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对降低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对降低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方法 以2008年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为界,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6387例为项目前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的新生儿10 502例为项目后组,观察项目实施后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改进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新生儿复苏项目实施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项目前组的6.01%(384/6387)降低至1.98%(208/10 502)(x2=176.30,P<0.01),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由项目前组的1.30%(5/384)降低至0.48%(1/208)(x2=0.264,P>0.05).同时,总结了开展新生儿复苏项目后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水平的经验.结论 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无创性产前检测的临床适应证.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2006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共4 915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的指征及胎儿染色体异常分布进行分析,推测无创性产前检测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漏诊风险.结果 4 915例介入性产前诊断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者156例,检出率为3.2%.如以目前的无创性产前检测代替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1 56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系现阶段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如何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倍受业界关注.现阶段多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6]及meta分析[7-9]已证实,亚低温能显著降低足月HIE患儿18月龄时的病死率和严重伤残发生率(RR=0.76,95%CI:0.69~0.84),且HIE患儿18月龄时神经功能正常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加(
期刊
“严大夫”是我们中心同事对严仁英教授的习惯称呼,然而她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却远远不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夫、老专家.严大夫1913年出生于书香世家,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1948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与丈夫——著名的皮肤科专家王光超教授,一同毅然回国。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妊娠结局. 方法 2007年7月20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5 961例纳入研究,其中行绒毛诊断67例,羊水诊断5 31 7例,脐血诊断577例.回顾分析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及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绒毛诊断指征最常见的是孕妇高龄(44.8%,30/67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多系统疾病.子痫前期发病率国内文献较少提及,国外文献报道为4%~8%[1].其主要表现为孕妇于妊娠20周以后首次发生高血压,并伴随蛋白尿,可能进展成为子痫,造成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导致不良围产结局,是目前我国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所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体内某些营养素的水平较正常孕妇低,而这些物质在子痫前期的病理
期刊
目的 探讨丝氨酸肽酶(serine peptidase)基因(即CORIN基因)变异和STOX1(storkhead box 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淮安地区汉族孕妇共712例,其中子痫前期孕妇395例(子痫前期组),健康足月孕妇31 7例(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CORIN基因L
目的 探讨细胞红蛋白(cytoglobin,CYGB)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7日龄新生Sprague-Dawla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组和HIBD+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组.HIBD组、HIBD+ Hemin组及
患儿男,3h,主因“全身皮疹3h”于2012年7月25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其母未定期产前检查,自述健康,妊娠37+6周于外院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3 600 g,1 min Apgar评分7分,皮肤青紫,全身可见皮疹,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本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该夫妇于2010年妊娠第1胎,妊娠25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
期刊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409例.根据孕前BMI分为孕前体重过低(BMI< 18.5)、体重正常(BMI 18.5~)、超重和肥胖(BMI≥24.0)3组.孕期增重计算方法为分娩前最高
患者30岁,停经31+3周,孕3产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植入伴血管前置5d”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核对孕周无误,停经16+5周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1∶20).停经21+2周羊水穿刺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未见异常.停经23+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内妊娠活胎,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子宫下段与膀胱交界处胎盘与肌层界限欠清,肌壁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