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公路工程的建设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關键的环节,在工程建设的时候,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软土地基;稳定性;地基刚度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机动车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提升,所以对公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问题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不能处理好软基问题,整个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的材料和施工的工艺进行全面的严格的管理,从而也就提高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准。
  1 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及其特征
  软土地基一般就是指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上层结构承载力要求或者是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达到要求,但是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比较严重的失稳现象的地基。软土地基也分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淤泥、淤泥质黏土、亚粘土和亚沙土等。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松散的沙土,冲填土及杂填土等虽然并不属于软土,但是在对这些土质的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如果采取了不正确的方法,也可能会给构造物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软土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会使得构造物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受到一定的损害,如果情况十分严重还有可能使得整条道路都无法正常的使用。很多道路之所以遭到破坏,绝大多数的原因都是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软土地基在路堤摊主的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果填土的高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土体就会发生崩塌的问题,基底出现坍塌的情况,坡脚外侧的地基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滑坡性的破坏问题;二是路堤填筑和填土施工结束之后,其所产生的沉降差十分的明显,此外,土体的水平位移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有显著的提升。结构自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裂和扭曲的情况,结构的安全性也会大幅下降。
  2 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的施工要点
  2.1 软土路基施工之前的准备
  在软土地基施工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路堤失稳,路面碎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还要制定出一系列比较有效的防治和应急措施,之后才能正式施工。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填筑所需的时间和排水方面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的控制,保证其可以顺利的完成工程排水工作。将地表水和表面上的湿土进行全面的处理。
  2.2 软土路基中路基的填筑
  在软土路基填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分层填筑和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而在材料的筛选方面,我们一定要选择渗水性比较好的材料,此外在态度上也要采取正确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
  2.3 软土路基填筑之后的沉降监测
  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沉降量和稳定性进行严格的监测,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将材料的质量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水平。为了有效的避免施工中的失误,在填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对每一层进行填筑施工之前,首先对其进行观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沉降板之间的具体距离和具体的沉降量予以全面的监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路堤出现失稳的情况。路堤填筑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标高之后,一般会在6个月左右使沉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超载预压路堤沉降的时间一定要在三个月以上。
  3 软基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技术
  3.1 提高填土路基整体抗滑坍稳定的方法
  3.1.1 反压护道法。对于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1.5-2倍以内的路堤,可通过反压护道使路堤下淤泥趋于稳定,护道宽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30%~50%。
  3.1.2 排水砂垫层法。对路堤高度小于2倍极限高度的软基,可铺以厚0.6-1m的表层排水砂垫层,以促进表层较薄软土层固结,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3.1.3 加筋路堤法。在地下水位较高、表层软土松湿地带,用土工布或土工隔栅分层垫隔路堤或包裹覆盖堤身,以提高路基刚度和稳定性。
  3.2 加速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
  3.2.1 粒料桩井法。用砂、碎石、钢渣砂等粒料或袋装砂井,配合地基表面砂垫层排水和填土等进行超载预压,促进地基排水固结,提早完成沉降。适用于软土厚超过5m,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地基。
  3.2.2 塑料排水板法。用塑料排水芯板竖向排水与土工布、表层排水砂垫层横向排水相结合,加快地基固结沉降,减少工后沉降,其适用于土基松软、地下水位高、泥炭饱和、淤泥地段。
  3.2.3 加载预压法。采用比路堤荷载重或接近的荷载预压地基,通过超载大小促进并控制地基固结速率,也可结合塑料排水板、砂井竖向排水加速地基土层固结。
  3.3 提高地基刚度以减小地基沉降的方法
  3.3.1 置换填土法。针对那些厚度不足2m的泥沼软土地基而言,在施工的时候可以将软土地基全部挖除,将地基当中的材料都换成渗水性相对比较好的材料,这样也就对软土的沉降予以有效的控制。
  3.3.2 抛石挤淤法。针对海滨地带那些厚度不足3m表面也没有硬壳的淤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从路基中间线的位置向两侧投直径长度在0.3m以上的坚硬片石块石等,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利用石块自身的重力将淤泥直接挤到路基的外侧,构筑的过程中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成长赛丽,在这一基础上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水下爆破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的效果。
  3.3.3 半刚性桩法。在软土地基内设置人工水泥搅拌桩或者是粉喷桩,这样也就形成了复合地基,桩体和软基之间就可以一同承受填土所产生的荷载,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提高了地基的刚度,对地基的沉降量也予以了控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软土层厚度在18m之内,此外还有硬下卧层的地基工程中。
  3.3.4 挤密桩法。这种方法通常就是使用振动沉管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扩孔和振捣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一些渗透性相对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就使得地基的土质得到了改善,地基的强度大大的提升,因此其承载力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3.4 在填筑轻质路堤时减少总沉降量的方法
  在路堤填筑的过程中,如果是对轻质路堤进行处理,可以在基层的位置上铺设反滤层或者是隔水层,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添加土工布,用粘土封层填筑纯的粉煤灰抑或是采用间隔填筑粉煤灰的方式,侧面铺筑的间隔要控制在15m,在铺筑的过程中,主要的材料为宽度为1m的碎石或者是砾石砂盲沟做好排水布置,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稳定性,自重也要相对较轻,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地基的沉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束语
  为了避免病害的发生,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好软土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在软土路基施工之前就应该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足的估计,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之后再开工。其次,在软土路基中路基的填筑,要分层填充、并且压实。最后就要严格的控制施工的材料以及沉降的检测。加强土基上有可能出现的变形以及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起.现行市政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4.
  [2]谈至明等.道路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其他文献
现浇板板裂缝是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不仅造成建筑物渗漏、妨碍使用功能、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更严重的是危及建筑物主体结构安全.因此,必须积极防治现浇板的裂缝.
从常年施用农药乐果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稀释法,分离得到到一株具有较强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能力的真菌菌株Y.通过形态观察及真菌的ITS检测,初步鉴定该菌株为Aspergil
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规定》实施后如何加强学籍的动态化管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以弹性化为特征的学分制的推
摘要 军校学员尤其是从基层部队招收入学的学员,因其特殊性,对英语教学有较大的畏难情绪。为使学员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实效,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学员;英语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5-0045-02  Effective Way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Mi
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加速促使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方向发展,本文从笔者多年教育教学中德点滴体会认为应该从情感融入教育,让教学成为一门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也应用了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不少的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不利于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现本文就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存在
以课题《高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构建的科学性及教学水平提高有效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托,阐述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省内外的15所高职院校461名在职英语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我们要完成和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要做的工作有许多,比如通过加强立法监督、加大
1.原理:试样经沸水提取,在酸性环境下硼与姜黄素生成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  2.试剂  2.1 95%乙醇  2.2姜黄素-草酸溶液:称取0.04g姜黄素(C21H20O6)和5.0g草酸[(CO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