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中“治”的内涵定义探析

来源 :法制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诸多学者对法治与德治二者的关系及其关系样态看法不一,但是对于法治与德治中“治”的内涵定义,却几乎一致.从词源的角度看,“治”的概念解释有着多义性,既可以从动词的角度加以解释,又可以从名词的角度加以解释;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对“治”进行赋义,动态的意义与静态的意义又有着诸多差异.在通说的定义中,“治”的内涵界定是从动词的词源角度和动态的价值分析角度来加以阐述的.但是此种定义下所导致的诸多概念上和逻辑分析上的矛盾却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文章通过对通说中“治”的定义所导致的矛盾进行剖析,来对“治”的内涵进行厘清与重新赋义.
其他文献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智慧法庭”的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实现法院审判能力和审
自2014年公益众筹兴起至今,各类公益众筹平台和公益众筹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公益众筹项目中由于信息透明度不足、信息更新缓慢和监管滞后等原因导致接连出现“诈捐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依据所在行业的监管规定,结合公司治理需要,基本建立了绩效薪酬递延发放制度.实践中,基于从业人员的高收入、高流动性特点,涉及薪酬的纠纷时有发生.文章针对
经济生活具有多变性,价格的忽高忽低,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等都对市场有巨大影响,因此对其调整不能进行严格细致的规范,在制定反垄断法规范时,立法技术也采用了一些模糊的词汇,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关注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一个切实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假设与自然状态论契约假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理论上,罗尔斯继承并发展了自然状态契约论的平等观念,并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在方法上,罗尔斯依然采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运用的补偿性赔偿并不能完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中国网民人数与日俱增,互联网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法律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法律的滞后性成为一个新的矛
文章以西宁市法院为调研对象,文章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搜集了大量关于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报道进行阅读,对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的印象进一步
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法治教育课程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所缺失、法治生活中大学生的法治体验不够完整、法治教育活动的效果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