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4类人要防猝死

来源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后 身体进补正当时
  冬至一过,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我国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中医理论认为,冬至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一年之中人们修补身体最佳的时段。


  国家高级灸疗师王雅称:“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我们的阳气开始回升,所以宜于进补。此时,人们可以开始扶阳,进补阳气。”
  专家还介绍,现在有很多人在立夏的时候开始做针灸养生,这是一种不全面的养生理念。如果在冬天没有适当地补充身体的阳气,在阳气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养生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冬至时节,最好进行专业治疗,尤其是艾灸腰部的“肾俞”“命门”两个穴位。
  王雅分析说:“从食物来讲,最好吃点儿扶阳的,比如说黑色的食品。运动不要过量,尤其是夜幕降临以后不要运动得大汗淋漓。还有就是艾灸,对身体的扶阳功效是极好的。”
  冬季是猝死高发期
  冬至过后数九寒天接踵而至。据了解,一年中的冬季,猝死病例占全年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容易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频繁等,都极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极易引起病症的发作和复发。
  此外,天气转冷,人们通常会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控制不好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血糖不稳等情况,加上天气变化、血管收缩等诱因,使冬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专家介绍,心源性猝死患者一般在1小时内死亡,罕有逆转者,所以关键在于预防。因此,有心脑血管、高血压病、代谢病等基础病变者,冬季不要做过于刺激的事,例如,过量饮酒、抽烟,过度熬夜、过度辛劳,过早、过晚锻炼。不要生气、发脾气,夜晚大小便要小心、莫急等。冬季忌熬夜,忌过度泡热水澡。
  4类人冬季最易发生猝死
  一、冠心病患者。有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病例中,80%左右是由冠心病引发的。例如,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而去世。
  二、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工作节奏快、晚睡晚起、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另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极易导致猝死。
  三、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演艺人员、企业高管猝死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与他们长期演出,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过于劳累有关。人的血管从20岁以后就开始退化,所以心脏病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预防。
  四、吸烟的人。很多猝死者生前都吸烟,而且烟瘾不小。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导致冠心病高发、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急救常识:抓住“黄金五分钟”
  心源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一定要抢在“黄金五分钟”之内。
  专家解释,心源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有的会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患者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抢救,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少数患者可以尝试心前区捶击,拳头举高20~30厘米,捶击患者胸骨中下1/3处,一两次,然后判断心跳有无恢复,没有恢复者应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最重要的是即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的位置在患者胸骨下缘,按压深度应该有四五厘米。手不离开胸膛,保持垂直,上下反复不断进行。同时开通呼吸气道,判断患者口中有无异物,没有异物则开始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应注意口对口吹气的时候要捏住患者鼻孔,操作者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
  感冒
  感冒是最熟悉不过的小疾病了,在冬天更是“放肆”。感冒病毒多是病从上呼吸道黏膜侵入。
  小贴士:要增强鼻黏膜的防御能力,我们应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添衣御寒。勤洗手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这个季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蛋类、肝、香蕉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咽喉炎
  咽喉炎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另外,自己所在环境的温度改变,如从有暖气的室内到室外,也会诱发咽喉炎。
  小贴士:咽喉炎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就是用温盐水漱口,虽然这并不会治疗感染,但是可以抵抗炎症,而且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哮喘
  哮喘也是冬季的“常客”,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对季节很“敏感”的哮喘,更是不会放过作乱的最佳时机。
  小贴士:哮喘患者在冬季要注意自我防护,在气温较低或者大风天气,最好待在室内。如果外出,要戴上口罩,同时要按时服药。
  关节疼痛
  许多关节炎患者在冬季疼痛会加重,不过不要害怕,冬季疼痛和僵硬仅仅是受天气影响导致症状的加重,但是关节损害程度并没有改变。
  小贴士:许多人在冬季有轻微的抑郁症状,这可以引起对疼痛更加敏感。每天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游泳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
  心脏病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寒冷的天气可导致血压上升。而且因天气较冷,心脏会为了维持全身的热量而更加卖力地工作。
  小贴士:尽量待在温暖的室内,睡觉时如有必要,可使用热水袋或者电热毯保温。如果外出,要穿得厚一点儿,戴上帽子、围巾和口罩。 (史学增)
其他文献
结婚已经6个月了,性生活仍然令人激动而神往,激情一如当初。然而,在狂热地脱掉彼此的衣服以后,你才开始明白真实的情况。他将他的外套、内裤及袜子都堆放在地板中间,如果你不收拾,这些东西将一直堆放在那里。突然,你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恼火的事情,诸如只要气温高他就不能入睡以及他非常暴躁的脾气等。此时,你是否禁不住会想:你俩是天赐姻缘,还是上苍错点了鸳鸯呢?  一个良好两性关系的关键在于夫妻之间的性商(gen
期刊
现代生活中,很多儿童、年轻人都难以保持营养均衡,更别说进入衰退期的老人了。随着慢慢步入老年期,人自身营养需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吸收。  首先就是代谢功能的改变。人老了以后消化系统也会不停地老化,例如牙齿缺失、唾液与咀嚼能力下降、胃酸减少和消化能力衰退、肠道运转与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排便能力降低等,这些都会妨碍营养吸收。其次,人体性激素水平也在不断下降,而且蛋白质合成减少,由此加
期刊
到了冬天,人们喜欢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是有一个部位人们不得不露出来,那就是眼睛。其实,眼睛也害怕过冬,尤其是以下几种眼病,极易在冬季高发。  怕光——雪盲症  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可达到95%,强光会刺激视网膜导致视物模糊,即雪盲症。若出现雪盲症,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黑暗处或用眼罩蒙住双眼,之后用湿毛巾冷敷眼部。出现雪盲症时切忌用手揉眼,以免加重病情。  怕风——风泪眼  冬天对冷空气较敏感的人,眼睛
期刊
摘要:目的:着重分析和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我院肝胆外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这个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术中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探究,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100例,按照抽签的方式,针对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每一个组平均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采取常规护理措
期刊
慢性结肠炎是指某些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该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可达数十年之久,而且患者十分痛苦。患者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平时还应做好自我护理,才能使疾病缓解。  注意饮食禁忌  慢性结肠炎患者对饮食的要求比较高,如牛奶等食物不宜食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食用牛奶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梨等大都比较寒凉,有的还有滑
期刊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很难根治。目前,脚气的治疗方法大多是用抗真菌药物涂于患处,并经常换药、清洗,严重的可考虑服用抗真菌口服药。而脚气发作时使用抗真菌药物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治疗脚气也有很多方法。而所谓的各种民间偏方对脚气的治疗可能也有一定道理,但很难从根本上治愈脚气,并且有些偏方并不靠谱。下面这些老百姓常说的治疗脚气的偏方要慎用。  偏方1 嫩柳树叶煎水  用一把嫩柳树
期刊
秋冬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医学上将反复发作,出现短暂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或出现眩晕,或发生语言障碍,每次发作仅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发作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的疾病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又称小中风。小中风发生后,如果能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免于演变成大中风的。小中风之于脑卒中的意义,就像地震前的一些“鸡飞狗跳”预示可能发生大地震,有预警作用。如果我们及时留意这些蛛丝马迹,及时做出应对,
期刊
高血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最广、危害最重的疾病,可以导致心脏负担变大,易引起心衰甚至心肌梗死,还有可能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卒中(俗称中风)。虽然危害大,但绝大部分的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高血压病的发生,会同时受遗传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绝大部分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是高血压病了。偶尔一次血
期刊
四十出头的厨师刘先生在厨房干活儿时因起身动作太快闪到了腰,有点儿痛。刘先生一开始没在意,不料午睡时腰痛越来越厉害,连翻身都困难,起来后腰也不能弯了。在工友陪伴下,他立即到医院检查。外科医生发现刘先生第4、5腰椎旁有压痛点,肌肉强直,随后做腰部CT报告,显示第4、5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腰椎小关节紊乱。  在外科门诊中,像刘先生这样突发腰部疼痛的患者较多。中老年人颈腰椎发生退行性变化,会加剧腰部急性疼
期刊
很多人都会认为老年病是人到了老年之后才发生的,其实并不完全对。据临床观察,不少老年性疾病往往是在中年时期忽视了自身爱护而埋下祸根,或是已出现某些老年病早期症状但未能及时处理而造成的。因此,中年时期重视预防、保健,为健康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老年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某些疾病的出现,有助于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为此,有关专家给中年人提出了以下日常保健守则——“加、减、乘、除”法。  随着年龄增长,加上生活和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