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洒满扶贫路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世鑫是茂名市委组织部人才科主任科员。2006年以来的12年中,他先后被派驻化州市新安镇新安村、高州市分界镇飞马村和茂南区镇盛镇斜岭村。12年来,史世鑫风雨兼程,苦中作乐,以驻村为家乡,把村民当家人,将村事当作家事办,谱写了一曲爱村爱民歌。
  —他把驻村当家乡。史世鑫是湛江市吴川人,师范毕业后到茂名工作,他深深地爱恋家乡。但是,自从他走上驻村扶贫这条道,就将一腔心血倾注到所驻村庄,几乎成了驻村村民,把驻村当家乡。
  2016年5月,他到斜岭村“精准扶贫”,一放下行李即深入农家了解民情。当了解到一些村民在土地纠纷、孩子入户、残疾办证、企业登记、建房审批方面,存在久拖不决的问题时,他一一登记在册,随即与镇委书记联系,邀请镇里七所八职负责人到斜岭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办法,仅仅一周时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斜岭村民反映,村里渡口年久失修,如不改造容易发生事故;村道破烂,又无路灯,村民夜晚通行极不方便。有党员反映,村里党员活动场所陈旧狭窄;有外出人员提出,村中一些无人居住的破旧房舍、屋边的牛栏猪栏,村边的垃圾杂物,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对于这些呼声,史世鑫听入耳朵,记在心头,与驻村工作组的同志想方設法逐步解决。
  他们筹资16万元,修建了斜岭渡口;筹资75万元,建设了1.5公里硬底化村道,同时筹资45万元为村道安装路灯;筹资68万元,建设三层楼的党员活动中心;筹资16万元新建了村卫生站。在整治村容村貌中,做到党员带头,干部先拆,先后拆除破房120多间,清理垃圾杂物3000多吨,成为茂名市“三清三拆”的样板村。驻村工作的第一板斧,立竿见影,取得成功,斜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状态大为变化。
  —他把村民当家人。自从驻村以后,史世鑫就把村民当家人,只要能够帮助的,绝不袖手旁观。
  斜岭村五保户陈亚光,当年与兄弟分家时没有分到屋地,现在即使国家有资金支持,也无地建房。村干部去做有关人员工作,但做不通。史世鑫知道后,实地勘察,作出一个新的建房方案,再苦口婆心做其亲属的思想工作,终于解决了问题。
  贫困户陈海文的儿子陈宇杰,因车祸折断肋骨,史世鑫去医院联系减了他的手术费,还动员单位资助他6000元。青年陈献聪,因车祸双腿骨折,史世鑫自己支持他1000元,还动员一个企业支持他1万元。
  驻村工作组2016年花费2万多元,买了300多个高级水杯送给全村老人,2017年又花费1万多元买了200多把雨伞敬老。对于那些扶贫对象,史世鑫更是呕心沥血,使出浑身解数。一是精神扶贫,鼓励那些贫困户振作精神,催发主观能动性,增强造血功能,主动想办法脱贫。二是教育扶贫,资助贫困户子女有书可读,资助5万元为学生购买书包和点读机,发动企业老板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三是建房扶贫,斜岭村52户贫困户中有24户居住危房,史世鑫他们利用上级拨款,鼓励当事人自筹资金,实现拆旧建新。四是技术扶贫,在斜岭先后举办糕点制作和圆椒种植培训班,提高村民种植和务工技能。五是介绍劳务扶贫,成功介绍43人到外地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六是项目脱贫,发动35户(149人)入股建设光伏发电,人均年收入可达2500元。还成立经济合作社,购买种子种苗发给贫困户,为农产品产销搭建经济平台,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效果。斜岭村的所有精准对象,可望在2018年实现脱贫目标。
  —他把村事当家事。史世鑫自2006年驻村扶贫以来,心里想的,口里讲的,腿上跑的,手中干的,几乎都是村里的事,家人说他是“走火入魔”了。他或是以情动人,或是以干感人,或是以计用人,或是以法治人,几乎什么点子都想出来了。
  新安村要修复1300米灌溉水渠,他三番几次去有关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和家中“死缠烂打”,成功感动人家百忙中抽空到实地核查,终于搞到10万元工程款。修建村道的几十万元需要老板带资,几个老板来过,因担心资金打水漂,不敢来。一天,有人介绍一个老板来。史世鑫眉头一皱,叫来一个小孩,嘱咐他“如此如此”。这个小孩在自家黄皮树摘了一把熟透的黄皮递给老板,说:“这几穗黄皮,家里原本留给远方的姐姐回来再摘的,听说您来修路了,特地摘给您尝尝。”这个老板听后十分感动,加上史世鑫拍胸口打保票,终于使老板下定决心爽快地带资来建设。
  史世鑫驻飞马村时,听说省农业部门设立一个“大禹杯水利项目”,对不同档次项目分别给予补助30万至50万元。他研究了有关情况后,亲自到干旱田野拍了几十张照片,请市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定位,邀市水务局专业工程师做规划设计,论证报告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终于拿到最高标准的项目资金50万元。有时,史世鑫所在单位领导到驻村调研或慰问,他也能见机行事,借力办事。有一年除夕前一天,单位领导和高州市长同时到飞马村慰问,在慰问过程中,史世鑫适时提出,飞马村计划安装村道路灯,已筹资8万元,缺口6万元未能成事,这位市长表示支持。第二天是除夕,史世鑫拿着申请报告追踪市长,使市长当场签字拨款。
  对于那些阻挠发展的“拦路虎”,史世鑫先礼后兵,善于以法治人。飞马村计划建立一个农贸市场,但是资金到位后有人暗中唆使村民闹事,你白天施工,晚上有人来砸,反反复复八次之多,成了一件尴尬事。村干部和有关律师先后找这个人谈话,他死不承认是自己唆使的。史世鑫亲自找他谈,他还是不承认。看到情理解决不了问题,史世鑫便提请公安机关侦查处理,最后判了此人徒刑,顺利把市场建起来!
  史世鑫认识到,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力量才能彰显效益。他把一起驻村的同志和村委会一班人视为兄弟,精诚团结,合力干事。史世鑫官不大,但在他的带领下,所驻村庄面貌均发生很大变化,成为茂名市的先进村。
  十多年来,组织上给予史世鑫很多荣誉。最令他自豪的是,他离开所驻村庄多年后,村民们还惦记着他,有什么喜庆之事都会请他回去同乐,应季水果成熟时,都会邀请他回去采摘品尝,一些扶贫户还像走亲戚一样来茂名探望他。史世鑫说:“名声人走后。我作为农民的儿子,知足了。”
其他文献
他,没有叱咤风云的传奇生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他仅用短短三年时间,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让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在扶贫攻坚路上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就是曲江区老区罗坑镇瑶族村党支部书记邓记成。  瑶族村有瑶民293户,其中贫困户121户。瑶民过去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老林,住的是土坯房,吃的山坑水,点的煤油灯,靠种茶、种生姜、木耳、冬菇为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收入低,生活十
期刊
2017年11月28日,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于连南县扶贫战线的同志而言,却镌刻着铭心的痛。因为在这一天,我们的同事、连南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建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突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预兆、更没有只字半言的告别。  我还清楚记得那个时间,2017年11月28日下午2点19分,我当时正在清远市准备开会,突然接到大古坳村村委书记唐孟更一带着哭腔的电话:“张主任
期刊
驻紫金县敬梓镇甘田村第一书记张仕通,现任河源市民政局主任科员,于2016年4月28日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张仕通始终坚持为民思想,认为促脱贫一定要從解决百姓问题维护百姓利益做起。在扶贫过程中,他确实做了大量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也积累了很多感人画面。  “我们为民办事没有亲疏之分。”  “仕通书记,你现在当官了,你知不知道啊我们是兄弟,我叫你老爸阿叔。”  怎么突然跑出一个兄弟来了?第一次见到3
期刊
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上午,10·17广东省电商精准扶贫购物节在广州雅居乐花园举行启动仪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冯思华、广东省商务厅电商处副处长张菊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调研员陈咏、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朱香山、茂名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李可祥、信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罡、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副会长兼省老区建设基金会
期刊
近日,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韦龙带队到新丰县马头镇秀田村开展扶贫工作“回头看”活动。韶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邓彩虹,新丰县委书记刘祥锋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据介绍,该县马头镇秀田村是省委办公厅上一轮对口帮扶点。帮扶期间,在省委办公厅的关心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推动下,围绕打造生态秀田、文化秀田、富裕秀田这一目标,秀田村建设了古树公园、村文化广场等设施,成立了广场舞蹈队,导入了果蔬种植、古树农庄
期刊
“整天喝闷酒的李君群终于丢掉酒瓶,开始配合我们的扶贫工作……”  10月25日,南雄市邓坊镇邓坊村,大榕树下,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驻南亩镇樟屋村第一书记吴建辉,正在给邓坊村13位贫困群众讲述贫困户李君群转变思想、发展产业的脱贫故事,引起了大家热烈的反响。  “李君群这样的家庭都能脱贫,我们肯定也不会拖后腿。”……  懒鬼醉汉脱胎换骨 化身脱贫“励志哥”  吴建辉所讲述的脱贫故事的主角李君群
期刊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肇庆市老年教育书法、国画、摄影的教学成果,10月8日上午,肇庆市“翰墨华影颂中华”老年教育书画摄影巡回展(怀集站)在怀集县城步行街举行开展仪式。肇庆市老干部(职工)大学校长方建生、怀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来敖等出席仪式并讲话,书画家邬邦生,怀集县老干部局、县老干大学负责人和县老干大学学员等参加仪式。  这次由肇庆市老干部(职工)大学、市老年教育研究会、县老干部大学、县总
期刊
在五华县龙村镇塘湖村的阿里山坳,距离龙村镇约10公里处,有一条采用青岗石呈工字型砌筑的古盐道。该盐道筑于清代,从塘湖衍庆楼门前开始铺石条延伸至揭西,全长约35公里。据考证,该道是旧时五华百姓到揭西、陆河、潮汕等地区进行商贸交易的要道。当地不少群众从五华担茶叶等生活用品到潮汕地区进行交易,然后从潮汕地区挑盐到五华,再上江西贩卖后挑粮油回家营生。  今天,这条浸满苏区人民血泪的沧桑古道,早已成为历史的
期刊
9月上旬,《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同意正式印发。纳入《规划》范围的海陆丰革命老区13个县(市、区)将享一揽子59项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具体政策,近期还将推进共76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为支持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此次出台的《规划》明确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八大任务
期刊
反哺家乡 造福桑梓  今天是周六,初中一帮同学相约从各地驱车数小时来到偏远的下径村,在游览乡村风景的同时,带着真情走村串户送温暖,这是他們第二次进村开展爱心活动。一整天,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也是乐呵乐呵的带着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还记得去年5月,他们来村里慰问了多户困难家庭。这次,大家专门看望了去年曾慰问的90多岁何奶奶,女同学为老人梳头扎发,何奶奶十分享受,乐呵呵的反复叨念“进屋喝茶啊”。同学们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