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公子成人难

来源 :守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实力派最是懑憨可爱。法治不足以善导他们的理性,金钱不足以牵制他们的欲望,因此他们往往都扮演了历史上最无序时代的黑暗使者。在那些木乃伊式的人物中,最令人叹息的就是张学良这样的翩翩浊世公子。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的传奇人物,他发动了“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他跟革命党的关系密切,父子两代人的故事都多,给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容许说话的空间。他的父亲是一个没什么文化又极聪明狡诈的大军阀,他自己却在西安事变中因主动要求抗日而被视为爱国将领,这一爱国光环在国家至上的20世纪,使他成为国人致意或谬托知己的历史假设对象。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奉系秘不发丧。7月,年仅27岁的张学良顺利就任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长兼保安总司令。紧接着,张学良于12月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1929年1月,张学良诛杀杨宇霆,从此完全接管了父亲的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1930年,当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张学良先是观望,最终选择了蒋介石。他宣布调停,实际上是从背后插了冯阎一刀,致使冯阎一败涂地,为蒋介石立下大功,一时被誉为“党国之干城”。1930年10月张学良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学良何以如此归顺蒋介石,并跟蒋义结金兰,他自己的理由是自认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但不幸的是,成年人的游戏,他掺和不了。他投靠了一个大人,但成年人并不能拿走他手中的双刃剑,于是任由他玩。
  1931年,九一八事变,人们以为张学良集家仇国难一身,理当抵抗:但他却一枪不发,拱手让出了东北。几十年之后,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坦承当初“不抵抗”并非接到了蒋介石的严令,而是他自己的判断错误所致,他以为日军只不过借故生事,并没有想到关东军敢于发动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家产损失金条80000余条,超过了当时东三省的官办银行的全部存款,但他表现得满不在乎,一副卖爷田不心疼的样子。事变之后,对张学良的声讨声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实在不理解,意气风发的少帅何以自失一次千古成名的良机。事实上张学良的孩子心性使得他在小事上精明,在大事上则完全让人匪夷所思。1932年,热河抗战前夕,许多高级将领要求蒋介石亲自北上,否则不堪设想。蒋说会在第二天就北上。然而当天夜里,日军仅用128名先头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热河省会承德,迎战的就是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
  1936年,蒋介石怎么样也料不到这个义弟会发动兵谏。陷入危局中的张学良自知“闯祸”,然后仓促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临走时,他甚至没给东北军一个合理的交代,像一个做错事就赶紧扔掉凶器躲起来的孩子,他躲到义兄给他设置好的牢狱里。以至于今天中外人士仍在争论,张学良究竟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千古罪人。
  张学良没读过多少书,26岁时已经是东北军的上将司令。晚年他曾说平生无憾事,惟一好女人。事实上,年轻时,凡他看上的女人,无论是名门闺秀,还是明星歌星,都逃不过他的劫掠。他自称风流,实则是欲望的泛滥、孩子气任性或青春的身体无边界地寻找刺激。他一生都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直到晚年,在基督的怀抱里,他的人生边界也只有女人、记忆中的故土而已。
  [文自/《新世纪周刊》]
其他文献
1、在重庆朝天门汽车站的江岸边,我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位临街而站的小女孩,小女孩依靠在一根街灯旁,看到我手中的照相机,她笑了,我发现她的笑容很灿烂。    2、我问她为什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小女孩却没有回答,而是一个人跌跌撞撞地来到一个发臭的大楼走廊处,小女孩指着正在一床破被和一堆垃圾中睡觉的中年男人,嘴里开始含糊不清地喊着“爸爸”。    3、尽管小女孩一再地想把躺在地上的中年男人喊起来,但是最终都没
期刊
1 我两岁的时候口头禅是:我小时候……  2 我出生的时候在秤盘上,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动作:将大拇指塞到嘴里头,吮得“啪啪啪”的响。  3 刚得了一个新的布娃娃,高高兴兴到院子里玩,邓小佳看见了就说,你能送给我吗?我站在阳光下很认真地思考:如果我没有这个娃娃会怎么样呢?我不会死,身体不会少一丁点儿,阳光还是会照在我身上,等会儿回家还是有蛋糕吃,还有米老鼠可以看,过两天三姐还是会来看我,带我上街吃麻
期刊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把青蛙放进一盆冷水里,青蛙轻松地在里面游。水很满,距盆边只有一点点高度,青蛙随时可以跳出来,但是它不知盆底下有火,已经逐渐加温,只当那是气候变化,温水挺舒服的,游得十分开心。  水愈来愈热了,因为温度慢慢升高,青蛙还是不觉得,等到受不了想逃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力气。  我看过许多演艺圈的人,就像这青蛙——  几个女生一起去演戏,大家才貌差不多,但有个女生的镜头总是多些。
期刊
《国家宝藏》中,国宝守护人梁金生先生说起了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他的父亲梁廷炜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参与“文物南迁”的护宝人,他们兄妹五人,都是在押运路上出生的,他们的名字都以所到之处命名。一家人辗转各地,可谓历尽艰辛。但在历史面前,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命运。抗战结束,梁先生一家守着文物回到南京,又被指派运送文物去台湾。梁廷炜带着大儿子,再次上路,以为只是完成一项任务,可这一去,就再难回大陆。在浩浩荡荡的
期刊
译/沈睿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而西方文化中,理解生命往往从死亡开始。因为死亡是确定的,是限制,所以人生才有意义。这首诗,写了死亡的三种层面。死亡降临;死亡的被动性;灵魂出窍。而灵魂出窍的归宿是天国。    另一个人的鬼魂来访,我们  交谈,光闪闪亮着。  当光闪闪亮着时,我们能干什么别的?  而谁不是已把一只脚踏进坟墓?    我注意到树木由于枝叶蓬乱是如何显得粗糙,  昆虫的溪流如
期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  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  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  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  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盛夏,夜,深夜。  景山山巅。  山上有人,两个人,一男一
期刊
人生上半场22年,拒人3次,被拒2次,目前3∶2领先……  如果多吃鱼可以补脑让人变聪明的话,那么我至少得吃一对儿鲸鱼……  西城上,诸葛亮一曲奏罢,余音绕梁,听得城外的十五万魏军如痴如醉。诸葛亮:“谢谢大家,每位请交门票费一两。”魏军大惊,片刻之间,十五万人逃得一个不剩……  在我归隐了七个账号之后,我终于明白——真正应该归隐的不是账号,而是我的心。  好怀念小时候:记得小学老师骂我:“我一巴掌
期刊
5岁时,适逢中秋,手拿一块月饼去找邻家小妹,想与她分享。不料小妹对月饼一见钟情,抓过我拿月饼的手,连手带月饼一通暴咬。  10岁时,为了替邻家小妹从大胖手中抢回发夹,向庞然大物发起自杀性冲锋,虽然满身落下伤痕,却终于抢回四分之一个发夹,欢天喜地送到小妹家时,却被小妹的妈妈痛骂了一顿。  15岁时,托同学傻大姐给邻家小妹送复习资料,并在资料中夹了六个字:我们做朋友吧。结果,傻大姐将信据为己有,半个月
期刊
19世纪80年代的某一日,一对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夫妇来到著名的哈佛大学,希望拜会查尔斯·艾略特校长,就是那位提倡文理并重,推行选修制度,将哈佛领入了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的大教育家。这位名校长让夫妇俩等了许久后,这才很不情愿地接见了他们。而当他听说夫妇俩表示有意捐一笔款项,以纪念他们在那就读哈佛一年级时因病夭折的儿子时,更是不由得感到腻烦,于是不冷不热地回答道:“感谢两位美意。既然如此,还是捐座大楼为
期刊
羊群睡了  鞭儿挂起一串串美丽的震颤    牧羊女醒了两次   一次, 在花瓣没有掉落的童年   一次, 在细数邻人远去的脚步声   但两次中间是她的青春几年    一把草籽的准星   被她捡起命运的方向   日子像火柴一根一根划亮   双手握住被风刮黑的地方  [文自《北京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