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60人。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的方式,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书中出血时间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疗效判定
  【中图分类号】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027-02
  0.引言
  锁骨位于皮下,受车祸、意外跌伤、高处坠落等外部作用力极易发生骨折[1],青壮年以及儿童是锁骨骨折的易发人群。发生骨折后,患者会出现皮下淤血、局部畸形等症状。目前,手术治疗是锁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临床上也会应用保守治疗的方式[2]。为了研究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60人。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为(56.24±2.10)岁,右侧锁骨骨折38例,左侧锁骨骨折20例,双侧锁骨骨折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55.98±2.05)岁,右侧锁骨骨折36例,左侧锁骨骨折23例,双侧锁骨骨折1例。120例患者锁骨骨折的原因:意外摔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1例,车祸伤1例。所有患者在我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并未发现严重血液疾病、心脏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位置等方面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的方式,沿患者肩缝切开皮肤,切口长度约为7厘米左右[3],对患者锁骨骨折处进行复位。将2厘米克氏针、钢丝等进行固定,并将克氏针针尾埋于深筋膜下。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方式,对患者采用全麻,患者取仰位,将患者锁骨骨折处垫高,并围绕患处从锁骨上方横型切口进入[4]。待到患处暴露后,对患者骨折线与关节面距离进行测量。之后,复位患者患处周围的碎块。清理完毕后以患者骨折线与关节面距离为依据,植入T型/L型钢板,并选择合适的螺钉进行固定。通过X线检查确认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清洗并缝合。在钢板内固定过程中,医师可以调整钢板的形状,使其更贴合患者锁骨;在对锁骨骨折远端固定时,螺钉使用数量应不低于3枚[5]。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术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患者克氏针移动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
  患者术后疼痛感消失、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肩关节活动不受限视为优秀;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骨折恢复情况较好、肩关节活动情况改善视为良好;患者术后仍感觉剧烈疼痛,骨折愈合情况较差、肩关节活动受限视为差。优良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12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结果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对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62±4.31)min,术中出血量(89.54±5.26)mL,骨折愈合时间(18.92±1.32)周,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對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出现肩周炎、克氏针移位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对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表3所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8.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青壮年与儿童是易发人群。皮下淤血、局部畸形是锁骨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生锁骨骨折,患者肩膀活动受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比于传统的克氏针治疗,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相关资料指出[6-7],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式可能会损伤患者韧带,引发骨折移位,严重影响了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且会使患者肩锁关节长期活动受限,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效果要优于克氏针,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钢板形状,使其更贴合患者的锁骨曲线。
  本文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62±4.31)min,术中出血量(89.54±5.26)mL,骨折愈合时间(18.92±1.32)周,出现肩周炎、克氏针移位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优良率为98.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由此可见,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丽芳,李珮,陈妙珠,黄敏,陈凤华,潘彩金.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 13 (8) :45-46.
  [2]李斌卫.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 3 (13) :2484-2485.
  [3]陈日国.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 27 (1) :4-6.
  [4]孙宏挢,马晓东,韩松.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 :59-59.
  [5]戴颖,王强,杨海波,杜梁,关冕.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 17 (9) :1726-1728.
  [6]陈浩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7 , 21 (29) :4012-4014.
  [7]付建军,祝儒华,陈园园.锁骨骨折应用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 8 (9) :59-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相关临床资料来探讨NLR在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AMI患者的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结果(CRP)、降钙素原(PCT)、脑钠素(BNP)、肌红蛋白(MYO)、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hs-TnI)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MI组WBC、NE、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C水平明显低
期刊
摘要:本文建立了头孢克肟聚合物检查方法,采用TSK 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柱。本方法中,头孢克肟浓度在0.02μg/ml~32.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9153x-2740,r为0.9995,方法精密度、耐用性均良好。  关键词:头孢克肟 聚合物 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01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MEBO烧伤膏对各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一科住院及门诊共20例慢性创面的病例资料,20例均采用清创、MEBO油紗换药、理疗、必要时植皮等序贯治疗,同时结合全身治疗。结果:20例患者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最短20天,最长45天,且愈合后疤痕平整,四肢部位创面愈合后无畸形及功能障碍。结论:MEBO烧伤膏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方法简便、实用、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我院11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54例(常规护理措施),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
期刊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特效根治药物。艾滋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流行特征。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及地域分布特点,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8)06-144-04  艾滋病( AIDS)是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于早期胰腺炎疾病的磁共振检查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急性早期胰腺炎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急性早期胰腺炎病人全部接受磁共振检查,分析100例病人磁共振表现,总结磁共振检查在早期胰腺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00例急性早期胰腺炎病人接受磁共振检查获得正确诊断89例,诊断率为89.0%,漏诊11例,漏诊率为11.0%。结论 临床中对于早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在临床上被给予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根据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随机选择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患者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法治疗)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开胸法治疗)20例,对手术过程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所用时间(48.52±9.62)min,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8年治疗的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血管内栓塞介入及显微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更优,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破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住院患者分为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感染控制)和5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感染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 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26%,实验组以轻度感染为主,对照组以中度和重度为主;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医学成像技术也不断提高,很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 C T等影像学辅助检查。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胸部增强CT扫描是目前诊断肺癌重要的检查手段。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學生短时间不易掌握,采用多学科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动员学生主观能动性,不仅讨论疾病的影像学知识,还系统讨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风险因素、典型的症状、体征,筛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