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雷锋带回家”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7日上午,在雷锋资料巡回展的第十站——南池子社区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提升社区治理”雷锋资料展闭幕仪式,至此北京市东华门街道历时一个多月的雷锋资料巡回展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闭幕仪式当天,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雷磊、东华门街道工委书记冯建国、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主任秦磊、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书记、雷锋资料民间收藏家周金富、顺义供电公司原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冯立祥、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等领导与嘉宾,及相关媒体部门同志与地区居民共计100余人,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南池子社区小院内共同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开展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
  现场表彰近一年来在社区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并为其颁发“雷锋式优秀志愿者”证书,希望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地区更多的居民发扬雷锋精神,形成“人人学雷锋,处处有雷锋”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还加入了根据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创作的快板表演《雷锋精神代代传》,将活动推向高潮。
  自2021年3月5日起,东华门街道通过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提升社区治理”雷锋资料展启动仪式,开启东华门街道辖区内10个社区的学习党史、学习英雄事迹的主题巡展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展览、讲述雷锋故事、座谈研究学习、表彰先进模范人物等多措并举的学习形式,切实推进党史教育在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弘扬并传承雷锋精神,推进地区党史教育学习,对每一个东华门人而言,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雷锋资料在各社区巡展的这一个多月里,参观人数高达7000余人次,展览广受地区单位和辖区居民的关注和好评,参观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孩童,每个社区都有令人动容的事迹,每个社区对于雷锋精神都有不同的诠释,雷锋精神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东华门的每一个角落,在和煦春风中生长开花,摇曳生姿……
  智德社区居民动情地说:“雷锋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和时代楷模,更应该成为现在年轻一代人的偶像,让雷锋精神永存!”
  东厂社区干部看到一位耄耋老人用笔艰难地摘抄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感动瞬间涌上心间,“从这位老人低头抬头摘抄内容的背影中,感受到的是老人对雷锋同志的无比敬仰。”
  银闸社区的一位党员,一早便在爱人的陪伴下来到社区观看展览,并用手机翻拍下这些珍贵的照片,“我要把雷锋带回家……”
  韶九社区十多年默默坚持为老年饭桌服务的黄淑珍说:“我做这些事情不在乎得到什么荣誉,也不图任何报酬。有的人觉得唱歌跳舞是一种乐趣,而我的乐趣是把这些小事做好。”
  灯市口社区共和国同龄人丁钟琪认真且严肃地说:“我的心情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雷锋仿佛就在我眼前,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我要继续发挥余热,为居民多做好事、实事,努力践行党员责任,发挥先锋带头人作用。”
  王府井社区表示巡展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学雷锋没有停止,东华门人会把“钉钉子”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去,认真求实,敢于钻研,敢于深入地做好每一件事,积极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台基厂社区的留言墙上写满了心得感悟,“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永存”“践行雷锋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真诚和感动……
  北京电视台和28家网络媒体高度关注并报道了此次雷鋒资料展启动仪式及巡展活动,网络浏览点击次数高达4万余次,有效发挥了社会舆论正能量的引导作用。随着此次雷锋资料巡回展的推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而广泛开展的党史教育学习也逐渐融入到社区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和每一位居民群众之中。
  开展此次“弘扬雷锋精神、提升社区治理”雷锋资料展活动,不仅是综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需要,更是深入推进地区党史教育学习的迫切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切实增强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刘超)
其他文献
人间激情五月天,神州遍下汗水雨。  翻开百年党史,浏览一个个英模的故事,感受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无不掺和着劳动的号子、奏响着劳动的音符。  在雷锋心中,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是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雷锋一生把工作当作快乐、当作奉献,满腔热情地投入每一项工作中去。雷锋认为:“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无论组织安排哪项工作,雷锋都欣然接受,不拈轻怕重、不得过且过
期刊
2020年七一之际,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启动仪式在北京外研书店成功举行,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成为海淀实体书店中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杨军昌参加仪式并致辞。他表示,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作为第一批成功入选海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充分说明了书店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中起到的作用。希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同新时
期刊
学院路街道辖区常住人口约23万人,辖区内有9所高校、11家科研院所,是海淀区科技、文化、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学院路街道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协调联动,以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落脚点助推基层治理,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新路子。  在实际工作中,学院路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规划、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
期刊
4月23日,天津大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理论研讨会。会上,“天津大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天津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建校初期就首倡并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早在“五四”运动之前该校就培养出了张太雷这样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科高材生、著名革命家和我党建党初期的出色领导人。张太雷虽然在发动和指挥广州起义时英勇牺牲了,但他留下的“初心”精神、红色家书
期刊
海淀区四季青镇以四季青镇“文化四季”综合活动中心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以常青村、玉泉村、田村、门头村四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东、西、南、北四个点位,形成以点带面的15分钟文化惠民服务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四季青镇在市、区文明办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充分发挥四季青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四季”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在文明实践工作中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撒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 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多年来在社区两委一站的坚强领导下充分挖掘社区多民族资源,发挥民族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18年获得由北京市评选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期刊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北京市海淀区针对城市社区的特点,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探索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海淀经验。目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海淀区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8个实践站,100个实践基地,220个友邻志愿驿站,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城乡区域全覆盖。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队,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90余万人,初步形成了高
期刊
愤怒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较早。据调查,出生3个月的婴儿就有愤怒的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好像特别容易发怒,即便是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也没能降低孩子乱发脾气的次数。到底孩子发怒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也感到孤
期刊
2019年4月,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动。北京市海淀区认真贯彻党中央与北京市委部署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依托区域资源,统筹科技文化教育特色,助力“两新两高”战略和“两区”建设,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目标,积极探索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海淀方案”。突出思想引领,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文明实践工作的根本遵循。文明實践中心建设,是加强和改
期刊
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29个实践所志愿中队、648个实践站志愿分队;构建了2+9+N志愿服务体系,全区共有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90余万。志愿者们围绕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在大局中找准方位,在大事中体现价值,走进重大活动保障现场,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下沉乡村,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