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还是“像似”?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学术语的考察与建议

来源 :符号与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语言学界开始集中研究语言中的像似问题.当时将iconicity译为“象似性”,至今几乎已成为学界定译.本文通过字源、词源、构词语法和术语生成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后指出,“像”与“象”的使用在符号学领域内需要重新审视;同时,通过一种符号学考察,指出“象”与“像”的发展呈现为一般符号典型类型演进,这种演进也同时印证了“像似”在意涵上的自恰.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的湘雅医学院名声赫赫,培育了一大批致力于发展我国近代医学的优秀人才。湘雅医学院历经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湘雅医学院三个时期,其不断发展的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初中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的有关问题.探索表明,跨世纪素质教育中,只有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本年度500强企业的整体研发投入继续增长,但平均研发强度有所下降。本年度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没有放慢,500强的海外资产大幅增长,海外营业收入也大幅增长,但占营业收入比例有所下
报纸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一股十分强劲的教育思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终身学习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实际探讨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性和可能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已经再次充分显现出来,调整专业结构已成为高校必然的选择。人才预测是通过对历史现状的调查,研究社会经济内在
用镜子隐喻人生状态和自我建构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现时当下性是镜像的时间维度,当前性、面前性是镜像存在的空间维度。当代视觉文化,特别是影视作品惯常采用镜像进行
自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 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期刊上发布“Discourse Analysis”一文算起,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然而自该学科诞生之日
当今世界各国兴起了非讼化的浪潮。诉讼事件非讼化是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处理争讼事件时采用职权探知主义、书面主义、不公开主义、简易主义等非讼法理,以达到裁判简速、合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