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导向研究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方法将人突变型肿瘤坏死因子α(mTNF α)与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scFv25基因连接,构建pGEX4T-1/hscFv25-mTNF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之后,进行荷肝癌(SMMC-7721)裸鼠体内初步抑瘤实验,并对治疗后裸鼠肿瘤组织进行抗TNF α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GEX4T 1/hscFv25-mTNFα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2%,hscFv25-mTNFα治疗组对荷肝癌裸鼠的有效率为5/5,其中2/5为完全缓解,3/5为部分缓解,疗效明显高于mTNF α对照组(F=8.70,P<0.05),治疗组裸鼠的肝、肺等组织中未见转移性病灶,经hscFv25-mTNF α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呈TNF α弥漫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瘤细胞的胞质中.结论 hscFv25-mTNF α是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

其他文献
目的 以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为动物模型,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能否诱导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组.雷公藤甲素按4μg/100g体重,肌肉注射给药,每3 d 1次.凋亡检测:给药31 d后处死,取膝关节滑膜.作苏木素-伊红染色(HE)、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电镜下可见早
目的 总结17例额叶内侧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额叶内侧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例,恢复良好,保守治疗16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2例,死亡2例,全组死亡率11.77%.结论额叶内侧面损伤一般意识障碍较轻,但易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严密观察病情及动态CT检查,颅内压监测,不拘泥传统手术指征,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
白细胞介素(IL)-12能诱导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增殖和功能的活化[1].本实验以瘤内注射表达mIL-12质粒DNA的方式,初步探讨IL-12基因治疗肝癌的作用。
目的 总结膀胱癌肉瘤的组织发生、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2例膀胱癌肉瘤,男女各1例,均以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收入院,对其组织病理及临床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2例膀胱镜均示息肉或菜花样肿物,呈浸润性生长,表面可见钙化,CT示膀胱壁实质性占位.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所见与膀胱癌基本相同.病理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恶性成分,上皮部分由高分级移行细胞组成,上皮之间混杂有恶性间质成分,呈异常增殖状,可见有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