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技术在下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皮内注射顺磁性造影剂钆贝葡胺进行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下肢淋巴水肿进展期患者10例共12侧患肢.在双足第1~4趾蹊背面皮内各注射钆贝葡胺1ml,共8 ml,选择三维容积内插快速绕相梯度回波,并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结果 10例12侧患肢中有11侧小腿段显示串珠状淋巴管,最佳强化时间在造影后15~30 min,大腿段显示6侧,最佳强化时间在造影后45 min.结论 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显示淋巴水肿下肢淋巴管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 多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较为灵活,主要针对耳屏区域的多余组织进行耳屏的塑形,对于此区域的凹陷畸形行组织充填.对于多耳畸形后部耳廓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对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和Z成形术整复.结果 2003至2008年共治疗9例多耳畸形,其前部的多余组织被切除,耳屏被重建.其中有6例行凹陷畸形充填,4例行耳廓组织复合移植,2例行耳垂下方z成形术.术后基本恢
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们对15例指端软组织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的急诊患者,应用阶梯状带血管神经束的顺行推进皮瓣及甲床扩大术修复获得较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50岁.15例均为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伴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2 cm ×0.8 cm~1.4 cm×1.2 cm,甲床缺失3.5~8.0 mm。
期刊
重睑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这样的单睑患者:嘱其睁眼或仰视时伴有抬眉眉毛移动,同时额纹出现或加深,但检查发现提上睑肌肌力正常.自2008年10月以来,我们对30例此类患者在行重睑术的同时松解提上睑肌内限制韧带,效果较好。
期刊
光动力学疗法于20世纪70年代末问世,是应用光动力效应、联合使用光敏剂及特定波长的光源选择性破坏靶组织的一种非侵袭性的新型治疗技术,其能够特异性地针对靶组织,且同一时期可多次重复治疗而不累积毒性.我们仅就光动力学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行如下阐述。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最小缺损面积为3.0 cm×2.5 cm,最大为6.5 cm×4.0cm,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
骶尾部Ⅲ~Ⅳ期褥疮[1],常深达骨质,血运欠佳,扩创后局部缺损巨大且深在,常合并慢性感染,经久不愈,治疗仍是一个难题.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Ⅲ~Ⅳ期褥疮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肿胀液温度对吸脂术后受术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15例健康女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例,肿胀液温度为室温25 ℃;B组7例,肿胀液温度为37 ℃.15例手术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统计分析术后0、1、2、3、4、8 h两组核心体温、呼吸频率、脉率和血压的差异.结果 A组术后0、1、2、3 h核心体温分别为(35.8±0.5)℃、(35.8±0.5)℃、(36.0±0.5)℃、(36.1±0
肿瘤所致的眼睑缺损的修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全层眼睑缺损的修复,不仅需要包括皮肤、肌肉、睑板和结膜的修复,还要兼顾功能和外观并尽量减小供区的损伤程度.2002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采用上蒂鼻唇沟皮瓣对7例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前层缺损进行了修复,获得满意疗效。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5例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患者,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进行修复,肌瓣面积为6 cm×4 cm~9 cm×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移位肌瓣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受区外形与功能均满意,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带蒂肱桡肌肌瓣在覆盖创面的同时,还可对部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HS)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FB)中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的抑制因子p21ci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同时期FB所处的细胞周期的相关性,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干预用于HS的防治提供前期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HS不同时段(3、6、12、24个月)瘢痕标本32例,每个时段8例,并以8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