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中日月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认为,在乡间众多的农具中,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横扫千军所向披靡的将军,生来就带着一股子嫉恶如仇的正气和铁面无私的威严,浑身上下遍布着十几把锋利的尖刀,让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耙是血性和刚性的,直竖竖的耙齿上镌刻着坚强和勇敢,那是一种宁折不弯的信念,是一各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艰难险阻和顽石硬地都无法阻拦它锐不可当的脚步。耙所到之处,那些深埋于泥土之中不可一世的顽劣石头蛋儿,纷纷败下阵来,落荒而逃,瘫软在秋日的阳光下。至于那些生命力旺盛向来以“难缠”著称的抓地龙、葛巴草,耙齿只是轻轻一碰就将其降服,束手就擒成为农人们烧火的燃料。平世间不平事,是耙内心深处最朴素的追求。或许,早在铁匠为耙齿淬火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赋予了耙的与众不同和卓尔不群,以及主宰田野的庄严使命。长满一身利齿的耙,看上去冷酷无情,其实威猛中也不失谦恭。耙始终低着头颅,俯着身子,将一颗包容大度之心融入到木质框架的温暖之中,以匍匐的姿势与板结的土地顽强搏斗,用坚硬的牙齿咀嚼着乡村日子的艰辛和苦涩。
  在我的记忆中,耙是一年四季中出场次数最少的农具之一,大多数时间都静默地靠在山墙上,默默打量着农家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金风乍起,落木萧萧,在时序的更迭中,终于轮到耙出场了。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耙不出场则已,一出场就轰轰烈烈,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势如破竹,攻城掠地。
  想起20多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秋日,父亲带着十几岁的我去村西的“大块地”耙地。在乡间,耙地有顺耙和斜耙之分,顺耙俗称“条耙”“刷”“捋”,从地头一角开耙,沿地边顺行一周后,再顺地长来回一耙挨一耙地耙完;斜耙俗称“锁耙”“燕别翅耙”“铁锁扣耙”,从地头一角扎耙后向对角边上直行,至边再拐直角返回,依次耙完。斜耙等于顺横耙两遍,所耙田土上虚下实,明暗坷垃均被粉碎。末了,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庄稼活儿使不得一点假劲,更偷不得一点懒。耙地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多耙一遍,地里的土坷垃就会少一些,将来麦子出苗就出得齐,收成自然也就好。父亲望着长长的地垄,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老家的村子处在丘陵的怀抱之中,土地贫瘠,碎石遍地,尤其以料姜石居多。除了村西的“大块地”外,其他地块基本上都是坚硬如铁的坡地,不好犁更不好耙。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一个人站在耙上的重量不足以让脚下的土地屈服,锋利的耙齿行走在地面之上,犹如隔靴搔痒,只是不停与顽石激烈碰撞,丝毫深入不到大地的肌肤之内。多一个人站在耙上,增加耙的重量,让耙齿深深刺进硬地之中,是农人们世世代代与土地博弈总结出的经验。在乡间,站耙的一般都是10来岁的半大小子,成年人身量太重,拉耙的牛吃不消受不了。我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站耙那年正好13岁。母亲担心我从耙上跌落下来受伤,死活不让我上去。心急如焚的父亲伸手把我拽了过去,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顺势把我扶上了耙架。当时我只顾着新鲜和好奇,居然没有一丝紧张和惊慌,冲一旁的母亲嘻嘻笑着。随着父亲一声猛喝,老牛放开四蹄往前行进,耙架开始摇晃起来,我的身体也随之左右摇摆。紧挨着我的父亲叮嘱我把两脚放平,尽量把身体重心往下移。按照父亲的提醒,我尝试着不同的站姿,不断调整着身体平衡,最终稳稳当当地站在了耙架之上。父亲满脸欣慰地说,啥事都有第一次,都要慢慢经见,前怕狼后怕虎,啥事也弄不成。耙往前行进着,耳畔吹过呼呼作响的风声,我不再恐惧,抬起一直低着的头往前方看,天高云淡,秋野苍茫,周围的树木、丘陵和村庄从眼前一一掠过,让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心中陡然生出一种莫名的豪迈和勇敢的情绪,站立耙上的我,分明就是一位驰骋疆场的威猛勇士,駕着一辆呼啸而过的战车,所向披靡。
  摘自《人民代表报》
其他文献
——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驾驶员冯冰的先进事迹  在古都大同,到处传诵着一位四星级公交驾驶员的先进模范事迹。他就是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4路970号车驾驶员冯冰。  冯冰,回族,1971年出生在大同市一个工人家庭,母亲是市公交车售票员。他从小梦想当一名公交驾驶员。1990年,刚满19岁的冯冰,从太原建安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1994年,如愿以偿地
期刊
鬼斧神功铸雄奇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被唐代大诗人贾岛高度赞叹的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以及中岳嵩山并称中华五岳,齐名天下,是中国锦绣山河的代表、江山社稷的象征、国脉传承的载体、中华民族的“圣山”,是全人类共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华夏儿女心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作为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恒宗”,东北西南走向,
期刊
魁北克之旅结束之后,最令我欣慰的是,它完全符合我之前赋予它的诸多想象,古朴、诗意、浪漫,又多了想象之外的几分厚重。  魁北克的古韵  说起来多少有点惭愧的是,最初对“魁北克”这个名词有概念,还是在那部《泰坦尼克》火得一塌糊涂、大街小巷都在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时候。塞琳·迪昂因为把这首歌演绎得如泣如诉而在全球歌坛成为大红大紫式的人物。也是因为对她的背景好奇,出于一名粉丝的心
期刊
蝶恋花·迎春  莫道闲情长夜久  虽是春来,  冰雪还依旧。  冬未交割杨柳瘦,  春比人顽三分拗。  腊破风软知岁首,  心有芳华,  梦里也锦绣。  独上楼台风满袖,  君已落笔春词就。  浪淘沙·探春  何日雨潺潺,  春上眉弯。  东风舒柳夜阑珊。  寒浸五更初破冻,  乍暖还寒。  不做红粉短,  春比人顽。  岁月如简慢慢翻。  一眼千年青绿久,  天地人寰。  浪淘沙·惜春  红粉褪
期刊
2019年是我们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1945年9月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率领中国代表团来到了东京湾,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在58岁之年,徐永昌登上了人生最高点,留下了千秋万岁名。  这一天的早上,南中国代表团最先出发,登上了美国密苏里号主力军舰。当徐永昌率领同仁从扶梯走上军舰时,军乐奏起。其后,盟国各国代表团依次登舰。  受降会场布置在军舰的甲板上。上午9时,受降签字
期刊
步韵和友诗  春风一扫千层绿,桃杏纷纷吐蕊芳。  花色沁馨招玉蝶,草茵浅泛挽红妆。  新飞梁燕不知垒,旧舍先人能识塘。  晨站廳前观景美,绝非只为夜来香。  看名片随感  头衔一串列长篇,诗画行家憋破天。  晦涩朦胧神费解,歪斜草舞鬼符悬。  招摇过市沿街走,乱侃狂言教室前。  拗句丑书随处有,名人泛滥不值钱。  盼雪  翻云酿变突阴天,似有飞鹅欲舞翩。  山色灰蒙浓墨压,树形影逝淡无边。  孤灯
期刊
我和周竹琴素昧平生,只知道她是一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那学校是我家乡一所著名的中学,家乡的莘莘学子都以考上那所中学为荣。那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除了她,我认识的还有几位。所谓桃李满天下,在与那所学校里生长过的桃李们偶尔相处时,我也总能感觉到他(她)们对自己老师特有的一种崇敬和热爱。  “你们高考后就离开了,留下老师还在校园里。我常常会在傍晚或晚自习走到你们待过的高三教学楼前,那里一切依旧。”这是周竹琴在散文
期刊
关于做梦的故事,电影《路边野餐》算一个,这部英文名叫《凱里蓝调》的电影更像一场梦,在梦里,过去与未来重合,死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相聚。  我们这个城市天气常年潮湿闷热,人常常犯困,也常常会做些类似于梦游的奇怪事情,比如周一想着该去图书馆还书了,出门的时候在想,走在路上的时候在想,吃早餐的时候也在想,可是快到目的地的时候猛然惊觉:“哎呀,忘带图书证了!”按说忘了就忘了,明天再做这件事,可是我又梦游似的折
期刊
很多去过日本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街边的那些招牌,繁华地段自是如丛林般参差展示,即便是小街巷里,也随处可见,无论店面大小,商家对招牌都不会掉以轻心,毕竟涉及到脸面问题。当然,也有丑的,最知名的是位于东京都米花市米花町五丁目39番地的毛利探侦事务所。在漫畫《名侦探柯南》里,毛利小五郎就在二楼处挂了个白底黑字的汉字招牌,事务所玻璃上,像是用宽胶带贴出了事务所的名字,敷衍到极点,看起来随时会关门倒闭。这个
期刊
像素、耳机孔挡道,智能手机“后半生”怎么玩?  地铁的平面广告,一年四季都在变,手机广告一直是主角之一。2017年的手机广告,逆光、夜景拍照成为诉求的焦点,像素的高低之争慢慢隐退。  最近几年,手机和摄像头成为一对CP,摄像头的像素从30万到100万、200万、500万到1000万,最终突破2000万。摄像功能日渐强悍的手机还革了相机的“命”,家用数码相机的市场被日渐蚕食。  不过,手机像素越过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