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交给读者一颗真诚的心

来源 :小学生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教给他学会爱和宽容。
  巴金小时候喜欢与轿夫周叔叔玩。一次,周叔叔在厨房做饭,巴金帮他烧火。他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把火弄灭了。周叔叔把他拉开,用钳子往灶膛里捅几下,火又哧哧地冒了起来。周叔叔告诉巴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巴金成年后,常常想,是什么精神和力量,让普通的周叔叔讲出那样深刻的道理?后来,巴金和朋友聊天,谦虚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不及轿夫老周的八个字。那是仁义、道德、忠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巴金和许多文化人一样,加入到逃难者的人群中。但是,他手中的笔从不曾停止,从贵阳一直写到重庆。写《憩园》时,巴金连一瓶墨水都买不到,就在皮包里放一锭墨、一枝笔。他到了一个地方,马上借来一个小碟子,倒点水.把墨在碟子上磨几下,就坐下写起文章来。在重庆的小旅馆里,他写到《憩园》的末尾时,电灯不亮了。他找到一小节蜡烛点燃,可是蜡烛很快烧光了。那时,他特别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继续写下去……
  巴金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鼓舞人们坚定必胜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想写一些新人新事,歌颂人民的胜利和欢乐。他来到朝鲜战场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深入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前线,巴金了解到许多英雄事迹。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年轻战士,以吃苦为荣,关键时刻,总是英勇无畏地冲锋在前。巴金佩服这些战士,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回国后,他坚持与战士们通信。那些可爱的战士,那些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巴金。他用心地写下一篇篇文章,讲述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巴金晚年用八年时间创作了《随想录》一书。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他思考“文革”给民族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思自己,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随想录》中,巴金以巨大的勇气来重新认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批判“奴隶意识”,提倡独立思考,提倡敢于“讲真话”,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点评:
  巴金始终保持着一种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他在《随想录》中,以罕见的勇气反思自己,敢于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追求真理的勇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其他文献
60年光阴足以湮灭太多的东西。  太多的东西湮灭了。    尤其是那些伪装的崇高,阉割的性别,定做的脸谱,和反人性的表演。  但是仍有很多人,很多事,铭记在人们心里。  共和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这是建国以来早已或者正在进入我们的集体记忆,闪耀着动人光辉的12位中国女性的面孔。  她们是:林徽因、王丹凤、杨丽坤、严凤英、张志新、章含之、潘虹、周晓兰、巩俐、伏明霞、杨澜、章子怡。  世上的任何奖项
眼看蒋家王朝大厦将倾,蒋介石开始考虑在惨败之际的退路了。对此,他曾有过多种打算:其一,将国民党军队转移到西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以西南广大地区为依托的根据地;其二,撤退至海南岛,以该岛为中心,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凭借,作为国民党的最后坚守阵地;其三,以台湾作为最后的存身之地。  蒋介石在脑子里反复比较这三个方案利弊得失的同时,又联想起了1946年10月偕同宋美龄视察台湾时的情景。  那次察看后,他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