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音韵乐陶陶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佑安先生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弘扬者。锺爱唐诗宋词的他,埋首案台,苦心孤诣,著书立说。在《粤音寻正读》中,经过他的考究与点拨,音美韵正的诗词掷地有声,不仅让读者对唐诗宋词的粤语读音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极大地激发了研习者的兴趣,令中华传统诗词之花,摇曳在更多人的脑海中。杜佑安先生还是一位积极的奉献者,服务社团,尽心尽力,人生充实而多彩。
  敬业乐业 奉献为怀
  杜佑安先生原籍南海白沙,1937年出生於香港,那时正处於抗日战爭时期,外部环境动荡艰辛。年幼的杜佑安有幸走进了学堂,开始读书练字,一直到读完中学。“那时上大学非常困难,我本来打算中学毕业後先工作几年,然後考到外国读大学,但後来的工作卻给予了我极大的兴趣,竟捨不得放棄。”杜佑安先生回忆道,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由航空合办的通讯社服务,谦虚的他主动学习,兢兢业业,进步迅速,入职不到九个月即被提升为主管,协助经理的工作。“我1960年刚进去时薪水是600块港币,这在当时来说可算是高薪,升为主管後涨到一千多。”勤恳踏实的杜佑安先生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便转往另外一间航空公司工作,直到後来航空公司业务变化调整,他於1967年转入越南航空公司,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1975年,南越与北越统一,受外界环境影响,公司停飞香港业务。杜佑安先生受邀加入一家大型空运物流公司,执掌管理业务。在这里,勤力的杜佑安先生充分发挥才幹,带领公司将业务拓展到美国、欧洲等地,企业发展也逐步迈上了轨道。後来,杜佑安先生和朋友一起合夥投资创办了一家公司,刚开始企业经营平稳,但一好转时就碰上了金融危机的激荡,发展日益困难。虽然是亏本运营,重情义的杜佑安先生不想员工因公司关门失业,一直勉强支撑着,直到後来员工和夥伴主动劝说,在经营了二十多年後,他们不得已才将公司结业关门。
  杜佑安先生性格宽宏仁慈,他笑言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由,自己在管理企业时无法做到严格厉苛,有时反而成为了不利因素。退休後,杜佑安先生加入到社会服务的行列中,热心付出,奉献为乐。香港大厦业主立法团是杜佑安先生加入的第一个社团,前两年他担任秘书,因为工作做得出色於第三年被推选为主席。在其位,谋其政,在杜佑安先生的带领下,香港大厦业主立法团的境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受到业主的一致称讚。担任主席的杜佑安先生口碑在外,湾仔民政事务处前来邀请,委任他多项分区公职。本着服务之心,杜佑安先生对每一份工作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也获得了大家的真心认可。
  作为湾仔区街坊福利会副监事长,杜佑安先生与会众素来关心区内居民福祉,组织开办粤曲、金曲和太极等培训班,並在每年举办敬老活动,宣扬敬老精神。同时,杜佑安先生还担任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执委及会员部主任,勤勤恳恳地打理着协会事务,推动协会参与公益慈善工作。
  数十年如一日地付出,在湾仔区举办的第四届“松柏之星”嘉奖典礼上,杜佑安先生获颁赠奖章,被讚为“高山明景,仰之行之”。杜佑安先生总是说,在参加社会服务时,看到大家对这个社会的热心与贡献,一点点推动社会进步,就会觉得很开心,社会服务赋予了生活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锺爱诗词 粤音寻正读
  杜佑安先生成长於世代书香,他的父亲对国学有很深的造诣,兄弟姐妹很多都是高材生,或在学校教书育人。杜佑安先生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他从未间断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在中文与英文的钻研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杜佑安先生尤其锺爱宋词,至今读过的词达三千多首,可谓渊博广识。杜佑安先生将宋词音韵与南番顺粤音结合研习,浸淫甚深,並致力於推广弘扬。
  2006年,《粤音寻正读》(唐诗篇)由香港交流图书贸易有限公司出版,随後,《粤音寻正读》(宋词篇)出炉。两本书由杜佑安先生执笔,再由其兄杜国秋先生及杜铸安先生参订,两书各收纳唐诗和宋词各近百首/阕,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解读内容读音,极具欣赏价值外,又能从中学习正确读音,享受音韵铿锵中节之乐,获益无穷。杜佑安先生表示,唐诗宋词和粤语在历史上有极深厚的渊源,中文字读法分阴与阳的平上去入及中入共九声,而语言发音更添二声,然而知之者甚少,亦平仄不分。鉴於今日香港粤语读音乖误者多,滥用同音字,以别字代替正字,又或声位错读等等,容易引起误解;更恐以讹传讹,日久习非成是。所以借传世好诗佳词以为范例,盼能於欣赏研读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之同时,可对保存纯正传统粤音起到积极作用,激发起大家对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在文学领域精耕细作的杜佑安先生,现正和兄长编纂第三本书籍,计划日後出版。此外,他还举办了粤音唐宋诗词研习班讲座,讲解常用粤语读音辨正、天籁调声法(粤语十一声)、反切(传统拼音方法)及唐宋诗词欣赏解读,弘扬传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豁达乐观 充实人生
  如今,虽已年过七旬,但杜佑安先生仍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这与他充实的生活密不可分。对音律深有研究的杜佑安先生在唱歌上自是行家里手,尤擅英文歌,之前社团举办活动时,都会邀请他担任演唱嘉宾。他表示现在因为记歌词有点难,唱的少了,但兴之所致时,亦会引吭高歌一曲。爱好体育运动的杜佑安先生很小就开始打乒乓球,年轻时曾跟容国团(成为世界冠军前二、三年)过招比拼。閒暇间隙,他还会练练毛笔字。“年轻时字写得不好看,但慢慢练习发现有了进步,所以一直坚持着,字也越写越好。”
  杜佑安先生是一位直爽之士,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社团事务中,他都会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积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他说:“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表达想法,但我认为有想法就应该说出来,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促进事情更快地解决。”他笑言这不知是缺点还是优点,但很多朋友也都是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的,並且交往愈深。
  人生就如一阙词,高低平仄婉转中,在杜佑安先生看来,只有音美韵正,才能吟詠出美丽人生。
  【杜佑安先生,香港松柏之星慈善会有限公司创会会董。从担任香港大厦业主立法团主席开始,兢兢业业,奉献为乐,受邀出任湾仔多个社团职务,现任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执委及会员部主任、湾仔区街坊福利会副监事长等多项公职,也收到香港民政事务处委任的多项职务。锺爱诗词音韵研究,出版有《粤音寻正读》(唐诗篇)和《粤音寻正读》(宋词篇),为古典文化的弘扬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余保儿女士 是一位健谈和蔼且乐於奉献而又不求回报的人,从与同乡会的不期而遇,到全心投入並肩负重任,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爱国爱港爱乡的情谊。一点一滴,出自真心;默默付出,体现情怀。在台山同乡会的平台上,和众同仁携手,敬老爱幼、兴资助学,她成长着、快乐着、奉献着  一朝有缘 倾心奉献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余保儿女士认识了当时台山同乡总会会长陈荣濂太平绅士,並在其力荐下,祖籍台山的她毅然入会
期刊
郑国基先生从事保险业近三十年,已成为提拔后学的资深前辈。对待工作,他重诚信,讲原则,促平衡,用理智的追求,专注的理想,既得人心,留住顾客。“尽职”令他投入事业一丝不苟,“尽责”则令他置身服务勇往直前。常言“面由心生”,掛着一副眼镜,嘴角上扬,保持微笑的他,显得沉稳而通达。或许,这就是他,一位乐把服务当作收穫,意把成果作为慰藉的奉献之人  初印象: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郑国基先生是翘楚保险顾问有限公
期刊
李天华先生是一个成功的行业跨越者,並非厨师出身的他,因为对餐饮的喜爱与敏感,毅然转入餐饮行业,华丽的转身,因为对行业的真心和责任而结果完美。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从细节出发,让员工以入股的方式进入,既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更让自己的餐厅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此高明之策,可谓一举两得,並最终成就了员工,成就了自己,亦成就了餐厅,让梦想一步步走向了可能。  华丽转身——希望的新起
期刊
许嘉灏先生是东区区议会全职议员。自1991年起担任区议员至今已有20餘年时间,秉持民建联“在地区做实事,为香港有承担”的理念,一直以真诚实干的作风,努力不懈地工作,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之中,积极改善民生,在环境、交通、住房、安老等方面皆有所建树,是筲箕湾区忠实的服务者。其尽职尽责的服务态度,也深受社区居民信任。  真诚服务承担  许嘉灏先生出生在筲箕湾,他在这里生活数十年,亦服务了数十年。这里有他熟
期刊
是一位专业的建筑测量师,数十年,他靠着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以专业赢得信任,以专业成就自己,最终有所作为,在建筑测量行业上大展拳脚。他手中的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又凖确;身兼诸多与行业有关的社会公职的他,心中亦有一把尺,度量着建筑这个行业,亦度量着这个行业所需要的那份责任和道义。  积经验,奠基础,持之以恒  陈佐坚先生,祖籍潮州,出生在香港,他的中学生涯在一所工业
期刊
是一名行善者,是一名功绩卓越的狮子会领袖,更是一名资深地道的服务者,他担任佛教慈善有限公司主席及狮皇(国际)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奉行“不谈政治,只求服务社会”的狮子会信条,数十年如一日地参与各种服务工作,服务对象上至长者孤幼,下至弱智伤残,行善足跡近在本港,远至内地以及海外,並荣获“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亲善大使”等诸多讚誉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香港:三角码头盂兰胜会  盂兰节,俗称“鬼节”,
期刊
【本刊讯】6月14日,香港大公报在香港举行创刊110周年报庆酒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向这家历史悠久的中文报纸致信祝贺。  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香港《大公报》在110年的风雨历程中,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精神,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笔录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公报》为香港的
期刊
蔺常志先生曾是一位历经世事的军人,身上自有一种刚强、百转千折的气质、一种让人无法不敬仰的赤诚。青春肆意飞扬的时刻,他只带上几件衣服,不曾与父母告别,便匆匆踏上北上参军之路。儘管,这段军旅生涯只持续不到四年的时间,然而,在他看来,灵魂深处,一旦烙上“军人”的烙印,便成为了一辈子的事,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畅快、最淋漓的回忆。足以让他欣慰一生、感受一生、回忆一生、感慨一生。  历经重重世事 百转千
期刊
邓锦添博士作为公司掌舵者、社团领袖、经济顾问、名誉校长等,角色多元,而每一个角色的承担,皆因他洒脱尽责的情怀:随缘,不为生计,不为名利,做有意义之事!在许多成功的案例面前,毫无疑义,邓锦添博士是一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为推动两岸四地之经济发展及文化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穿针引线,搭建平台,展露了出色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而这一切源於内心质朴的愿望:“我只有一个出发点:做好每一件对国家、对香港有利的事
期刊
邓学尧先生 是新界五大姓之一邓族的後裔,他忙於服务,忠心一片。族谱记载的历史渊源,他了然於胸,先祖遗留的宗本文化,他矢志传承。所以,浓浓桑梓之情,尽表言行之间,悠悠爱乡之意,皆留举止之上。每当受到众人称讚,他都坚持,“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诚如斯言,有时,付出比收穫更让人知足。  服务宗亲 视为己任  邓学尧先生是香港本地人,在粉嶺生活了六十多年。他同时担任了邓族五大房邓都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