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要崛起 东亚非病夫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模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办副主任、国际中医药培训部主任、血液净化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师从著名中医药学家赵绍琴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整理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中医疫病学的整理研究;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8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院级课题4项。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10余部,参编著作10余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中医杂志》、《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命审题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兼职等。
  “人将性命所托,我还能怎么做?”
  采访望京医院主任医师邱模炎的过程充满激昂和热情,记者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有几十年从医经历的“中国中医人”,对中医临床治疗及研究理论多么熟稔,以及对社会上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医改弊病、造假营私多么痛心疾首……
  中医人有话说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大的政治、经济环境”
  毛主席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医药与西医药同等的法律地位,在防大疫抗大疫以及民族卫生保健事业中,中国传统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邱模炎认为中医,包括中国传统医药、民间医药具有国宝的意义,目前国内国际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可以实现产业化;同时也具有崇高的价值:历史上中医就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谈到中医的发展问题,邱模炎讲到经济和政治环境对中医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如今中医迎来了中医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提倡自主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中医作为中国原创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重要战略。
  虽然中医处于快速复兴的时代,但是邱模炎理性地认为,在高举中医的同时,西医也不可摒弃,中西医应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而不是互相排斥,只要符合科学原理,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医改不能是大跃进,而要做长远规划”
  近年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展示了中医药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邱模炎认为,医改首先是从管理层面做起,政府应该加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机构的建设,尤其是加大监督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中医药文化办公室也非常有必要。
  “现在不是中医走向世界,是世界走向中医。”邱模炎医师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制定科学的中医药行业标准,掌握话语权,才能在世界中医药研究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改过程中,邱模炎说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医学科普的进行。可以分三个层面:大众科普——对公众;专业科普——对不同专业人士; 精英科普——对担负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精英们。科普的主要内容应涵盖党和国家的医药政策法规、行业医药规范、医药知识等。同时应加强科普监管,尤其是媒体的监管,如各大电台,有关专业问题应该咨询专业机构,尽量避免经济利益驱使。他还建议成立相关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或审查委员会,确保科学普及、依法普及,避免歧义,误导公众。
  “继承才能创新,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谈到中医的自主创新之路时,邱模炎强调:“继承才能创新,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事求是才能创新,不是偷换概念,不要想一蹴而就,不是为了“冒尖”搞创新,首先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研究、临床治疗基础;其次是结合人民健康实际需要,并在遵循科学原理,研究方法的同时,允许失败,这也是创新开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
  在自主研发上,邱模炎讲到,应该从医改和国民健康的关键问题着手,也要有一些经费进行创新研究,也就是“以人为本,自主创新。”
  中医人医术精
  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与肾脏病科学普及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近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延缓其发展到终末期,以及如何提高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国内外肾脏病学术界十分重视的课题。
  在中医药物治疗的研究中,邱模炎在继承著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之后、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教授“从湿热伤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经验基础上,重点进行中医药延缓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和中医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机制的实验研究;在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研究上,针对中医药物干预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难点,重点进行灸疗等非药物疗法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有关临床基础研究,为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手段和可供推广的患者自我保健方法。这一研究将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一体化防治提供可供推广应用的技术规范,提升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水平,构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一体化防治体系。
  关于中医疫病理论整理研究与科学普及
  中医疫病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疫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邱模炎在既往有关中医疫病学、鸡瘟传统医药防治理论初步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人畜共患疫病防治的需要,整理出版了《中医疫病学》、《禽流感与鸡瘟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奖三等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甲型HINI流感防控知识—附中医防治感冒实用知识》先后被译成维文、盲文版出版,列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图书,被总后卫生部“千万图书下基层”活动选用。此外,他编写的《肾炎尿毒症防治与食疗100法》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一等奖。
  关于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整理研究
  邱模炎从事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整理研究20余年,对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学术体系、特色与优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其中“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分类体系的研究”作为第一完成者获院级科研学术三等奖,《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中国民间非药物疗法特色和优势的调查与研究”分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21世纪自然医学大会世界自然医学最高学术奖。作为中国科学院世协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创始人,在《世界科学技术》杂志创立“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专栏,组织召开4届国内和1届国际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
  中医人重交流
  作为公派留学回国学人,邱模炎深知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外事办公室主任和国际中医药培训部主任,在国际中医药交流领域参加部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或负责了首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展览会、国家社会发展成就展、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世界卫生组织成立60周年“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手法治疗与人类健康卫星研讨会”。他还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医按摩师和志愿者专业培训教材》的编写;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首届“京交会”,在组织中医药服务贸易展览工作中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好评。
  “做个好人就好。”邱模炎医师在谈到学习与成长过程时言语朴实,“勤劳、本分”是父亲对他一生的教导,他也这样教育学生和他的团队。
  纵观历史,中医在走过了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东亚病夫”的帽子也要在医学领域上彻底拿掉;我们由衷地期待越来越多的像邱模炎这样的中医学家,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坚定不移,也希望我们广大中国人民对中医发展提供支持和监督!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科技渗透率较低、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和威高集团四方联合设立威高计划,促进全方位合作。根据威高产业战略规划、医疗行业关键领域技术需求和瓶颈,开展重点项目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人才引进培育和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归纳威高计划关于组织方式、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和项
摘要:本文以深圳白领作为研究对象,对移民城市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民城市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是感性内心与理性现实的抉择,生育动机以满足亲子感情需要和巩固夫妻感情为主要出发点;白领生育年龄呈推后趋势;白领阶层普遍存在优生优育的观念,占主导的理想家庭子女结构是“一男一女”,二胎生育意愿强烈且部分已付诸行动;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受个人背景、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等多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李恒熙、李恒威、罗慧怡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人类的心智现象可谓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意识体验如何产生,它与脑神经活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认知科学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尽管已有太多的论文和专著试图阐述和回答这些问题,但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本杰明 里贝特的著作《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不可不读。该书的文笔清晰凝练,对实验的描述具体严密,理
摘 要:本文应用哲学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软科学项目管理体系构成、各参与方责任、诉求及相互间的关系;软科学项目管理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进行了辨析。结合软科学项目管理的实践,简述了作者对软科学项目管理理念创新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此指导下所进行的初步改革探索。  关键词:软科学项目; 系统;管理;哲学;矛盾;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摘 要: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政治的深层意识根源、机理及限度。打破身份政治的困境必须抛弃对某种共同属性的固执,认真对待个体身上丰富的异质性,阿伦特的公民政治能够向个体的丰富性敞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摘要:2015年正值《自然辩证法》发表90周年,恩格斯在这本影响巨大的著作中高度评价了巴斯德为反驳当时流行的自然发生说所做的实验。通过考察19世纪前后西方微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巴斯德为证伪自然发生说所进行的实验的确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实验虽然尚不足以彻底说服那些顽固坚持自然发生说的人们,但它却为微生物的发展,尤其是细菌可通过传染致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巴斯德
孙恢礼,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所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委员、所科技产品开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海洋学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被聘为科技部、中科院、农业部、海洋局和广东省等政府部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专家进行科技咨询、项目评审,标准评审、评奖以及名牌产品评审等。  引领海洋绿色科技,  促进国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主任,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古全球变化等。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选自浙江大学校歌  大学之大在于不自满学问的积累,就像大海一样容纳下千
摘 要:当代“场所”理论的建构陷入僵局,人们各持己见,而跨层级思维则有利于培育新的“场所感”范式。跨层级思维指在不同的场所层级之间来回转换,反复变焦,把地方-全球讨论置于“层级”和“依恋”语境中。当前许多环境文本如摄影作品、著作等都运用调整“大地依恋”层级的策略,帮助当代读者以多种视角理解自我与场所的深层联系。跨层级思维意味着将对某一特定场所体验的精微性与对全球体验的广大性结合起来,理解人们的生活
【编者按】在北京昌平的大汤山脚下,郁郁葱葱的绿树环抱着一座特色鲜明的专业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与故宫相当,并与故宫一道荣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它在世界同类博物馆里组建时间很晚,却迅速跻身前五名的行列——它就是有着“天魂”之誉的中国航空博物馆。  齐贤德从2002年开始担任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一职。上任后,他和政委带领广大官兵、职工科学思维、开拓创新,在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博物馆服务功能、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