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着大量的趣味信息,深入挖掘这些信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趣味信息挖掘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趣味信息;挖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32-01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内容,新的语文教材富含有趣的信息,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析文题的结构
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过秦论》,有位教师分析为:过秦论,这里的箭标表示读的顺序,“论秦过”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又如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又恰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完课文,也讲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利用语法符号分析文题,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语法结构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人公、打的工具和对象,同时教师提问:①为什么鲁提辖要打镇关西?②鲁提辖为什么不用器械而赤手空拳打镇关西?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趣味横生。
二 注重对文题修辞的分析
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语文教师 应用 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研究 ,由此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双关,如《多收了三五斗》表面上写 农村 的丰收,实际上是对30年代 中国 农村谷贱伤农的高度概括,巧妙而深刻地暗示了丰收成灾的主题。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设问的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探索作者笔名、作品集名的来源
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利用介绍作者、作品的机会,适当介绍其由来,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 时代的往事的意思。
四 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进行词语教学,只单纯地讲解音、义,显得枯燥,为了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教师口述语源的情节内容,突出其故事性,发挥语源的故事性优势,帮助理解词义;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从分析词语结构出发,找出具有同一结构类型的词语在表义方面的 规律 ,然后教学生运用其规律推一知十,更好掌握词语;诱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发挥联想,由词到物、由虚到实;每个词语都有相应的词义,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感,也会收到好效果。如“雪白、血红、柳绿”等词,结构上看都是表颜色的事物名称+表颜色的形容词性语素;从意义上看,都有比喻义,表示“象……一样”的意思,如“雪白”理解为“象雪一样白”,进而得知“桃红、柠檬黄”等词的含义。
五 探析教材中的引文
把名言、史实、谚语等,有选择地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战斗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引文,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友邦惊诧”论》中“捣毁机关……悉被破坏”,是鲁迅从国民党政府1931年12月30日的《申报》上的电文中节录出来,它具体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运动的诬陷及镇压学生的卖国罪行。
六 利用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说十分重视结构布局,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身就生动感人,兴味盎然。上小说时,教师要利用曲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来吸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开篇盼于勒,接着赞于勒,最后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变成了穷水手。这完全出乎菲一家人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令人惊叹。通过情节的曲折、构思的巧妙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活动的场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逐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 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总之,语文教材中富含了大量的趣味信息,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助燃剂,我们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努力挖掘与运用,就一定会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语文教学改革就会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对此我们应努力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趣味信息;挖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32-01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内容,新的语文教材富含有趣的信息,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析文题的结构
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过秦论》,有位教师分析为:过秦论,这里的箭标表示读的顺序,“论秦过”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又如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又恰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完课文,也讲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利用语法符号分析文题,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语法结构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人公、打的工具和对象,同时教师提问:①为什么鲁提辖要打镇关西?②鲁提辖为什么不用器械而赤手空拳打镇关西?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趣味横生。
二 注重对文题修辞的分析
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语文教师 应用 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研究 ,由此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双关,如《多收了三五斗》表面上写 农村 的丰收,实际上是对30年代 中国 农村谷贱伤农的高度概括,巧妙而深刻地暗示了丰收成灾的主题。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设问的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探索作者笔名、作品集名的来源
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利用介绍作者、作品的机会,适当介绍其由来,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 时代的往事的意思。
四 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进行词语教学,只单纯地讲解音、义,显得枯燥,为了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教师口述语源的情节内容,突出其故事性,发挥语源的故事性优势,帮助理解词义;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从分析词语结构出发,找出具有同一结构类型的词语在表义方面的 规律 ,然后教学生运用其规律推一知十,更好掌握词语;诱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发挥联想,由词到物、由虚到实;每个词语都有相应的词义,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感,也会收到好效果。如“雪白、血红、柳绿”等词,结构上看都是表颜色的事物名称+表颜色的形容词性语素;从意义上看,都有比喻义,表示“象……一样”的意思,如“雪白”理解为“象雪一样白”,进而得知“桃红、柠檬黄”等词的含义。
五 探析教材中的引文
把名言、史实、谚语等,有选择地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战斗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引文,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友邦惊诧”论》中“捣毁机关……悉被破坏”,是鲁迅从国民党政府1931年12月30日的《申报》上的电文中节录出来,它具体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运动的诬陷及镇压学生的卖国罪行。
六 利用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说十分重视结构布局,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身就生动感人,兴味盎然。上小说时,教师要利用曲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来吸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开篇盼于勒,接着赞于勒,最后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变成了穷水手。这完全出乎菲一家人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令人惊叹。通过情节的曲折、构思的巧妙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活动的场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逐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 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总之,语文教材中富含了大量的趣味信息,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助燃剂,我们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努力挖掘与运用,就一定会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语文教学改革就会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对此我们应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