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自主汽车零部件业仍需努力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jbj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车市的高成长,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也遇到了巨大的机遇。但随着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零部件出口来看。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转危为机。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及国外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胜,这需要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抓住机遇并克服自身的症结。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业随着整车业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成长壮大,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前景担忧。笔者认为,看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只有正视现实,冷静分析,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贻。2010年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三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欧、美、日车市萎缩,新车销量大幅度下降,消费者不得不延长更新汽车的时间,于是只能依靠维修和更换零件来维持。这就带火了售后零部件市场。美国、欧洲等地的部分零部件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关门倒闭,一部分订单就要在低成本生产地区寻找供应商,因此中国成为国际零部件采购中心,同时这也给中国零部件业带来新的机遇。
  广阔的国内市场为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近几年,中国车市发展有目共睹,形势喜人。2009年汽车销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强大的内需将引爆2010零部件配套市场。产业调整也会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机会,2009年以来,由于政策拉动,国内微型客车、1.6L以下轿车增长很快。微轿、微客都是低价位车辆,为2010年国内零部件配套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特别是2010年将迎来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热销的春天。如此广阔的国内车市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2010年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机遇。中央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表明: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尤如一剂强心针,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三大挑战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受金融危机冲击大幅下滑,国际车市需求开始持续萎缩,从零部件出口市场看,北美市场下降了28.4%,欧洲市场降幅达到37.3%,尤其是俄罗斯市场的降幅高达73.4%,日本、韩国、加拿大的降幅也超过40%。2010年金融危机影响虽将有所好转,但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加剧,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随着原材料上涨、美元贬值,汽车零部件公司出口的利润越来越薄。而国内汽车配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做售后市场配套的企业毛利润不断下降,平均在10%左右。预计2010年不会有多少改变,这必然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挑战。
  2010年新能源、新技术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美、欧、日、韩汽车集团已经开始调整战略规划。加大对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综合性能投入,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占据未来市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也必然要开发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这也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和人材的挑战。
  
  危中有机
  
  但是应该看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危中有机,还存在很多机遇:
  一是中外汽车产业结构性互补的格局没有因为危机到来而发生改变。而且如果改变,很可能是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生一些改变。
  二是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状况也不会因此发生改变,可能还会加剧。一方面是要做调整,一方面可以看到出口的动力还会扩大。当然如果规范不当,就会使恶性竞争加剧,但是这个过剩是竞争的前提,短缺是不会出现的。结构调整要靠消费结构升级来交换,所以结构调整我们始终认为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企业行为。政府就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一批企业倒下去,更多的企业站起来。
  三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中国汽车零部件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有所改变。即使是搞到越南,搞到其他国家也好,一些企业现在也在回归。
  四是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上升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和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的整体实力都在接近。但是总体上而言,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劳动密集、竞争密集、资本密集优势,这些综合优势是其他国家很难比拟的。
  五是国外售后市场仍有潜力没有改变。汽车保有量并没有大幅下降,只要有车跑,就需要维修,就有可能提供这种服务。而且危机情况下,大家更愿意买质量有保证、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这对我们汽车零部件进入车市扩大资本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上述“五个没有改变”说明我们汽车产品出口动力和比较优势仍然存在,这一点足够说明我们汽车零部件出口还渴望持续上升。
  
  症结所在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竞争实力上主要存在以下深层次的问题,从而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一是产品结构不适应。中国零部件产业是在商用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比较完善的商用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体系。在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个别企业在拓展乘用车零部件市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以外,多数企业零部件投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失去了技术升级的机会。因此,中国零部件产业应该在“以商用车求生存”的基础上,迅速转向“以乘用车求发展”。
  二是研发能力不适应。研发能力是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十分重视研发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如韩国万都、德国贝洱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达到销售收入的6%-7%,同时也具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而在中国。尽管部分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了试验室,拥有比较齐全的试验设备,但大多数试验装备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研发能力还停留在适应性研发的水平。
  三是营销能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销售部门、销售人员对市场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内部体制和机制对销售部门、销售人员有效、快捷的呼应和支撑作用;重视已有市场的占有,忽视潜在市场的前期开发。
  四是制造能力不适应。中国零部件绝大多数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有的企业还通过了QS9000或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但总的说来,制造能力的不足是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国际先进的零部件企业,交付不良品率都在100PPM以下,而中国零部件企业要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五是成本控制能力不适应。随着整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车企业必然将价格的降低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嫁。同时,在QCDS或QeDD的竞争原则下,成本因素是最好量化的因素,也是市场竞争中最敏感的因素。而成本控制能力却不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优势,一方面无形的浪费比比皆是,如资产的闲置、无效的作业等;另一方面是冗多的人员、僵化的用人机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附加价值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之,2010年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业大有希望,但仍需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努力。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零部件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要合理地给自己定位,制定自身“十一五”期间切实的发展目标;整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企业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扶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同时呼吁更多有眼光、有抱负的企业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
其他文献
以陕西渭南产大马士革玫瑰花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萃取法、柱层析分离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大马士革玫瑰花中的化学成分,并利用GC-EI-MS和1 HNMR鉴定出大马士革玫瑰花中的8-
案例教学法能够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十分契合,可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和推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专业
以邻氟苯胺为原料,以亚硫酸氢钠替代常用的二氧化硫作为磺化剂,经重氮化和氯磺化两步反应制备邻氟苯磺酰氯,考察了投料方式和亚硫酸氢钠用量对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投料方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戴蒙德(Diamond)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描叙求职者的两难矛盾:面对雇主提供的一份工作,工人签约,可能失去潜在的更好工作机会;不签约,又要花去一些时间等待,失
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成就了中国重卡市场的斯太尔技术在中国已根深蒂固。如今,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了高于斯太尔平台的重卡产品与之展开竞争,那么,历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