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个有趣儿的人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妈是个经历丰富的人—这可能是所有有趣儿的人的前提—虽然她从来不说。她和我爸曾经都是奔赴黑龙江插队的知青。我爸在那儿待了8年,他给我讲过很多那时候的事:插秧、伐木、追野猪、偷黄豆,带领受欺负的北京知青打架,在珍宝岛反击战的余波下半夜扛枪守卫……谈到那段岁月,他总是有很多话,神采奕奕威风凛凛。而我妈就不太主动聊这些,只是在我爸讲到故事高潮时“嘁”上一声—事实上她在同一个建设兵团待了9年,比我爸还要多一年。
  我问她:“妈,你那9年都干吗了?”
  我妈说:“开拖拉机。”
  我等她继续说,但她显然没有这个打算。我问:“就完了?”
  我妈:“还要干吗?”
  我:“起码跟我爸似的,总得有点回忆。”
  我妈:“哦,回忆那是有的:看你爸追野猪一屁股摔田里了,看你爸翻墙偷黄豆被逮着了让人扯下来,看你爸打完架挨大队干部拾掇写检查。”
  我爸:“啧!”
  我妈指着我:“他非问!”
  我:“你眼里都是我爸啊!是不是因为这些事你俩好上了?”
  我妈说:“没有。我跟你爸在东北的时候没好过。而且你爸比我早回来一年,家里都给他介绍对象了。”
  我:“是吗?那怎么当年没好上呢?”
  我妈:“我一个开拖拉机的高精尖,会跟一个连野猪都追不上的人好吗?”
  我爸:“啧!!”
  我妈又指我:“他還问!”
  我:“那等你回来你们俩还能结婚,也算有缘分。”
  我妈:“不是缘分,是你爸故意不找。我当年开着拖拉机,脑袋上戴一小军帽,脖子上系着白手巾,突突突突地在地里英姿飒爽。旁边他们这帮撅着屁股吃土的人,想看我一眼都得仰脖儿。你爸见过我,还能看得上别人吗?”
  我爸:“啧!!!”
  我妈还是指我:“他老问!”
  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妈在我儿子面前拆台的时候,也是这么稳准狠,我见识过几次之后就很少招惹她了。
  我妈是个标准的处女座,过于认真、有洁癖、较劲、唠叨、大惊小怪。很难说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她可以说是一个“有趣儿”的人,而有趣儿可以让上述那些略有贬义的特质都变得鲜活和可接受。
  别人可能不会感受到她的这种有趣儿,因为我妈很要面子—他们这个岁数的人绝不会把有趣儿当成什么优点,所以她也就不会表露出来。这种刻意的掩盖一度让我,甚至连她自己都不认为她是有趣儿的人。
  成年以后,当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回忆一些往事和感受她现在的状态,才发现她的确是可以用“有趣儿”来形容的,尽管她的这种有趣儿从年轻到现在都被各种社会现实和责任压制着。我有时候想,很多人说我有趣儿,这个基因估计就是来自她。
  我很庆幸我可以作为一个有趣儿的人活着。
  我不太会用言语表达情感,几乎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任何爱或感谢的话—将来很可能也不会—甚至对她那些处女座的特质多有抱怨,然而我相信她可以感受到我的真情实感。很多子女一生都在摆脱父母的印迹,而我找了一个同样很有趣儿的处女座姑娘结了婚,这可能是对我妈最大的致敬了。
其他文献
湖北很多地方称吃早餐为“过早”。对武汉人而言,热干面是“过早”必不可少的面食。  热干面首先是“干”,具体则以色泽偏黄、细长爽口、光滑油润、香浓味鲜为特色,可谓色、香、味俱全。就色而言,热干面颜色足,面条、酱汁、葱花、辣椒、胡萝卜、豇豆等各色汇聚。香,主要来自芝麻酱,加上芝麻香油、生抽、老抽、盐等调料拌匀成糊状。初次接触热干面的人或许会不太习惯芝麻酱的香,但久而久之便离不开了。至于味,热干面味道重
期刊
在民国时期购物,你会有一种感觉:好像每天都在出国。  如今出国购物,需要兑换货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英镑、欧元等;在民国时期购物,同样要兑换货币。有时候得把银两兑换成银元;有时候得把银元兑换成铜元;有时候得把铜元兑换成制钱;有时候得把制钱兑换成钱票;有时候得把钱票兑换成银票;有时候得把银票兑换成钞票……总之,你要跟名目繁杂的货币打交道,得随时准备着把手头的钱兑换成另一种钱。  民国的货币种类实在太
期刊
中国古代不但有近视眼,而且数量未必少。直接的证据,就是矫正视力的日常用具:眼镜。  虽然很多西方人认为眼镜最早诞生于13世纪的威尼斯,但中国的史料告诉我们:最晚在宋朝时,中国人就用上了眼镜。在南宋典籍《洞天清录》里,提到眼镜的效用到了“以此掩目则明”的地步。不过那时的眼镜还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以名贵的玉石紫晶制成,一般人家真心用不起。  简略的记载也说明,古代读书人患上近视眼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虽
期刊
古代医疗设备有限,如果遇到生育难题,医生们怎么办呢?  《宋史·庞安时传》记载:桐城县有个民妇临产,7天都未生下来,百法治疗无效。名医庞安时的徒弟李百全正好到她的邻居家办事,听说此事后,立即请他的老师前来诊治。庞安时一见患者,便连声说病不危急。他让产妇的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然后自己给产妇施以按摩。产妇感觉肚子微痛,在呻吟之间生下一个男孩。全家人转忧为喜,却不知难产的原因。庞安时说:“你家的孩
期刊
吃饭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也是个让人享受的事儿。  我见过这样的人:花大半天的时间采购食材,再花上几个小时细火慢烹,可是等到吃饭时,却尽显饕餮本色,狼吞虎咽,10分钟内消灭殆尽。我总是为此感到可惜。  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却不见得人人都愿意花很长的时间来享受这件事。  慢慢吃,需要的不是大气,而是细致。不管一顿饭花了多长时间准备,那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所以,要慢慢地吃、细细地品,给予煮饭的人
期刊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除了吃月饼,各地还有各种不同的中秋食俗。  吃果子  按照老北京的民俗,中秋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果子。  民俗专家常人春在《老北京风俗》中介绍,中秋节又叫“果子节”。中秋前夕,老北京城,特别是前门外和德胜门外的果子铺,沙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早在清代,《北京风俗志》中即有相关记载:“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葡萄、苹果之类,晚间灯
期刊
追求完美无缺,是人的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希望。因此,人们追求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无果,不知不觉中,我们经常会给他人带来痛苦,也给自己平添烦恼。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完美无缺呢?  让松树开出樱花是不可能的,让牛发出马的嘶鸣也是不可能的。松树只能是松树,樱花只能是樱花;牛只能是牛,马只能是马。尽管大自然中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们都能按照自己
期刊
尤师傅是做砂锅的,他和村里人做的砂锅曾经声名远播。  洛南砂锅闻名于世,而洛南砂锅又以八里桥砂锅(又称八里砂锅)为代表。八里桥的砂锅现在只有尤师傅在做。  尤师傅制作砂锅的手艺是从爷爷、父亲那里学来的。据传,八里砂锅制作工艺是清咸丰初年澄城县一位姓刘的师傅带到洛南的。尤师傅的手艺跟这个刘师傅有没有关系,他无从知晓。  洛南县城东南沿344国道行约5公里,有一条溪流婉转自南而北流过,田野平阔、山峦起
期刊
索斯比太太以善良闻名,在她的一生中从未说过任何人的不好。无论是谁,她至少都能说出对方的一个优点。  一天,兩个邻居看到这位善良的老太太在街上行走。  一个人说:“我敢打赌,你说不出任何一个人,能让索斯比太太说不出他的好话。”  另一个人答:“好,我跟你打赌。”  当索斯比太太走到她们面前的时候,她就跟索斯比太太打招呼说:“你好,索斯比太太。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请问你对魔鬼有什么看法?”  “嗯,”
期刊
汪维信工作室(原名“北京站党员义务指路亭”)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子内,4位老人在给来往的游客指路。问路的人一拨儿刚走,一拨儿又至。“打车150都不够。您就坐门口那公交,俩人10块都用不了。”“您说这地儿我还真没听过,我给您查查。”汪维信拿出手机,扶了扶眼镜,眯起眼睛看着,“您前边红绿灯左转,始发站,有座儿。”  这里已经成为北京火车站广场东南角的一景。四处广告林立,“党员义务指路亭”的招牌显得与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