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班主任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与实践者。大学班主任应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 特点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080-02
班主任是大学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执行者。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熟悉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并掌握熟练的班级管理技巧,是做好大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1 思想活跃但不成熟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现代思想与传统道德相互交融,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快地接触都各种思想,加快了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速度和频率,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大学生喜欢追逐自由、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能更加迅速地接触最新的事物和思想。大量新鲜事物的接触,使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当面对复杂事物时,大学生往往凭借一腔热情,缺乏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有时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1.2 自我意识逐步增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家庭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爱倾注在独生子女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就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事事围绕独生子女,使大学生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意识,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进入大学以后,三四十人组成一个班级,成为一个集体,只有一个家长——班主任。面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缺少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关怀,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自我表现,忽视集体利益。
1.3 身体早熟但心理脆弱
由于思想的开放,大学生更容易接触社会,增强了对社会上的人、社会上的事的了解,加上营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较之以前更加“早熟”。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他们尚欠缺一定的判断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都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陌生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冲突,加上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个人情感需求等,使当代大学生虽然身体早熟,思想上要求独立,但是心理上绝大多数却比较脆弱,充满困惑与矛盾。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暴力事件以及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心理的脆弱,往往一件小事就能酿成大祸。
1.4 沉迷网络而忽略学习
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各种网络游戏也通过网络的普及成为当代人的一大消遣方式,而对于拥有大量时间、缺乏监督与管理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游戏就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必修课”。而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如QQ、电子邮件等,也成为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又一个诱因。为方便学生学习,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学生宿舍安装了网线,使学生上网更加方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通宵上网已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5 崇尚自由,纪律性差
“个性”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潮流,从服饰、语言、兴趣爱好等方面,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对个性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崇尚自由的思想及心理需求。崇尚自由及个性,不受传统思想及道德观念的束缚,有利于大学生解放思想,培养个性化学生,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但,自由一旦过度,就成为自由主义,甚至成为大学生“叛逆”的借口和托词。现在大学生普遍纪律性差,不遵守规章制度,不遵守集体规则,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也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2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是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贯彻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度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努力消除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学生的影响,确保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2.2 班风建社
所谓的班风,就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班级的一种行为风气。班风建设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班委的配备,要选好用好班委,使班委成员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成为班级工作的发动机和同学们信赖的核心;二是营造集体氛围,使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成为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要坚持“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让班级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同学们的发言权,不徇私舞弊,不搞暗箱操作。
2.3 学风建设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最主要任务,也是他们今后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保证。抓学风建设,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什么,今后要用什么;二是抓课堂教学秩序,这点在新生班及低年级的时候尤其关键,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学风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三是设定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加强日常的督促工作。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学习任务外,要督促他们尽快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以专升本或考取研究生等目标来激励他们;四是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和潜力。
2.4 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大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既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对高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些年高校发生的不稳定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抓安全稳定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安全隐患,加强学生的安全责任及安全防患意识,同时也要教育面对危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知识,使安全教育详细、具体而不失生动;另一方面,要加强班级安全信息员建设,充分利用班委成员、安全信息员的信息反馈作用,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2.5 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
所谓的特殊学生,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的特殊个人或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等。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职责。针对特殊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来教育与引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在困难补助的发放、勤工助学岗位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则要经常与其沟通与交流,及时化解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针对不爱学习的学生,则要加强日常的检查与督促,以纪律约束他,以检查督促他,以教育引导他,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
2.6 评先评优及推荐入党工作
要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在班级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坚持做好评先评优工作,使优秀分子能真正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要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及时向党组织推荐,使优秀分子能在党组织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也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
3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1 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大学生关心实事政治,关注社会现象,但缺乏基本的判断力。班主任是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高尚情操,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班主任,无疑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广博的知识
高校中,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班主任除了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外,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与教学及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作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必须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内学有所精,才能为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作为班主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掌握管理学知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开展班级工作,知人善用、疏堵结合、严松有度,有利于促进班级的班风建设、学风建设,有利于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掌握心理学知识,则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特点,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化解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3.3 高度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同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对祖国、对学生家长及对学生本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3.4 博爱的胸怀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而每个学生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关心和关爱每个家庭成员,不能“嫌贫爱富”、不能“重男轻女”、不能“厚此薄彼”,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自己受到平等对待,而不是成为班级的弱势群体或不受关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发现学生的特长,用爱心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关心、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缺点甚至是错误,用仁爱之心关怀学生。以情感人,以爱育人,通过自己博爱的胸怀,使班级内部形成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3.5 保持微笑
微笑是保持亲和力最重要的方式。不少班主任为了树立权威,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时刻以严肃的面孔待人,久而久之与学生产生距离,反而不利于班级管理。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时刻保持微笑,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才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总之,班主任是高校学生管理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必须掌握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及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琳.如何做好大学生班主任工作[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2.2:13-14.
[2] 田志莹.班主任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195-196.
[3] 王秀华.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辅导员,2007.3:53-54.
[4] 翟国栋.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39):172-173.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 特点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080-02
班主任是大学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执行者。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熟悉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并掌握熟练的班级管理技巧,是做好大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1 思想活跃但不成熟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现代思想与传统道德相互交融,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快地接触都各种思想,加快了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速度和频率,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大学生喜欢追逐自由、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能更加迅速地接触最新的事物和思想。大量新鲜事物的接触,使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当面对复杂事物时,大学生往往凭借一腔热情,缺乏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有时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1.2 自我意识逐步增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家庭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爱倾注在独生子女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就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事事围绕独生子女,使大学生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意识,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进入大学以后,三四十人组成一个班级,成为一个集体,只有一个家长——班主任。面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缺少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关怀,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自我表现,忽视集体利益。
1.3 身体早熟但心理脆弱
由于思想的开放,大学生更容易接触社会,增强了对社会上的人、社会上的事的了解,加上营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较之以前更加“早熟”。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他们尚欠缺一定的判断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都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陌生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冲突,加上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个人情感需求等,使当代大学生虽然身体早熟,思想上要求独立,但是心理上绝大多数却比较脆弱,充满困惑与矛盾。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暴力事件以及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心理的脆弱,往往一件小事就能酿成大祸。
1.4 沉迷网络而忽略学习
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各种网络游戏也通过网络的普及成为当代人的一大消遣方式,而对于拥有大量时间、缺乏监督与管理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游戏就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必修课”。而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如QQ、电子邮件等,也成为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又一个诱因。为方便学生学习,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学生宿舍安装了网线,使学生上网更加方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通宵上网已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5 崇尚自由,纪律性差
“个性”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潮流,从服饰、语言、兴趣爱好等方面,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对个性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崇尚自由的思想及心理需求。崇尚自由及个性,不受传统思想及道德观念的束缚,有利于大学生解放思想,培养个性化学生,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但,自由一旦过度,就成为自由主义,甚至成为大学生“叛逆”的借口和托词。现在大学生普遍纪律性差,不遵守规章制度,不遵守集体规则,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也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2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是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贯彻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度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努力消除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学生的影响,确保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2.2 班风建社
所谓的班风,就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班级的一种行为风气。班风建设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班委的配备,要选好用好班委,使班委成员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成为班级工作的发动机和同学们信赖的核心;二是营造集体氛围,使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成为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要坚持“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让班级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同学们的发言权,不徇私舞弊,不搞暗箱操作。
2.3 学风建设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最主要任务,也是他们今后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保证。抓学风建设,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什么,今后要用什么;二是抓课堂教学秩序,这点在新生班及低年级的时候尤其关键,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学风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三是设定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加强日常的督促工作。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学习任务外,要督促他们尽快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以专升本或考取研究生等目标来激励他们;四是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和潜力。
2.4 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大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既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对高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些年高校发生的不稳定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抓安全稳定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安全隐患,加强学生的安全责任及安全防患意识,同时也要教育面对危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知识,使安全教育详细、具体而不失生动;另一方面,要加强班级安全信息员建设,充分利用班委成员、安全信息员的信息反馈作用,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2.5 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
所谓的特殊学生,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的特殊个人或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等。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职责。针对特殊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来教育与引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在困难补助的发放、勤工助学岗位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则要经常与其沟通与交流,及时化解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针对不爱学习的学生,则要加强日常的检查与督促,以纪律约束他,以检查督促他,以教育引导他,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
2.6 评先评优及推荐入党工作
要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在班级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坚持做好评先评优工作,使优秀分子能真正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要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及时向党组织推荐,使优秀分子能在党组织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也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
3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1 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大学生关心实事政治,关注社会现象,但缺乏基本的判断力。班主任是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高尚情操,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班主任,无疑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广博的知识
高校中,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班主任除了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外,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与教学及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作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必须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内学有所精,才能为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作为班主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掌握管理学知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开展班级工作,知人善用、疏堵结合、严松有度,有利于促进班级的班风建设、学风建设,有利于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掌握心理学知识,则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特点,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化解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3.3 高度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同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对祖国、对学生家长及对学生本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3.4 博爱的胸怀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而每个学生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关心和关爱每个家庭成员,不能“嫌贫爱富”、不能“重男轻女”、不能“厚此薄彼”,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自己受到平等对待,而不是成为班级的弱势群体或不受关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发现学生的特长,用爱心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关心、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缺点甚至是错误,用仁爱之心关怀学生。以情感人,以爱育人,通过自己博爱的胸怀,使班级内部形成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3.5 保持微笑
微笑是保持亲和力最重要的方式。不少班主任为了树立权威,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时刻以严肃的面孔待人,久而久之与学生产生距离,反而不利于班级管理。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时刻保持微笑,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才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总之,班主任是高校学生管理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必须掌握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及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琳.如何做好大学生班主任工作[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2.2:13-14.
[2] 田志莹.班主任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195-196.
[3] 王秀华.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辅导员,2007.3:53-54.
[4] 翟国栋.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3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