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地区存在古元古代-太古宙基底--来自铜鼓山岩体锆石U-Pb-Hf同位素的证据

来源 :地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鄂东南地区位于毛铺-两剑桥断裂带上的铜鼓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及镜下显微研究及岩石化学分析,重点分析了其中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铜鼓山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形成于(147±2.6)Ma,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鄂东南地区其它岩体年龄具有一致性。铜鼓山岩体中存在的大量继承锆石。分析的4个继承锆石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1798~1888Ma。继承锆石具有高的Th/U比值和极其相似的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捕获于同-火成岩。这表明鄂东南地区存在古元古代基底。这些古元古代继承锆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强调院前急救中的风险意识,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人人参与管理;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严格规范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河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显示,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的127—72kaB.P.时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至66—56kaB.P.时期,气候转变为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损害患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2例HFMD合并脑损害患儿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
<正>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是在1871年首先由Josepoh Jones描述,1952年由Wilson正式命名,是以浅深筋膜坏死为主要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腹部、会阴和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