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女人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找一部能彻底地塑造一个女人的作品并不多,即使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它的中心也不会是一个女人,女性的魅力和痛苦不易被察觉。直到遇到奥兹的《我的米海尔》。
  我无法想象一位男性作家为何执拗地要以一位心理有缺陷的女性作为书的第一人称,在写作的过程中,他要忘掉他的性别,忘掉这个性别带给他的所有,好像一棵树被连根拔起。
  在整个的过程中,他要试图原谅他原先也许并不能忍受的关于女人的一切,他要了解,不,是要去爱女人,且不是某一个女人,而是所有女人,他要爱女人这个群体。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女人解读》中这样说:对于女人,要被爱,而不是被了解,这是最基本的认识。我想奥兹写作的基点兴许就在这里,爱而不是了解,这是准则。
  《我的米海尔》中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我在看到这段话的第一时间就爱上了这部小说,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有关女人和爱的故事,但并不是写女人的爱有多么伟大,事实上爱无所谓伟大,它的意义不在于“伟大”与否。爱是女人的本能,它与任何价值判断无关,当然爱会衍生出各种价值判断,被各种世俗生活糟践。
  但爱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就像生物需要氧气,它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讲爱,更讲这爱的缺陷与无力,惶惑或纠结——这是一个诚实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不能被遮蔽。
  小说中的汉娜就是有缺陷的——所有女人都有缺陷,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如何挣扎着去爱,不是爱一个男人,一个切实的对象,而是一个幻想,我称之为一种力量。
  于是,在确认这力量的路途中,她始终如刚学步的孩子一样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当她慌忙掩饰伤口的时候突然发现,或许这与男人并无关系。即使在身体上她有强烈的依赖他们的欲望,但在心理上,她只是在追寻并害怕自己,她讶异自己竟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她害怕,却不能失去,因为失去了爱的力量,她会死,她不想死,死亡的恐惧让她变得歇斯底里,但又反过来更加深了对爱的能量的畏惧。于是,她无法选择,无法舍弃,她注定要在这双重的恐惧之下,在身体与心理的相互背叛之下,消磨,等待。
  翻完小说最后一页,我轻嘘一口气,感觉如释重负。感谢奥兹自始至终的肯定,他肯定女人的爱,这爱的力量以及这力量中包含的一切摧毁的破坏的可能性。
  为了爱,汉娜一再背离她的生活,甚至发展到用自虐的方式去表达心中燃烧着的这股疯狂的力量,她的爱其实没有对象,她只是厌恶,厌恶生活表征下一切死一般的灵魂,她需要狂欢,她需要毁灭。
  我是一个女人——这是悲哀还是幸福呢?抑或这只是宿命。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力量,女人是一种有力量感的生物,这力量源自身体和灵魂,它注定了女人悲剧性的一生。但同时,它真实、可信,强大到可以摧毁孕育它的身体和灵魂。
  这是只属于女人的唯一的骄傲和不悔。
其他文献
我父母从来不试图只告诉我这个世界最美好的那一面,也从来不试图只给我看这个世界最差劲的那一面。所以他们从来不曾只告诉我要善良,也从来不曾只告诉我要强硬。他们的言传身教,都在告诉我:善良,应该成为一种力量,对抗邪恶的力量。  孔子一辈子强调克己复礼,强调慎独,强调温良恭俭让。但《论语·宪问》记录了一段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为什么不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探究性学习正成为一个热点,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师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其次要重视课堂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最后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独立性思考的深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情境预设;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