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包容性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尽管国家金融机构的付出了最大努力,金融排斥依旧剥夺了数以百万计的低收入群体获得公平金融服务的机会。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已经为金融包融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提出了以银行,通信公司相结合为主导,自下而上的手机银行服务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更能满足大多数低收入客户群体的利益。在其结论中,本文希望政府部门、通信服务供应商和金融机构涉及最终用户,共同创建出金融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移动手机银行服务。
【关键词】手机银行 金融包容 通信基础设施 发展中经济体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发展中国家中有超过10亿的人群并没有拥有银行账户,而这个数字的背后,透露出发展中国家金融环境建设的不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包容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寄望于通过金融包容性发展来解决该问题。实践中,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如非洲的肯尼亚和南非、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度等,尝试利用手机银行不受时空限制且成本低廉等独特优势,满足正规金融无覆盖人群的金融需求,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监管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然而,当前各商业银行大力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基本上只是传统业务的延伸,目标定位于有银行账号的客户,基本上分布在城市,且没有真正显示出手机银行应有的低费用优势。有关政府部和学术界也尚未意识到在低收入人群中发展手机银行的战略意义。
二、手机银行的发展
(一)手机银行的定义和决定因素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所有使用电子媒体,其中包括银行业务活动涉及使用移动手机的银行业务活动。Cracknell[1]认为手机银行是电子银行业务的一部分,电子银行业务以非常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各种服务。
Brown从创新扩散角度分析南非市场[2],认为移动银行服务的关键因素是银行业务需求和感知风险,手机银行辅助服务功能和负担能力也是影响对客户对这类服务的选择重要的因素。最近,Porteus针对南非的手机银行用户作了调查报告[3],结果显示“信任”和“意识”是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除了信任和感知,一些文献还强调自我效能感、财务成本和效用方面作为一些使用手机银行关键意图。
(二)手机银行和金融包容性
沃伦[3]指出,手机银行技术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最大受益者。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缩小“数字鸿沟”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障碍,达到社会包容的结果。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渗透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ICT、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手机银行的功能已从手机支付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的低交易成本和手机渗透率的普及,不仅使得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从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
Porteus研究了移动银行对金融包容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具体地讲在移动技术领域,他把移动银行模式归类两类,分别是添加剂模式或变革模式。添加剂模型的结果除了多了一个金融交易渠道,转换模型结果在移动银行作为做这种交易的主要方式,针对的是那些谁也无法获得银行服务。Maurer指出,由财政,金融和通信等部门构造出的手机银行服务的生态系统里,监管机构将在达到金融包容的目标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Porteus提出了新兴经济体的四种流行手机银行模式。一般分为银行主导模式,通信公司主导模式,银行与电信公司主导模式和第三方主导模式。本文主张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来制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市场营销(包括企业和非企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市场),这种产品/服务管理学方法,主张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出新产品或服务。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的开放,货币和非货币资源支出庞大,政府应该要不断倾听人民群众的想法,而不是采取比较激进政策措施来实现金融包容性。因此,本文主张在移动银行服务领域,从用户的角度和发展(金融包容性)来制定相关政策。
(一)方法论
本论文从一个潜在的最终用户/受益人的角度,讨论强调金融包容性的未来移动银行服务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由于有不同的可能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手机银行服务,本文采用了产品/服务的技术,即通过联合分析法来确定客户最受欢迎的银行服务。联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提供给消费者不同的属性水平组合形成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做出心理判断,按其意愿程度给产品或服务组合打分、排序,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对每个属性水平赋值,以评价产品或服务属性的效用及其相对重要程度,研究消费者做购买选择时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产品属性之间的权衡,模拟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得出消费者的偏好,找出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最优产品组合。
目前,联合分析技术有不同类型:全轮廓联合分析,自适应性联合分析和以选择为基础联合分析。为了评估受访者一整套属性的,本文采取全轮廓联合分析。
(二)问卷和测量
据Porteus【2006】,一个合适手机银行模型应该视下面问题而言:
1.谁为存款承担法律责任?
2.哪种品牌是最容易得到公众接受?
3.哪里可以现金存取?
4.谁执行支付命令?
虽然上述的问题对了解移动银行服务的总体结构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服务服务的好坏也是同样重要。负担能力和资格这两个方面对顾客具有重要意义。Porteus关于非洲银行服务使用率研究发现,人民群众选择银行服务与其收入和使用无关,而是与其能力和资格有关。因此,工作性质对客户非常关键。有关的问题如下:
1.薪酬结构是什么?
2.费用是多少?
3.必备材料是什么?
上述问题总结出移动银行服务的七个属性和功能:
品牌,存款,现金存取设备提供商,网络合作方,支付结构,费用和材料。 这些属性反映了手机银行的一般特征。为确定其关键属性,通信领域的专家进行激烈讨论,强调了先前确定的关键属性前,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服务提供商作为个体(单个公司或合资企业)单位。除了对跨地域连接的一些技术要求,服务提供商之间不能有合作。
2.服务费用由政策和市场竞争来决定,不能事先估计。收费标准随着不同运营商或者不同模型而不同,因此不能盲目的估计。
基于这样的反馈意见,这是决定放弃费用和品牌两个属性的研究。
分三个专题小组,以一小群人的轮廓匹配目标用户群(非开户的城市贫困人口代表),进一步讨论属性的选择。修改后的最终名单如下:
服务提供商(成为关键角色服务提供商或利益相关者)
1.银行
2.通信公司
3.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4.银行---通信运营商的合资企业
存款监管方
1.银行
2.通信公司
3.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支付结构(服务的费用结构)
1.每笔交易费
2.定期交易费
3.一次性交易费
现金交易设施提供商
1.银行网点/ ATM
2.通信运营商的网点
3.第三方网点
材料(要求办理移动银行服务的资料)
1.无
2.照片
3.照片和住址证明
(三)数据和样品
受访者一般对手机银行业务没有任何概念,因此,在数据收集工作开始之前,让受访者了解一些手机银行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操作和服务的定价细节。本文的数据是从印度海得拉巴市的城市贫困人口(2012年)获取。根据属性和相应级别对相匹配的目标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从34028份问卷中得到一组312份有效问卷。
由于数据收集和研究的目的与移动银行相关联的,根据以下基准施加用于识别该目标申请人:
1.申请人应拥有移动电话
2.申请人没有银行账户
3.申请人应当是一个成年人。
重点在于收集这些人意见、观点及私人信息。私人信息包括他们自愿提供的收入情况,职业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统计的数据可知:在最后可用样本中,18至35岁年龄段占38%,以35?50岁年龄段占36%和50岁以上年龄段占26%。只有20%的受访者有高中的教育,约34%的受访者是自由职业者(小杂货店,洗衣店,维修店)和42%的有固定工作,其余26%的人没有任何固定收入或失业。
四、讨论
本研究使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图1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城市贫困人口的“支付结构”是最重要的属性。这个结果是不出乎意料,因为个人/家庭收入悬殊是其获取和利用金融服务的根源,城市贫困人口对现金流入和流出活动非常敏感。因此,手机银行业务相关的支付结构应该给予最大的重视。
图1
由于目标人群的人口特征(即农民,文化程度,流动工作等)并没有详细的信息,因此,本文认为,个人资料信息是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种期望,并表示个人资料是第二所感知的潜在用户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最重要的属性是服务提供商或移动银行服务品牌。潜在用户对金融服务提供者能力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重要,这是合乎逻辑的。因此该服务吸引准用户非常重要的。
现金交易设施的提供商这个属性的重要性在于,辅助设施是由提供商管理。因此,设备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更灵活性、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最后,结果显示,存款保管是最重要的属性。必须指出,它是与其他属性相比,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不可缺少。
(一)属性重要级别
1.支付结构水平的重要性。图2中显示了不同类型的支付结构。结果用户偏好一次性支付结构。尽管一次性付款征税更难以管理,低收入者喜欢这种方式可能与定期付款心理负担相关,可能是跟许多人的无休止的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亲身经历有关。
图2
2.资料水平的重要性。据预期,“没有身份证明”或没有资料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在印度,穷人得不到国家资助或私营机构提供的各种福利和服务,因为他们缺乏身份证明等方面的资料。如图3所示。
图3
3.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服务提供者的选择的结果是非常有趣的。从图4的结果表明,既不是银行,也不是电信公司,而是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是最好的。银行和电信公司的合资企业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其次是银行,再下来就是电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这里要说明一下,在调查时间时,在印度没有任何突出的机构(如第三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现在已经成为了被访者最熟悉的提供商。
图4
尽管事实上,银行被视为可信赖的机构,然而即银行未能以覆盖其范围。因此,尽管银行是理想的机构,但通信运营商提供金融服务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灵活性,综合两者优势更加完美。
4.现金交易设施提供商水平的重要性。现金交易设备提供商实用水平均与预期不同。据预计,受访者会更喜欢影响力巨大和多个接触点(经销商网络)的通信公司。而然,与私营机构(大多数通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相比,银行是传统上被认为运行和监管实体,大众更加信任它,但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地区有多个银行分支机构和自动取款机。因此,尽管事实上,电信和第三方实体相对更大的范围和灵活性,而银行的基础设施齐全。
图5
5.存款监管水平的重要性。虽然,存款所有权证明是最重要的属性,图表显示,通信公司是大众最优先的选择,其次是银行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见图6)。通信公司高于银行的原因在于,大众信任私有公司对存款的保管。应注意,电信公司的信任和银行的信任不同。银行实体是有公民的国家机器,对银行的信任是普遍信仰的结果。另外,必须指出,国家紧密地支配和调节的银行这个公共部门的单位提供商的积极的经验重复的行动(良好的连接,有竞争力的价格,投诉处理等等)会在一定程度增强的大众对公司信任。 图6
五、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充分开发技术潜力,根据市场制定出更全面平衡的发展政策。根据国家实现金融包容的失败,本文提出一个不同的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客户的意见和观点来做出合符民意的决策。本文在金融包容的背景下通过移动技术演示一个基于市场力量信任度和受访者成熟度的施政方针。从而发现了影响移动银行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属性。目标人群对这些属性的偏好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的水平使用联合分析,收集和分析技术是广泛使用的产品/服务设计。受访者的城市贫民拥有的移动通信服务但无法获得任何银行账户服务。
分结果表明,大众偏向于银行和电信公司合作的移动银行模型。受访者认为银行的安全保险,通信公司则可以提供能提供灵活访问服务。另外,银行所提供的交易设施(由于广泛的银行基础设施在城市)以最少的资料(这是总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和一次性收费服务被广泛的关注。这些结果显示城市贫民的明显偏好银行-通信联合移动银行模式。
在亚非各个发展中国家,移动技术被认为是一个确保大多数人获得银行融资的工具。可以肯定相信这一目标,通过私营部门参与竞争。由印度私人公司领导通信部门的已经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导致全国范围内覆盖率和访问。这一事实加上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包容的目标是成为现实。
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只是针对有限的目标人群特征(城市贫困人口)和样本大小(3*1*2)。因此,该研究及其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些方向,它不可能代表所有的国家。如果更详细的研究涵盖不同的地域、人口统计学和大量样本会得到更大的发现。
参考文献
[1]Cracknell,D.Electronic banking for the poor—panacea,potential and pitfalls.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4,15(4),8-24.
[2]Brown,I.,Cajee,Z.,Davies,D.,& Stroebel,S.(2003).Cell phone banking:predictors of adoption in South Africa—an exploratory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3,23(5),381-394.
[3]Warren,M.(2007).The digital vicious cycle:links between social disadvantage and digital exclusion in rural areas.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6、7), 374-388.
作者简介:吴祥凤(1982-),女,苗族,湖南张家界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会计。
【关键词】手机银行 金融包容 通信基础设施 发展中经济体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发展中国家中有超过10亿的人群并没有拥有银行账户,而这个数字的背后,透露出发展中国家金融环境建设的不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包容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寄望于通过金融包容性发展来解决该问题。实践中,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如非洲的肯尼亚和南非、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度等,尝试利用手机银行不受时空限制且成本低廉等独特优势,满足正规金融无覆盖人群的金融需求,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监管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然而,当前各商业银行大力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基本上只是传统业务的延伸,目标定位于有银行账号的客户,基本上分布在城市,且没有真正显示出手机银行应有的低费用优势。有关政府部和学术界也尚未意识到在低收入人群中发展手机银行的战略意义。
二、手机银行的发展
(一)手机银行的定义和决定因素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所有使用电子媒体,其中包括银行业务活动涉及使用移动手机的银行业务活动。Cracknell[1]认为手机银行是电子银行业务的一部分,电子银行业务以非常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各种服务。
Brown从创新扩散角度分析南非市场[2],认为移动银行服务的关键因素是银行业务需求和感知风险,手机银行辅助服务功能和负担能力也是影响对客户对这类服务的选择重要的因素。最近,Porteus针对南非的手机银行用户作了调查报告[3],结果显示“信任”和“意识”是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除了信任和感知,一些文献还强调自我效能感、财务成本和效用方面作为一些使用手机银行关键意图。
(二)手机银行和金融包容性
沃伦[3]指出,手机银行技术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最大受益者。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缩小“数字鸿沟”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障碍,达到社会包容的结果。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渗透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ICT、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手机银行的功能已从手机支付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的低交易成本和手机渗透率的普及,不仅使得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从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
Porteus研究了移动银行对金融包容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具体地讲在移动技术领域,他把移动银行模式归类两类,分别是添加剂模式或变革模式。添加剂模型的结果除了多了一个金融交易渠道,转换模型结果在移动银行作为做这种交易的主要方式,针对的是那些谁也无法获得银行服务。Maurer指出,由财政,金融和通信等部门构造出的手机银行服务的生态系统里,监管机构将在达到金融包容的目标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Porteus提出了新兴经济体的四种流行手机银行模式。一般分为银行主导模式,通信公司主导模式,银行与电信公司主导模式和第三方主导模式。本文主张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来制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市场营销(包括企业和非企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市场),这种产品/服务管理学方法,主张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出新产品或服务。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的开放,货币和非货币资源支出庞大,政府应该要不断倾听人民群众的想法,而不是采取比较激进政策措施来实现金融包容性。因此,本文主张在移动银行服务领域,从用户的角度和发展(金融包容性)来制定相关政策。
(一)方法论
本论文从一个潜在的最终用户/受益人的角度,讨论强调金融包容性的未来移动银行服务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由于有不同的可能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手机银行服务,本文采用了产品/服务的技术,即通过联合分析法来确定客户最受欢迎的银行服务。联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提供给消费者不同的属性水平组合形成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做出心理判断,按其意愿程度给产品或服务组合打分、排序,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对每个属性水平赋值,以评价产品或服务属性的效用及其相对重要程度,研究消费者做购买选择时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产品属性之间的权衡,模拟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得出消费者的偏好,找出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最优产品组合。
目前,联合分析技术有不同类型:全轮廓联合分析,自适应性联合分析和以选择为基础联合分析。为了评估受访者一整套属性的,本文采取全轮廓联合分析。
(二)问卷和测量
据Porteus【2006】,一个合适手机银行模型应该视下面问题而言:
1.谁为存款承担法律责任?
2.哪种品牌是最容易得到公众接受?
3.哪里可以现金存取?
4.谁执行支付命令?
虽然上述的问题对了解移动银行服务的总体结构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服务服务的好坏也是同样重要。负担能力和资格这两个方面对顾客具有重要意义。Porteus关于非洲银行服务使用率研究发现,人民群众选择银行服务与其收入和使用无关,而是与其能力和资格有关。因此,工作性质对客户非常关键。有关的问题如下:
1.薪酬结构是什么?
2.费用是多少?
3.必备材料是什么?
上述问题总结出移动银行服务的七个属性和功能:
品牌,存款,现金存取设备提供商,网络合作方,支付结构,费用和材料。 这些属性反映了手机银行的一般特征。为确定其关键属性,通信领域的专家进行激烈讨论,强调了先前确定的关键属性前,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服务提供商作为个体(单个公司或合资企业)单位。除了对跨地域连接的一些技术要求,服务提供商之间不能有合作。
2.服务费用由政策和市场竞争来决定,不能事先估计。收费标准随着不同运营商或者不同模型而不同,因此不能盲目的估计。
基于这样的反馈意见,这是决定放弃费用和品牌两个属性的研究。
分三个专题小组,以一小群人的轮廓匹配目标用户群(非开户的城市贫困人口代表),进一步讨论属性的选择。修改后的最终名单如下:
服务提供商(成为关键角色服务提供商或利益相关者)
1.银行
2.通信公司
3.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4.银行---通信运营商的合资企业
存款监管方
1.银行
2.通信公司
3.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支付结构(服务的费用结构)
1.每笔交易费
2.定期交易费
3.一次性交易费
现金交易设施提供商
1.银行网点/ ATM
2.通信运营商的网点
3.第三方网点
材料(要求办理移动银行服务的资料)
1.无
2.照片
3.照片和住址证明
(三)数据和样品
受访者一般对手机银行业务没有任何概念,因此,在数据收集工作开始之前,让受访者了解一些手机银行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操作和服务的定价细节。本文的数据是从印度海得拉巴市的城市贫困人口(2012年)获取。根据属性和相应级别对相匹配的目标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从34028份问卷中得到一组312份有效问卷。
由于数据收集和研究的目的与移动银行相关联的,根据以下基准施加用于识别该目标申请人:
1.申请人应拥有移动电话
2.申请人没有银行账户
3.申请人应当是一个成年人。
重点在于收集这些人意见、观点及私人信息。私人信息包括他们自愿提供的收入情况,职业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统计的数据可知:在最后可用样本中,18至35岁年龄段占38%,以35?50岁年龄段占36%和50岁以上年龄段占26%。只有20%的受访者有高中的教育,约34%的受访者是自由职业者(小杂货店,洗衣店,维修店)和42%的有固定工作,其余26%的人没有任何固定收入或失业。
四、讨论
本研究使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图1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城市贫困人口的“支付结构”是最重要的属性。这个结果是不出乎意料,因为个人/家庭收入悬殊是其获取和利用金融服务的根源,城市贫困人口对现金流入和流出活动非常敏感。因此,手机银行业务相关的支付结构应该给予最大的重视。
图1
由于目标人群的人口特征(即农民,文化程度,流动工作等)并没有详细的信息,因此,本文认为,个人资料信息是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种期望,并表示个人资料是第二所感知的潜在用户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最重要的属性是服务提供商或移动银行服务品牌。潜在用户对金融服务提供者能力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重要,这是合乎逻辑的。因此该服务吸引准用户非常重要的。
现金交易设施的提供商这个属性的重要性在于,辅助设施是由提供商管理。因此,设备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更灵活性、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最后,结果显示,存款保管是最重要的属性。必须指出,它是与其他属性相比,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不可缺少。
(一)属性重要级别
1.支付结构水平的重要性。图2中显示了不同类型的支付结构。结果用户偏好一次性支付结构。尽管一次性付款征税更难以管理,低收入者喜欢这种方式可能与定期付款心理负担相关,可能是跟许多人的无休止的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亲身经历有关。
图2
2.资料水平的重要性。据预期,“没有身份证明”或没有资料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在印度,穷人得不到国家资助或私营机构提供的各种福利和服务,因为他们缺乏身份证明等方面的资料。如图3所示。
图3
3.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服务提供者的选择的结果是非常有趣的。从图4的结果表明,既不是银行,也不是电信公司,而是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是最好的。银行和电信公司的合资企业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其次是银行,再下来就是电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这里要说明一下,在调查时间时,在印度没有任何突出的机构(如第三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现在已经成为了被访者最熟悉的提供商。
图4
尽管事实上,银行被视为可信赖的机构,然而即银行未能以覆盖其范围。因此,尽管银行是理想的机构,但通信运营商提供金融服务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灵活性,综合两者优势更加完美。
4.现金交易设施提供商水平的重要性。现金交易设备提供商实用水平均与预期不同。据预计,受访者会更喜欢影响力巨大和多个接触点(经销商网络)的通信公司。而然,与私营机构(大多数通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相比,银行是传统上被认为运行和监管实体,大众更加信任它,但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地区有多个银行分支机构和自动取款机。因此,尽管事实上,电信和第三方实体相对更大的范围和灵活性,而银行的基础设施齐全。
图5
5.存款监管水平的重要性。虽然,存款所有权证明是最重要的属性,图表显示,通信公司是大众最优先的选择,其次是银行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见图6)。通信公司高于银行的原因在于,大众信任私有公司对存款的保管。应注意,电信公司的信任和银行的信任不同。银行实体是有公民的国家机器,对银行的信任是普遍信仰的结果。另外,必须指出,国家紧密地支配和调节的银行这个公共部门的单位提供商的积极的经验重复的行动(良好的连接,有竞争力的价格,投诉处理等等)会在一定程度增强的大众对公司信任。 图6
五、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充分开发技术潜力,根据市场制定出更全面平衡的发展政策。根据国家实现金融包容的失败,本文提出一个不同的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客户的意见和观点来做出合符民意的决策。本文在金融包容的背景下通过移动技术演示一个基于市场力量信任度和受访者成熟度的施政方针。从而发现了影响移动银行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属性。目标人群对这些属性的偏好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的水平使用联合分析,收集和分析技术是广泛使用的产品/服务设计。受访者的城市贫民拥有的移动通信服务但无法获得任何银行账户服务。
分结果表明,大众偏向于银行和电信公司合作的移动银行模型。受访者认为银行的安全保险,通信公司则可以提供能提供灵活访问服务。另外,银行所提供的交易设施(由于广泛的银行基础设施在城市)以最少的资料(这是总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和一次性收费服务被广泛的关注。这些结果显示城市贫民的明显偏好银行-通信联合移动银行模式。
在亚非各个发展中国家,移动技术被认为是一个确保大多数人获得银行融资的工具。可以肯定相信这一目标,通过私营部门参与竞争。由印度私人公司领导通信部门的已经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导致全国范围内覆盖率和访问。这一事实加上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包容的目标是成为现实。
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只是针对有限的目标人群特征(城市贫困人口)和样本大小(3*1*2)。因此,该研究及其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些方向,它不可能代表所有的国家。如果更详细的研究涵盖不同的地域、人口统计学和大量样本会得到更大的发现。
参考文献
[1]Cracknell,D.Electronic banking for the poor—panacea,potential and pitfalls.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4,15(4),8-24.
[2]Brown,I.,Cajee,Z.,Davies,D.,& Stroebel,S.(2003).Cell phone banking:predictors of adoption in South Africa—an exploratory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3,23(5),381-394.
[3]Warren,M.(2007).The digital vicious cycle:links between social disadvantage and digital exclusion in rural areas.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6、7), 374-388.
作者简介:吴祥凤(1982-),女,苗族,湖南张家界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