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西普治疗中国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每周1次皮下注射50 mg对接受甲氨蝶呤(MTX)治疗的中国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由2部分组成:12周双盲治疗阶段和12周安全性开放研究阶段.双盲期间的随机通过临床操作随机化(CORE)系统完成.在双盲阶段,RA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依那西普50mg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坚持一定剂量MTX给药.完成双盲治疗的RA患者在开放治疗中均接受每周1次依那西普50 mg和MTX给药.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为主要终点疗效指标.次要终点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健康评估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值、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并且比较2组的安全性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主要终点疗效指标第12周ACR 20应答情况及其他次要终点疗效指标进行分析.使用协方差方法分析连续终点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修正的意向性治疗人群(Mitt)共有156例患者,其中依那西普+MTX组77例.安慰剂+MTX组79例,149例患者完成双盲阶段的治疗.治疗4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39%(30/77),安慰剂+MTX组为16%(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62%(48/77),安慰剂+MTX组为23%(1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VAS、HAQ、CRP、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均从第4周开始,在依那西普+MTX组明显优于安慰剂+MTX组(P<0.01).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安慰剂治疗活动性RA相比.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依那西普50 mg+MTX每周1次给药治疗中国成年活动性RA患者24周,耐受性良好。

其他文献
患者男,40岁,于2010年3月27日因“头痛、低热2周,加重伴视物重影,左上腹痛1d”就诊人院。患者于人院前2周出现低热,无明显咳嗽、咯痰,右颞侧头痛,呈持续性隐痛,未向他处反射。2010年3月17日头痛加重,呈剧烈性,不伴恶心、呕吐不适,无耳鸣及胸闷气促等。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调查10 405名21~89岁某石化企业员工人群,询问甲状腺疾病的手术、药物治疗史,检测血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V3)和血尿酸(SUA).结果 ①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17.9%,男性22.6%,女性7.1%.②甲状腺疾病总体知晓率1.7%,男性0.9%,女性3.5%.③10 232名否认甲状腺疾
整合素(integrin)是由α、β 2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在脊椎动物中整合素受体家族包括至少17个α亚基和9个β亚基,共同组成超过25种不同的整合素[1-2].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滑膜细胞表面,以αv,α9,β1为主[3]。
期刊
目的 对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与传统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2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确诊的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分别于0、2、6、1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对照组给予传统DMARDs(柳氮磺吡啶或来氟米特),随访12周.观察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终点时达到AS疗效评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
期刊
1 概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其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
编者按近10余年来,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临床地位获得众多专家学者以及风湿科医师的认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是目前生物制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主要分为TNF受体融合蛋白和TNF单克隆抗体两类。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为关键环节之一.T淋巴细胞被诱导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时,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即第一信号--抗原识别,第二信号来自共刺激分子.研究发现,共刺激分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TNF-TNFR)超家族是RA的关键致病因子[1]。
期刊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唐福林教授担任主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施桂英教授担任主审,共同编译的《凯利风湿病学》(第8版)一书,近期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目的 总结分析100例韦格纳肉芽肿病(WG)患者的临床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100例W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1.04∶1,发病年龄4~72岁,平均(39±17)岁.上呼吸道(86%)、肺脏(82%)、肾脏(70%)和眼(53%)受累常见,神经系统(12%)及心脏(11%)等相对少见.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率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