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泼了老师之后……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出差回来,刚进家门,就发现以往欢乐热闹的氛围不再,更没有了女儿的叽叽喳喳。不一会,母亲就急急忙忙拿了个本子递过来。是女儿的家园联系本,我好奇地翻阅着,忽然,一个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以及描过两遍的黑体字进入视线。
  老师在联系本上详细记录了女儿的恶劣行为:一天上课,坐在女儿前面的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挡住了她的视线,于是女儿伸手推了那个小朋友一把。老师前来制止。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女儿激动地伸手抢过老师端着的一杯水,泼了老师一身。
  看到这些,心头不由生出一团怒火。当我怒气冲冲走到客厅时,女儿正在看“大风车”。满脑子斥责的话就要冲出嘴边,却看见女儿在接触我目光的瞬间,下意识地低下了头,马上又将脸转到一边。于是,我心中的火气顿时消了一半。
  我走进书房,脑海里搜索起解决这一事情的办法。忽然,我想起了一位德国老师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一个8岁的男孩数学考试只得了2分,老师认为这很严重:便写信告诉了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也认为问题严重,便告诉了丈夫,并和自己的女友讨论这个问题。女友介绍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又建议他们去看儿科和神经科大夫……就像滚雪球一样,孩子的问题牵涉的面越来越大,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问题系统”。
  假如我先训斥女儿一顿,再和母亲讨论这个问题,向丈夫抱怨,请教儿童行为专家,制定行为矫正计划,然后和老师讨论,听取老师的反馈……就会形成一个“问题系统”,女儿的“不良行为”也许会变得愈加顽固。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一次偶然的失控能是个多大的问题呢?况且,从刚才的反应来看,女儿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消除儿童不良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忽视不良行为,同时强化好的替代行为。于是,我若无其事地走到客厅,陪女儿看起“大风车”来。不一会儿,女儿对我的戒备就荡然无存。慢慢地,她蹭到我身边,讨好地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好喜欢你呀。”我也搂着她,笑着说:“妈妈也喜欢你呀。”
  第二天,我特地带女儿到公园练习溜冰。当她累得满头大汗、坐在石凳上休息时,我指着几个在那里玩耍的两三岁的小朋友说:“你知道吗?做大姐姐就要爱护小弟弟和小妹妹,不能欺负他们。”
  女儿说:“我知道。”
  “在幼儿园呢,就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知道,知道!”
  “那么,星期一给老师道个歉好吗?”
  显然,女儿对我的要求感到羞涩、局促,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但马上又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我送女儿去幼儿园。老师一见她就亲昵地搂着,还对我说:“她最近进步可大了,非常懂事,知道谦让小朋友,还帮老师做事儿。”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我相信,女儿能积累成长中的经验,会用更好的方式解决与小朋友和老师间的冲突。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八年级时,教师一般会按照作文的文体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或者开设一些写作讲座,对学生在写作时的审题、立意、构思、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进行分项训练。但在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对写作的基本环节有所掌握,教师无需重复赘述。此外,学生对传统的由教师来为作文打分评价的方式也产生了审美疲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作文复习真正起到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呢?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是对外界新奇事物有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又因为自身理解和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采用灵活教学方式。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模仿、学习和创造,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要掌握游戏组织和开展方法,依托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關键词】游戏活动 地位与作用 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  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