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双蹬(又称双推)技术是当今速度轮滑中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使运动员获得两次蹬地加速、增加动力性工作、减少速度波动,进而提高全程速度。双蹬技术由特殊收蹬技术与普通侧蹬技术构成,其技术关键环节在于浮腿着地、滑行中的双支撑、上体摆动、几个关键的关节角度及重心移动5方面,正确掌握和运用上述技术要领是提高运动水平、突破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双蹬技术优越性巨大,上体摆动较大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长距离、超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建议在长距离速度轮滑项目中尽快普及此项技术。
关键词 速度轮滑 双蹬技术 教学
轮滑是一项在运动中灵活变换身体重心、维持动态平衡的运动。由于它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机体中枢神经、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人体的各种素质,且受气候、场地条件限制较小,用具便于携带、技术容易掌握,因此参加者广泛。从轮滑运动的发展来看,滑行技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快蹬、快收、快节奏、高频率是技术发展方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轮滑运动技术陈旧,当运动员达到一定训练水平后,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限制了滑速的提升,而世界上新近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双蹬技术可使速度轮滑成绩大幅度提高,因此,了解掌握双蹬技术迫在眉睫。
一、双蹬技术相对与传统技术的优越性
双蹬技术是指在直道滑行一个单步中完成两次蹬地,它比传统技术多了一个用轮子外沿向内收蹬的动作,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较大优越性:
(一)能获得两次蹬地效果。双蹬技术在传统技术的降速阶段排除了减速因素,将原来减速的自由滑进阶段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加速阶段。
(二)增加了动力性工作。传统技术在自由滑进阶段,支撑腿完全是肌肉群的静力性工作,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受阻,乳酸及代谢产物堆积,肌肉易疲劳,而双蹬技术将其变为腿部肌肉群的动力性工作,血液循环畅通、血流量增加,减少了乳酸和代谢产物的堆积,提高了腿部肌肉群的工作能力,为长时间持续性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四)减少速度波动。传统技术的自由滑进阶段由于受空气阻力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不断减速,因而一个动作周期内速度波动大,而双蹬技术增加了一次推进力加速过程,减少了速度波动,较好地完成了与高速段的衔接,进而提高了全程速度。
二、双蹬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滑行基本姿势的比较与分析
速度轮滑的滑跑姿势对于发挥技术,减少阻力,增加推进力并持续长时间的紧张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正确的滑跑姿势可以使运动员保持最大用力能力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滑跑中的阻力能力,滑跑姿势的设计与选择应考虑减少阻力和增加动力两个因素。
(二)动作结构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双蹬技术在滑行当中当左腿向侧蹬地结束时,以右腿为支撑腿膝关节角度控制在97.25°、踝关节角度控制在90°,左腿收腿时当轮子离开地面后借助惯性径直收靠至右腿,同时支撑腿借助惯性向内侧再一次蹬动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08.25°。双蹬技术在第二次蹬地上体有起幅最高达到63.25°,主要目地是让向内侧蹬地得到充分发挥,之后支撑滑行重心平移同时降低重心达到54.5°,在一个循环周期里有四次蹬地的动作。
三、双蹬技术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经常观看有关双蹬技术的影视(像)资料
观摩国内外轮滑赛事和优秀运动员的双蹬技术滑行,有助于提高对双蹬技术的认识;研究传统技术与双蹬技术的区别,明确双蹬技术的关键,打好基本功根底。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场地
选择直线距离较长的场地进行双蹬技术教学,让学员“骑”着场地上画出的标志线滑行,便于教练员对教学情况及时进行监控和指导。利用下坡路面、顺风向和自行车牵引进行训练,便于学员更快提高。
(三)利用先进训练器材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的优秀速度轮滑运动员在2.5×3.5m(宽×长)的平面电动跑台上进行双蹬技术的滑跑训练,取得了专项体能和技术的双丰收,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四)采用冰陆结合教学方法
速度滑冰长距离选手和长短兼备的大全能选手,应尽快与速度轮滑选手共享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创新成果。最好先在轮滑训练中用“clap”式轮滑鞋学习,而后再上冰练习。经验表明,采用冰陆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双蹬技术的蹲屈角度与传统技术相比相对较高,滑行的动作结构也与传统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滑行当中没有静力性的支撑,支撑腿增加了第二次的蹬地动作,将每一个动作周期的2次蹬地改变为4次蹬地,双蹬技术增加了蹬地的做功次数,减少了降速过程,相对减少轮子与地面的磨擦阻力,提高了推进人体前进动力的有效性。
(二)建议
在学习双蹬技术过程中,要领会技术的关键的基础上,利用专门性的练习手段进行练习。例如:外沿滑行、加大支撑宽度外沿滑行、两脚平行两腿内收滑行、移动重心两腿内收滑行、移动重心与后引滑行等。
参考文献:
[1] 马国东.女子速度轮滑双推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25-227.
[2] 孙显墀,孙一.2005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调研[J].冰雪运动.2006(2):53-57.
[3] 孙显墀,孙一.对国内外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6(1):35.
摘 要 双蹬(又称双推)技术是当今速度轮滑中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使运动员获得两次蹬地加速、增加动力性工作、减少速度波动,进而提高全程速度。双蹬技术由特殊收蹬技术与普通侧蹬技术构成,其技术关键环节在于浮腿着地、滑行中的双支撑、上体摆动、几个关键的关节角度及重心移动5方面,正确掌握和运用上述技术要领是提高运动水平、突破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双蹬技术优越性巨大,上体摆动较大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长距离、超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建议在长距离速度轮滑项目中尽快普及此项技术。
关键词 速度轮滑 双蹬技术 教学
轮滑是一项在运动中灵活变换身体重心、维持动态平衡的运动。由于它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机体中枢神经、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人体的各种素质,且受气候、场地条件限制较小,用具便于携带、技术容易掌握,因此参加者广泛。从轮滑运动的发展来看,滑行技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快蹬、快收、快节奏、高频率是技术发展方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轮滑运动技术陈旧,当运动员达到一定训练水平后,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限制了滑速的提升,而世界上新近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双蹬技术可使速度轮滑成绩大幅度提高,因此,了解掌握双蹬技术迫在眉睫。
一、双蹬技术相对与传统技术的优越性
双蹬技术是指在直道滑行一个单步中完成两次蹬地,它比传统技术多了一个用轮子外沿向内收蹬的动作,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较大优越性:
(一)能获得两次蹬地效果。双蹬技术在传统技术的降速阶段排除了减速因素,将原来减速的自由滑进阶段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加速阶段。
(二)增加了动力性工作。传统技术在自由滑进阶段,支撑腿完全是肌肉群的静力性工作,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受阻,乳酸及代谢产物堆积,肌肉易疲劳,而双蹬技术将其变为腿部肌肉群的动力性工作,血液循环畅通、血流量增加,减少了乳酸和代谢产物的堆积,提高了腿部肌肉群的工作能力,为长时间持续性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四)减少速度波动。传统技术的自由滑进阶段由于受空气阻力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不断减速,因而一个动作周期内速度波动大,而双蹬技术增加了一次推进力加速过程,减少了速度波动,较好地完成了与高速段的衔接,进而提高了全程速度。
二、双蹬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滑行基本姿势的比较与分析
速度轮滑的滑跑姿势对于发挥技术,减少阻力,增加推进力并持续长时间的紧张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正确的滑跑姿势可以使运动员保持最大用力能力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滑跑中的阻力能力,滑跑姿势的设计与选择应考虑减少阻力和增加动力两个因素。
(二)动作结构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双蹬技术在滑行当中当左腿向侧蹬地结束时,以右腿为支撑腿膝关节角度控制在97.25°、踝关节角度控制在90°,左腿收腿时当轮子离开地面后借助惯性径直收靠至右腿,同时支撑腿借助惯性向内侧再一次蹬动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08.25°。双蹬技术在第二次蹬地上体有起幅最高达到63.25°,主要目地是让向内侧蹬地得到充分发挥,之后支撑滑行重心平移同时降低重心达到54.5°,在一个循环周期里有四次蹬地的动作。
三、双蹬技术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经常观看有关双蹬技术的影视(像)资料
观摩国内外轮滑赛事和优秀运动员的双蹬技术滑行,有助于提高对双蹬技术的认识;研究传统技术与双蹬技术的区别,明确双蹬技术的关键,打好基本功根底。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场地
选择直线距离较长的场地进行双蹬技术教学,让学员“骑”着场地上画出的标志线滑行,便于教练员对教学情况及时进行监控和指导。利用下坡路面、顺风向和自行车牵引进行训练,便于学员更快提高。
(三)利用先进训练器材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的优秀速度轮滑运动员在2.5×3.5m(宽×长)的平面电动跑台上进行双蹬技术的滑跑训练,取得了专项体能和技术的双丰收,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四)采用冰陆结合教学方法
速度滑冰长距离选手和长短兼备的大全能选手,应尽快与速度轮滑选手共享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创新成果。最好先在轮滑训练中用“clap”式轮滑鞋学习,而后再上冰练习。经验表明,采用冰陆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双蹬技术的蹲屈角度与传统技术相比相对较高,滑行的动作结构也与传统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滑行当中没有静力性的支撑,支撑腿增加了第二次的蹬地动作,将每一个动作周期的2次蹬地改变为4次蹬地,双蹬技术增加了蹬地的做功次数,减少了降速过程,相对减少轮子与地面的磨擦阻力,提高了推进人体前进动力的有效性。
(二)建议
在学习双蹬技术过程中,要领会技术的关键的基础上,利用专门性的练习手段进行练习。例如:外沿滑行、加大支撑宽度外沿滑行、两脚平行两腿内收滑行、移动重心两腿内收滑行、移动重心与后引滑行等。
参考文献:
[1] 马国东.女子速度轮滑双推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25-227.
[2] 孙显墀,孙一.2005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调研[J].冰雪运动.2006(2):53-57.
[3] 孙显墀,孙一.对国内外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