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珍珠的蚌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见过珍珠吗?圆圆的,晶莹剔透。珍珠和玉石不一样,不是从岩石里开采出来的,而是由海水或者淡水里的一些双壳纲软体动物制造出来的。
  关于软体动物,我们之前介绍了腹足纲的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头足纲的鹦鹉螺是怎么游泳的。今天,我们要讲讲一些双壳纲的贝类是怎么生产珍珠的。
  你若在河边玩耍,有时会看到黑黑的河蚌。河蚌有两片对称的贝壳,当它觉得安全时,就会将贝壳露出一丝小缝儿,让你看到它白白的身体。这块白白的身体往往是它的斧足。当河蚌感到不安全时,它就用斧足,在河底的泥沙里挖呀挖,把自己埋起来。
  “珍珠生产商”
  别因为河蚌长得黑,就看不起它。河蚌的亲戚可了不得,例如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都是著名的“珍珠生产商”。
  正所谓“蚌病生珠”,生产珍珠,原非蚌类本意,而是它们受到伤害后迫不得已的一种自我保护。它们受了什么伤害?这就得从蚌类的“吃饭”问题说起了。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野生动物是没法讲究“食品安全”的。就拿蚌类这类动物而言,它们从河底、海底的沉积物中取食,或者从水流中过滤取食。送到自己嘴边的“饭”,往往都是掺杂了泥沙的。于是,它们的鳃除了负责呼吸,还要负责筛选食物。为了更细致地完成食物筛选工作,在口的两侧,还会发展出一对唇触手及唇瓣,进一步地排除泥沙。
  蚌类没有“外科医生”为它们动手术取出异物,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块头大的异物排出去。这该怎么办呢?还记得上一期我们讲过的软体动物门的一大特征——外套膜吗?就是那个将软体动物的全部器官包裹在一起的“大袍子”。这时,外套膜会一层层地分泌珍珠质,一点点地把这些异物包裹起来,束缚住它们,最后就形成了一颗颗饱满晶亮的珍珠。
  贝壳与珍珠
  蚌类不仅是“珍珠生产商”,还是“房屋建筑商”。蚌类的贝壳从外到内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软体动物贝壳形成时,外套膜先分泌角质和有机质网架,形成角质层;然后在网架之间堆积碳酸钙,这就是棱柱层;最后,外套膜分泌出文石结构的碳酸钙,既增加了贝壳的厚度,又装饰了“房间内壁”。
  外套膜是连在贝壳上的,当在外套膜和贝壳之间出现入侵者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也会分泌碳酸钙,不过这些碳酸钙不会沉积在贝壳上,而是一层层地包裹在入侵者或者沙粒外部,最后成为了珍珠。
  珍珠虽然美丽,可是从化学成分上讲,和贝壳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碳酸钙组成的。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贝壳不如珍珠美丽呢?这是因为,贝壳和珍珠中,碳酸钙形成的晶体类型不一样:碳酸钙就像在玩一种叫“排列组合”的游戏,在贝壳中,碳酸钙排列组合成“方解石”结构;在珍珠中,碳酸钙则排列组合成“文石”结构。
  钻石与铅笔芯
  钻石与铅笔芯的成分也是一样的,这你能想象吗?它们的组成元素——碳,也是“排列组合”游戏的大玩家。铅笔芯中的碳原子,是按六角平面结构排列组合的;钻石中的碳原子,则是以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排列组合的。所以钻石和铅笔芯不仅外观大不相同,价格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见,“优化结构”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呀!
  钻石与铅笔芯
  钻石与铅笔芯的成分也是一样的,这你能想象吗?它们的组成元素——碳,也是“排列组合”游戏的大玩家。铅笔芯中的碳原子,是按六角平面结构排列组合的;钻石中的碳原子,则是以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排列组合的。所以钻石和铅笔芯不仅外观大不相同,价格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见,“优化结构”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呀!
  珍珠虽然昂贵,可怜的蚌类非但不能因此“致富”,反而招致了人类的捕杀。一些可进行人工饲养的蚌类,也被迫成为人类的工具。在这些蚌类很小的时候,人类就用手术的办法,在它们的体内植入异物。蚌类为了自我保护,只得围绕着异物分泌一层层的珍珠质,一旦珍珠长到预定大小,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珍珠的产生,对人类来说是好事,对蚌类来说,却是一种不幸。
其他文献
自然界是个神奇的宝库,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可用的资源,还会给人以各种启迪。比如,人类可以将动物具有的某种特性,应用到科学发明中,这就是仿生学的奥秘。那么,眼睛也能“仿生”吗?接着往下看,一起大开眼界吧!  嘿,看我,看镜头!  摄影器材中,有一种镜头,叫做鱼眼镜头。它的拍摄视角可以超过200度,而人的正常视角只有120度左右。当你要近距离拍摄大范围的景物,这种镜头就能派上用场啦!  或许你会觉得科学
期刊
如果我是江中的一块礁石,千百年间陪伴我的,就有江上的那轮月亮。  月亮在天上,我在江中。我不能陪月亮俯瞰大地,但千百年来,月亮却能陪着我,看江水的流淌。我们看到这来往于江上的只只行船,多少文人立于船头对月吟唱。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位叫赵丽宏的作家,站在一艘江轮上默默地看着洒满月光的江面。此时的江面与夜色融为一体,江中水波荡漾,月影摇曳。这景色,千百年来一直不变,但总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于是
期刊
圆了,弯了,又圆了,又弯了……在太阳系,再也找不到像我一样忽胖忽瘦的星球了。我每天都在换脸,每天都和前一天不一样。我叫月亮,英文名moon。  盈时如玉盘,圆润饱满;亏时如银钩,浅浅一弯。聪明的人类已经解开了我忽胖忽瘦的秘密:我靠反射阳光发亮,与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便会产生月相变化。这样的答案让我有点儿沮丧:什么,原来我从未真正瘦过?  从我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围绕着地球一刻不停地旋转。为了守护地球
期刊
恐龙和蚂蚁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明,进入了信息时代。可随着文明的发展,危机的阴云也悄悄袭来……  时光飞逝,5万年过去了。  恐龙和蚂蚁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延续下来,两个物种一同创造了白垩纪文明,跨越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恐龙在各大陆上建起了巨大的城市,这些城市中有上万米高的大楼,站在楼顶向下看,就像我们坐在飞机上鸟瞰
期刊
眼睛是五官之首,被誉为“心灵的窗口”。人们对眼睛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蛮荒时代。让我们追寻着神话传说的足迹,一起来了解聚焦在“眼睛”之上的奇幻想象吧!  追求光明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里,盘古用斧子劈开混沌,形成天地,然后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天地中的万物: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霆,肌肉变成了山岳,筋脉变成了道路……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  其实,我们都知道,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
期刊
家乡的风有点儿味道。家乡的风没有颜色,看不到是红是黄,但我却时常见到,她有两个小小的酒窝。小酒窝,一个长在北面,一个长在南面,笑起来,就是一阵风,让你的心情微微地颤动。  我的老家,既没有黄土,也见不到高坡,是一顺溜儿的平原。东边是一条大河,叫灌河,一河的水,一河的沙,让人感觉很细腻。只要你热了,就到河里去吧,微风吹着,满心的清爽。西边不远处,就是坡岭,老家人都称“岗上”,那岗上是黄土,只隔不到十
期刊
1.临近过年,家里大人该带我们小孩子去做新衣了。吃过午饭,妈妈带我到街上的裁缝店取新衣。妈妈说,手头钱再紧,也要给我一年做一套棉衣、一套罩衫。  2.裁缝店的小老板叫蔡换银,跟我爸爸从小就很要好。见到妈妈和我,蔡师傅停下手里的活儿,从桌子下的纸箱子里拿出一身新衣。他前后看看,用牙咬掉一个线头:“穿穿看。”  3.我脱掉身上的棉袄棉裤,穿上新的。新棉衣轻,新棉衣软。我一穿上,它们就贴紧了我。  4.
期刊
说起现代动画片的“祖师爷”,就算是不关心动画的人也会马上想起那个经典的动画标志:一颗流星划过城堡。没错,就是迪士尼。  在3D(三维)技术广受追捧的今天,最初那个黑白、模糊、粗糙的米老鼠是不是已经被人遗忘了?才没有呢!不仅没有,他还和3D动画玩了把“穿越”。不信的话,看看今天分享的2013年迪士尼动画短片《小马快跑》吧。  阳光明媚的一天,米奇、米妮和伙伴们坐在拉着稻草的马车上,哼着歌。皮特开着他
期刊
这一期,让我们来读一篇“有故事”的美文。怎样诵读才能优美动听,同时也把故事讲述得精彩有趣呢?听一听“诵读小明星”朱亦丹的演绎,再跟少儿节目主持人关心姐姐学一学,相信你也可以读得很好。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
期刊
暑假到了,正是出去旅行的好时候。每次“时光之旅”都是来去匆匆,也没来得及在古代好好旅行游览。不如这次回到古代,和古人一起出行旅游吧!看看没有污染、没有破坏的大好河山,真是令人向往!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马上出发!  高小白的穿越笔记:和徐霞客在旅途中  置身山谷溪林之中,一下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了。这是在哪里呢?  水墨画一般的天地间,传来几声船桨拍水的声音,一叶扁舟缓缓行来。船夫热情地招呼我上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