欧洲文化之都”的核心承载区,还成为英国范围内国际游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奋斗之志,引导青年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深刻认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江河,足迹行至长江南北、黄河两岸,对河湖治理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全面实施河长制”,号召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是对江苏河湖治理成效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
江苏是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开卷之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篇大文章。江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彰显了江苏小康答卷的鲜明标识,为开启“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小康社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
推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自觉扛起“争做示范、争当表率、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实践,坚持落细落小落实,锲而不舍推进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建设,努力开辟江苏精神文明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