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落地生根,课外开花结果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学应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工具,不断创新课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尝试对学生课外整本书的阅读采用分层组织和分层指导的方法,促使教师课内指导与学生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学生阅读水平得到相应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分层组织;分层指导
  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学生每学年需阅读2~3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围。实践证明,多读书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更是一个人自身成长的需要。课外阅读被誉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与智者对话,切实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学需重视课外阅读,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背景
  首先,当前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是“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的大阅读。学生的阅读活动受到许多外在条件的限制。据校内调查结果显示: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读物,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45.1%的家长表示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学生看课外书,8.9%的家长允许学生自主看书。这反映出课外阅读未得到家长的有力支持,课外阅读教学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互联网大数据告诉我们,学生课外阅读已处在纷繁复杂的巨量资料包围中。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教学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学生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在“互联网 教育”的背景下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工具,把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能消除家长顾虑,得到家长支持,将学生引入高效课外阅读的正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才能创新课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理念。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
  课题组教师通过两年的广泛学习和努力探究,得到了“课外阅读要想开花结果,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下落地生根”这一基本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多方借助“互联网 教育”的优势以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对学生课外整本书的阅读采用了分层组织和分层指导的方法,以期达到课内分层指导与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紧密结合的目的。促使学生整本书的阅读通过课内分层指导落地生根,通过课外自主阅读开花结果,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一)对学生实施分层组织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基础、能力等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以利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二)采用阅读未动,指导先行的引导策略
  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整本书的思想内容及特色。
  首先,给学生三周的自读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类学生要求其做到如下几点:先读序跋,搭建理解整本书的桥梁;浏览目录,提纲挈领;通读全书,把握整体。对B类学生要求其做到上述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可。对C类学生则给他们编号,并分别布置引导他们阅读整本书的部分章节,要求他们找出书中所写的主要人物,讲出所看到的情节。
  其次,学生初读结束后发放导读单,对学生进行二次指导。在导读单中,要求学生借助课前阅读自主给同学提出问题:A类学生探究有关背景、作品主题、人物写法、精彩片段赏析等问题;B类学生探究有关人物行为情感性格、文中悬念、作品结尾等问题;C类学生主要摘抄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猜想未知部分的情节并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法融合指导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让阅读方法、作品概况、重点内容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在以后的阅读中开花结果——提升学生读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具体指导方法列举如下:
  1.悬念问题交流法。第一步,注重课前阅读的自主拟题,回顾交流把握整本书的概况。第二步,选择几个有价值的共性问题或疑难之处共同交流探究。把对难题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将观点相同的人分为一组。第三步,展开合作学习。要求每组学生从书中找出依据或联系课外知识阐述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商定一两个重要的理由,进行组内再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代表和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辩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社会人生。第四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展开更多的整本书阅读。达到课内指导,使知识落地生根;形成课外阅读能力,达到开花结果的目的。
  2.知识竞赛法。此法要求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与文本有关的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辩论题等。并将学生搭配分组。而后在课堂上借助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以及希沃白板的各种活动形式,进行竞赛抢答,并给予得胜组一定的奖励。
  3.“人物 精段”赏析法。此法开篇只提一个问题:“文中我最……的人是……”学生可以填难忘的人、喜爱的人、厌恶的人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某几个有代表性的词,并由此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让每组学生找到相应的精彩段落来支撑其观点。在朗读、精读、辩论完结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物的性格,及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模仿,进行写作练习。
  4.情节连缀猜想法。此法要求教师按最先的分层进行分组。要求最先分在C层的学生,以接力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述他们所看章节的情节,并接着猜想以后可能会发生的情节,A层B层的学生则指出这种改编的可行性与漏洞。这样讲述、猜想、评论交替进行,直到探究完整本书的情节。最后关注文章结尾,总结文章主旨及写法。以此达到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
  (四)寒暑假采用软件指导展示策略
  借“互联网 教育”的优势让先进的各种软件为阅读指导助力。
  借助交流软件建立班级阅读讨论群,在周末或寒暑假发出阅读指导计划及有趣的问题,引導督促学生阅读。
  借助录音直播软件教师发出整本书故事梗概、读书方法指导、重点人物故事等音频、视频文件,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并要求学生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优美文段(或写景、或写人),评论语段好在哪里,而后也以视频、音频的方式上传至群里,让大家欣赏评价。这种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眼中所见落地生根成脑中所想,既训练了思维,又有益于生活。
  借助拍照软件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画下来并配以颁奖词或解说词而后拍照上传至班级学习群里,使课外阅读真正在生活中开花结果。
  借助互联网上的微课、电影、电视剧片段更形象感知课外阅读的整本书中的精华部分,并在群里或课内指导时发表评论,加深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努力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方法有很多,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突出一个“整”字。教师要创设一种“聊天”的环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讨论中提升。教师要在润物细无声中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努力做到知识、理念、方法因教师课内指导而在学生思维中落地生根,习惯、能力、情操在学生课后的阅读、人生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吉忠兰.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 [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温儒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4).
  [3]余党绪.整本书阅读或可成语文教改的发动机[J].语文学习,2017(10).
  [4]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作者简介:王晓梅(1972—),女,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親情  我笑妈妈没有梦想  她说她的梦想已经实现  就是我  友情  我  床板  你  梧桐树  校门口两排粗大的梧桐树  丈量着我每天走过的路  但我始终走不出梧桐深秋
很多人跟我说,感觉生活好无趣啊,干什么都没兴趣,自己是不是有病?我想起以前的点点思考,分享给大家。  我刚毕业的时候,认识一个前辈,无论我们说什么事情他总会说:“这有什么啊。”然后就开始讲他所知道的关于此事的负面信息。比如我们说某某公司好棒啊,紧接着他就开始给我们讲这家公司的阴暗面。如果我们说这个方案看起来创意太好了,他就跟我们吐槽这个创意多垃圾,简直就是“策划一时爽,执行火葬场”。  开始我们听
在学生时代,咱们都是跟老师相爱相杀过来的!跟A、B、C、D一样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各科老师的搞笑语录。下面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段子手”老师们的经典语录。  数学老师组  我记得,数学老师上课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说:我在这里放了个P! (一个圆里面点了一个点)  小编吐槽:每次想到都要笑出声啊。  每次讲到方程式变换,老师都会撸起袖子敲着黑板说:同学们注意了,我要变形了。  小编吐槽:脑海里飘过下面
导语:  冬天是一个消瘦的季节,也是一个沉思的季节,它静静地凝聚力量,在寒冷中展现美,孕育希望,等待下一次的绽放。  做一棵冬天的树  ○钟 芳  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杨树、槐树、杉树、梧桐树、银杏树裸站在冬天的大街上,虽然褪去了青翠与葱茏,却愈加干练凝重。远远看去,犹如一幅泼墨的画,朦胧得让人联想,清逸得让人赞叹。近看,更犹如一个个人,摈弃了喧嚣繁华,裸露着健壮刚劲的骨骼,不卑不亢,给人以激情和
编者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于是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粽香之中的端午节,了解端午的由来及各
导读:  冬天像美丽的天使,将大把的雪花撒向人间: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立于田野,享受这银色的世界,冬天悄悄地来,用洁白包裹一切此时,窗外是凛冽的寒风,屋内却其乐融融,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年来的快乐。冬天,它也有心哟,看着你,也看着我。  冬心  陈鲁民  四季有心,冬天的心是沉静的,再喧嚣的繁华也夹着凉寂的布景,恍惚里有似曾相识的了悟。  冬心,是一种情境。身临其境,更易看清眼前的一切,那
摘要:近年来高考全国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都以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为内核,因而理解和积淀也成为贯穿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两条主线。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须基于识记和积淀的基础上,“理解”要紧扣文本和语境;“理解”当隐含推断和迁移,以知识积淀和文本阅读为依托进行推断。文言文承载着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需要考生在积淀中浸润和传承。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理解;积淀;传承  文言文作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
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因此那时的“百姓”是指贵族和王侯,“百”是概数,言其多,所以众多的贵族和王侯合称为“百姓”。《尚书·尧典》中说:“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平章”是“辨别”“彰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九族既然已经和睦了,接下来就该辨别诸侯百官,彰明各自的职责了。”  春秋后期,各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进入乱世,介于贵族和庶民之间的士阶层的地位开始上升,宗族逐渐衰
几天前,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蒼蝇。平常这种情况我都会忽略,但这位不请自来的“朋友”实在令人无法忽视。虽然没有仔细观察,但也看得出,它的个头足有一般苍蝇两倍那么大,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苍蝇。它停在那里或是飞着,即便躲在角落或飞得再快,也都那么“引人注目”。它发出的声音更是响亮,比其他苍蝇响上几倍,音色却更刺耳难听。  这位“客人”真的是让人心烦。似乎处处有它的身影和声音,尤其在我做作业的时
摘要:语文学习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是达到人文的工具,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人文性的集中体现。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两篇课文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人文性;价值观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特质,并提出语文核心素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