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再生水工艺出水中微生物和氮转化对碳钢腐蚀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真实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中微生物和氮转化所导致的管网腐蚀机理,从腐蚀速率、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等方面分析了三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再生水常规处理工艺、常规+PAC吸附工艺、常规+PAC+超滤膜过滤工艺)出水中微生物和氮含量对碳钢的腐蚀情况。另外,通过调控自主设计的AR反应器的转速、温度等因素,模拟了真实管网中的水力循环。结果表明:当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浓度不同时,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有差别,最终表现出的腐蚀现象不同。在"常规+PAC吸附+超滤膜过滤"工艺中,抑制碳钢腐蚀的NRB-Fe、NRB-S类细菌含量最多,分别为3. 34%、12. 00%,生成的腐蚀产物密实,该工艺的出水中发生了基于Fe(Ⅱ)氧化、NO3-还原的反硝化反应,这有助于生成密实的腐蚀产物,表现出较强抑制碳钢腐蚀的现象;"常规"工艺中的NRB-Fe、NRB-S类细菌含量次之,分别为3. 04%、6. 89%,该工艺的出水中也发生了基于Fe(Ⅱ)氧化、NO3-还原的反硝化反应,β-变形菌纲脱氯菌属能够促进Fe(Ⅱ)/Fe(Ⅲ)之间的循环。同时,IRB和NRB-Fe之间相互作用能够生成更多的铁氧化物沉淀(Fe3O4),表现出抑制碳钢腐蚀的现象;"常规+PAC吸附"工艺中的NRB-Fe、NRB-S类细菌含量最少,分别为0. 27%、4. 01%,形成的腐蚀产物比较松散,该工艺的出水中发生了基于0价铁氧化、硝酸盐还原的反硝化反应,可加速腐蚀,表现出较强的腐蚀性。
其他文献
阐述了课件、电子教室机、录像软件、网络资源、QQ群、移动飞信群、BBS等一些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寻找出便于教师传授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不同旧料质量分数的6种混合料试验结果显示,试件击实成型后60℃养生72h后的失水率可以达到95%以上;混合料外加水量可以根据密
重点介绍了西方石油企业投资管理上注意市场导向,突出发展战略,科学投资决策,优化投资结构,降低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监控以及投资控制的奖惩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我国石油企业投资
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前驱体溶胶,利用负载有碳纳米管的铝板为接收基板,通过简单方便的静电纺丝协同拉拔技术,宏量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纤维棉,并对这种复合纤维棉的吸油性能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