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80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
  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这样的要求:学生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并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依据文章的已知事实直接或间接地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本文将主要论述如何培养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 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和趋向
  1. 较大的阅读量
  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2012年要求考生掌握词汇量为2800个左右,要求考生能以每分钟70个单词左右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刊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2. 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内容时代化
  综观2011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理解内容覆盖面广、贴近实际生活、渗透文化意识、试题选材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题材多样。2011年A篇讨论了人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B篇是有关“查字典”的; C篇阐述顾客的满意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D篇是讲述童年美好回忆对成年生活的深刻影响。
  (二) 阅读理解考题类型及命题规律
  1. 找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其题型大约有下面几种: ①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assage is . ②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about . ③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passage?
  2. 找出文章中的细节
  细节性问题常用疑问词来询问,如what, who, where, which, why, how many, when等;此外常见的问题还有: ① The author states that . ② The write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
  对于细节性问题,考生不能用与文章无关的证据来作为细节性问题的答案。
  3. 找隐义,作推理,得结论
  主要的问题类型有: ① The author probably feels that . ② 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 ③ It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对于隐含性问题,考生要能找到一个能与原文意思保持逻辑一致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能从文中明确地推出。
  4. 确定特定词组及句子的意思
  提出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① The underline word “ ”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 ② What does “it” in the third paragraph stand for? ③ The sentence “...” means .
  做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前文那些表示解释的词或词组,至于句子意思的确定必须和上下文一致,切忌望文生义。
  (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利用教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法
  在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以精读为主。英语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大意,运用理解、推理的原理,较准确地判断出文章后面所给问题的答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功进行训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学生学习完新单词后,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学生可根据这些问题猜测要学的课文会是什么;然后做快速阅读训练,验证自己所猜是否正确。待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后,引入新课。通过这些问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做快速阅读——略读,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对一篇文章快速分类,抓住关键部分进行阅读,跳过一些与答题无关的内容迅速答题的习惯。
  3. 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1) 指导学生矫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常表现出的不良习惯有: ① 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阅读,一字不漏,“视幅”小;看见生词就查字典,反复回视;有声朗读或在心里默读。 ② 理解准确性差。 ③ 推理、判断能力差,喜欢脱离文章主旨,凭空想象。 ④ 缺乏相关的常识。
  (2) 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最初让学生习惯于5-8分钟的单篇阅读,可以适当降低速度要求,追求较高的理解准确度。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在5-6分钟左右完成每篇文章,这样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就能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然后有计划地加大阅读量,每周一次组织学生进行与高考难度相当,阅读量一致的阅读训练,并且限定在35-40分钟内完成这五篇文章,以便使学生适应高考阅读理解的测试形式。
  三、 结论
  阅读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是读者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教学阶段,最终培养出具有较高阅读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短1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体温 38.4℃,脉搏114次/min,血压121/55 mm Hg (1 mm Hg=0.133 kPa),呼吸22次/min,神志清,贫血貌,两肺呼吸音不对称,左肺可及少许湿啰音.心前区可触及震颤,心界略向左扩大,心律齐,各瓣听诊区可闻及Ⅳ~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颈回流征(-),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