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wc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小红嗜书如命,她说自己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教书,二是读书。2020年3月的一天上午,周小红坐在阳台上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朱先生在书的第一篇——《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开篇中谈道,面对同一棵古松,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态度是不相同的,细分一下,大致有“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看似普通的几句话如一粒火种,瞬间照亮了周小红的心,她觉得自己多年来对语文教学持续探索的路径忽然变得明朗起来。
  起步:在困惑中前行
  周小红从童年开始就挚爱语文。她曾多次在内心深处搜寻挚爱的源头,但一无所获,能清晰记起的,是她从小就酷爱阅读,报刊、连环画乃至长篇小说,“逮”着什么读什么,而且一读起来就废寝忘食,为此,她不止一次受到母亲的批评。还有一件事,她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成绩就很好,尤其是作文,被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听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样的缘故,周小红从小就在心里种下长大后当语文老师的种子。
  周小红的理想在1996年8月变成了现实。这一年,她从原蒲圻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崇阳县原鹿门乡鹿门铺小学教语文。当梦想的种子遭遇了土壤,周小红身上的热情全部迸发出来,她希望学生都像自己一样喜爱语文。怎样达成呢?想到自己从小爱阅读,她决定“如法炮制”,为学生打开通往热爱语文之门。于是,语文课上,她拿出大量时间带领学生阅读——读课本,读名著,一旦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她也会第一时间读给学生听。这样的语文课深受学生欢迎,但部分家长颇有微词,认为这样“胡闹”下去,孩子的成绩迟早会受影响。周小红不以为然,她固执地认为:“我”能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好成绩,难道“我”的学生不行?
  很多时候,固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学年期末考试,周小红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只居于中等。这样的成绩离家长、学校领导,包括她自己的期望,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当时,“科班出身”的她,是大家公认的“优质师资”,而优质师资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以压倒性优势位居前列,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经受了打击的周小红,开始痛苦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难道问题出在大量阅读上?带着满腹疑惑,她主动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的课堂中去“取经”。几节课听下来,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原来,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考试而展开,凡是有可能纳入考点的内容,要“重锤响鼓”,不遗余力地强化训练,至于那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比如名著阅读,能回避就尽量回避,总之一句話,课堂教学要教“实用”的东西。
  难道以前的做法错了吗?周小红在心里反复问自己,然而,受阅历所限,她无法对此做出正确的回答,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有了这样的想法,周小红立即付诸行动。她将历年的测试卷找出来进行研究,发现考试内容无非是字、词、句、段、篇,偶尔加一点名著阅读的内容,无非就是考考作者姓名、主人公姓名及个别经典情节的内容。围绕考试来组织教学,事情似乎变得简单起来。比如名著阅读,不必花费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教师只需将相关书籍的文学常识及主要情节整理出来,让学生记住,应付考试就“绰绰有余”。至于字、词、句、段、篇,在有着良好语文素养的周小红眼里更是“小菜一碟”,她根据考题类型整理出了答题技巧,学生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写出近乎“完美”的答案。
  改变的成效立竿见影。第二学年期末,周小红班上的语文成绩跃居前列。面对大家的赞许,她并没有太多的激动,相反,失落和困惑愈来愈紧地攫住了她的心。她想,所谓“实用”,不过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的代名词,这样的教学谈不上人文性,就连工具性也显得很牵强,按照这样的方法实施教学,学生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他们眼中的光芒慢慢地消失了,这是自己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吗?
  探索:一步步逼近本真
  周小红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一旦有了困惑,不将其弄明白,她就吃不香、睡不着。她迫切地希望与人探讨,以解除心中的迷惑。
  一天,周小红到图书室去查阅资料,无意中发现了摆放在角落里的几本《湖北教育》。她如获至宝,将它们全部借回去。这次阅读虽然没有解开周小红心中的困惑,但它犹如一扇窗,让周小红窥见了窗外的风景——借助专业刊物,可以近距离接触大家、名家,为个人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于是,她开始订阅《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专业刊物。在广泛的阅读中,王崧舟、窦桂梅、于永正、孙双金、管建刚等陆续走进周小红的视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的思想。
  2000年8月,周小红因教学业绩突出,被调入崇阳县实验小学工作。实验小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鹿门铺小学不可企及的学习资源。周小红如鱼得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在大量阅读教育名家的文章、观摩他们的教学示范课的基础上,周小红再次结合自身经历,审视自己的困惑。她意识到,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错,引导学生阅读也没有错,教师需要做的是找到“科学”的方法,让二者(或者还有三者、四者)相得益彰,共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周小红找到的方法是读写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她曾经主讲过一节《桥》的公开课。教学时,周小红紧扣文体特点,先通过阅读小小说《敲门声》及世界上最短小说系列,让学生初步认识小小说,接着抓住“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运用简短的句段及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渲染紧张气氛的特点,然后通过揣摩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评价人物的形象美,欣赏人物的精神美,感悟文本的人性美,最后向学生推荐两本小小说,鼓励他们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她在那个阶段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2009年,周小红的工作单位再次变动。这年8月,她被调入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牵头教科研工作。由独行者变成了引领者、管理者,周小红感受到压力,但压力很快转变成动力,促使她对语文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个阶段,她思考得更多的是,能否将自己最初的做法(海量阅读)与时下的课堂环境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既能实现海量阅读,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科学”的道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小红接触到“群文阅读”的概念,心里微微一动。她早就觉得,把课文一篇一篇“嚼碎”了教,耗时耗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让学生接触更多主题、体裁等类似的作品,则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升学习效率。“心动不如行动”,她立即带领团队投入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实验结果超出了预期,大量阅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周小红又带领团队开展了单元整体教学、整本书阅读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周小红至今仍对主讲的整本书阅读观摩课《呼兰河传》记忆犹新。《呼兰河传》是一代才女萧红的代表作,语文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一节,命名为《祖父的园子》。教学时,周小红从《祖父的园子》入手,以“自由”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藏着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借助萧红生平引出《呼兰河传》的结尾片段,让学生猜测童年如此自由自在的萧红,成年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当猜想与萧红的实际人生形成巨大落差时,学生对萧红及《呼兰河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的教学则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科学的态度……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周小红用手中的笔将书中的这段话画上波浪线,心中对朱先生充满了敬佩:这哪里是在“谈美”,分明是在谈语文教学嘛!
  追求:向美而行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用在周小红身上,显得恰如其分。
  2017年8月,已经是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先进个人、咸宁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咸宁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全省讲课(说课)一等奖,拥有丰硕教科研成果的周小红,被调入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任教。在这所人才济济的学校里,周小红在工作上并没有显得“捉襟见肘”,相反,她以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显性的成果是,在2017年至2019年之间,周小红先被评为“咸宁名师”,随后学校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平台更大了。周小红清醒地认识到,大的不能仅仅是平台,还必须有与平台相称的能力。这促使她对语文教学产生进一步思考。
  “实用的态度以善(编者注:善,此处可理解为‘有用、实用’)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周小红继续阅读手中的书,这两句话如一缕光照亮了她的眼。她放下书,凝视窗外,在一棵高大的合欢树上,几只小鸟在绿叶间追逐嬉戏,它们的叫聲清脆悠扬,无忧无虑。她反复品味这两句话,胸中的光亮渐渐地连点成线、由线聚团,终至豁然开朗——语文是美的,学习是美的,串联二者的桥梁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是找到美的方式,让师生在美的经历中发现语文的美,包括内容的、形式的、精神的、文化的等。什么样的方式是美的呢?周小红苦苦思索,似有所获,但终难言明。她急迫地拿起书,继续阅读。
  “他(编者注:原著中指画家,下同)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所以不用抽象地思考。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有了前面的思考做基础,这段更难懂的话,周小红一下子就读懂了。她想:不论是实用态度的教学,还是科学态度的教学,认知核心都是“物”,都是见物不见人,这样的教学是受“欲念”统领的;美感的态度强调“直觉”,于教学而言,直觉的对象无疑是“人”,即“人就是目的”,除此以外,再无其他目的,而这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周小红立即想到了一个场景。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咸宁也未能幸免。云南的援咸医疗队赶赴咸宁,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表达对医护工作者的感激,她号召班上的学生拿起笔,为医疗队制作爱心卡。班上65名孩子用手中稚嫩的笔,或作诗,或作画,共制作了130张爱心卡片,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悬挂在医疗队下榻的酒店大堂和走廊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无法相信,那样优美的文字是出自小学生之手,这不是最好的语文教学吗?周小红轻轻拍了拍办公桌上的《谈美》说,那一刻,她就决定将自己的教学主张命名为“向美语文”。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认识自己是初中生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笔者在执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时,通过精心选择、巧妙设计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评价,从而接纳、欣赏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一、引出案例,初步体验  体验活动设计应以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激发、给予每个学生个体经验自由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客观的、外在的教学内容与自身主体性、内在的
期刊
本期语文主题学习专栏选编了二篇文章。黄石市武汉路小学经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语文主题学习”的三条经验;刘芳老师则从“语文主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示范课的感悟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呼吁“让课堂‘真’一点”。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围绕主题的阅读,但在实验过程中,重主题、轻阅读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如何在主题学习的大前提下突出阅读呢?黄石市武汉路小学探索出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循序渐进,
期刊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  例证式情境教学,只需要设置简单情境用来佐证知识点。在一例到底深度体验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是问题式、任务式的,学生基于体验任务,个人或者团队必须真思考、真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内化知识要点、锻炼意志品质、增进情感体验、增强实践能力。
期刊
一次,笔者在江西弋阳聆听了两名教师执教的“语文主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示范课。一名教师的课上得很热闹,学生戴着兔子头饰上台表演,教师不遗余力地指导。另一名教师的课上得有些沉闷,整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教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听课教师觉得很无趣。但专家的评分让人大跌眼镜,后者的分数比前者的分数高许多。专家解释:阅读课应以读为主,前者本末倒置,不符合阅读教学要求。  这次听课经历让笔者想到另一种
期刊
所谓长课文,是指那些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且各要素联系复杂的课文。这类课文既考验教师驾驭教材、挖掘教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精准了解学情、有效管控课堂的挑战,更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试金石。长课文怎么教?本期精选了四篇文章谈“如何教学长课文”。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长课文虽然不是很多,但因为篇幅长、内容丰富,小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学习目标。笔者结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长课文《木笛》,谈
期刊
刘加霞  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心理学博士,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提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实证研究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培训实质是改变与创新”等观点,以及“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思维运动是有方向的,一是横向的水平运动,一是纵向的立体运动。思维的纵向运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没有纵向运动,就没有思维摆幅,学生的思维就只能在平面上滑行。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学生思维的纵向运动,深度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思维的纵向运动  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看,纵向运动分为“思想的纵向运动”和“思维的纵向运动”。“思想的纵向运动”指学生思想认识的水平得到提高,“思维的纵向运动”指学生思维的
期刊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上有很多长课文,即篇幅较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要素复杂的课文。这些课文无论是教读还是自读,授课时长一般都是一到两课时,不可能精读精讲。如何做到长文短教?笔者认为,大道至简,“浅浅地教”是教学长课文的重要途径。  一、深研教学目标,长文“换”教  中小学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课备课有一个通病,就是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碎敲打,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者那一
期刊
长课文往往承载了诸多语文要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长课文的教学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哦,香雪》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教学长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从侧面表达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小说在教材中长达10页,而依据教学建议,这篇课文仅安排一课时,按照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课时显然是不够的,笔
期刊
长文短教的重点是“教什么”,关键是如何取舍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前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明确“教什么”,进而作出取什么、舍什么的准确判断。如何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完成长课文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的《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谈谈具体做法。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长达9页的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面对这样的长课文,教师必须依据学情确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