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质量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相对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在变化中加强了应用性、灵活性,突出了能力立意,人文色彩浓,时代感强,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鉴赏,作文命题倡导开放。提高复习质量,应当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只要切实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化,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下面在我在高中语文复习中的一些经验。
  
  一、复习要系统条理
  
  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而条理就是要把繁杂的事物加以归类。语文学科的复习也有自己的系统,不管是哪个年级,都应根据高考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复习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需要按不同的能力层级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等5种不同的能力。将这些能力考查具体到语文学科的高考内容,则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写作等5个大部分,对应的题量又各有相互对应的分值。这便形成了语文高考的“国标”复习系统。这个系统又是相对稳定的。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一些比较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充分领会《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并且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去复习、训练以及认真反馈和查漏补缺,就可以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当然,把握系统还要关注高考命题的最新动态和权威信息,以使整个复习系统切合高考实际需要而不致僵化死板,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二、以本为本,夯实基础
  
  语文课本是专家精心编写的,课本中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是教学的好例子。我们如果淡化了教材的功用,结果势必事倍功半,我们坚决反对抛弃课本的做法。在今年的语文复习过程中,我们就给学生说得明白,讲得清楚,我们要以本为本,夯实基础,复习课本不吃亏,给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在具体的操作上,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阅读课文,理清知识系统
  就语文基础知识来说,它是一个系统。而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学常识等,可以说都是它的子系统。复习应考就要把总系统、子系统理出个清晰的线索,知识不能以孤立的“点”的状态存在,而要把它串成串,连成线。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提倡画“知识树”的做法,在高考语文复习中非常实用。
  (二)重视课本,举一反三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和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似乎不直接来源于课本,是否意味着课本不重要,作为教师要有明确的认识,课本十分重要。既然课本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十分重视它。在新课程、新课标的引领下,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提高语文素质,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在课内的学习中形成、提高。课本是基础,是根本,万变不离其宗,抓好课本,举一反三,是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益的根本保证。
  (三)挖掘课本,形成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诸方面,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信息捕捉、筛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常规思维、反向思维能力等,在复习课本中,要潜移默化地提高这些能力,教师要相机辅导,课中渗透。例如释义方面,“文过饰非”“党同伐异”等词,就要结合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关键要授之以法。在阅读方面,比如概括中心句,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知识,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三、要注重实际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等等。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
  总之,只有我们正确、科学地把握好语文总复习原则,以课本为主,不断钻研,创新才会使语文复习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我深深体会到,没有科学、系统的复习指导原则,要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吸取新鲜、科学、有用的理论知识以指导教学实践,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使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更上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一、树立信心,坚信自己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如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职业学校里,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何让他们在计算机针对他们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看法。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如果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注意,那么,这些信息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当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使政治理论,进学生头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举措。我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始终注重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学校的政治理论教学,恰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教程中我们该如何去搞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过程中重视精读和细读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
期刊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如何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并使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中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要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期刊
“写”是语言的发展,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英语写作也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最高要求,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
期刊
现在的中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谈“文”色变,感到茫无头绪,无话可说。学生无话可写,是因为有些学生不喜欢或不愿意写作文。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一些认识。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悟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所谓“悟”就是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上要透彻,尤其要对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有透彻的理解,对物理概念、规律内容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要有确切的解析,最好能够将每一个概念、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怎么样把高中物理的深奥和抽象,变成跟初中相似的浅显和具体,让学生乐于的接受正是我们老师所要做的。为达到这样一种理想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