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板井子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形成过程

来源 :人类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型,水流作用对小尺寸标本的保存及标本的空间集聚特征影响较大,但石制品技术类型组合等基本的人类行为信息仍较为完整;第4、6层均为水流搬运产生的异地埋藏,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有所缺失.此项分析为提取、研究考古遗址所蕴含的古人类的居址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考古材料使用废弃等方面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2020年4月12日发生在江苏苏州的一次大范围雷暴大风、局部伴有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基于常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湖州和青浦的单偏振雷达以及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不稳定机制、抬升条件和雷达回波及双偏振雷达参量演变特征,并结合双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分析超级单体的动力结构及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南掉、横槽南摆,上下层强烈不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地面有辐合线提供了触发条件。苏南地面附近至600 hPa为θse随高度减小的对流不稳定层和0~6 km强烈的垂直风向切变分
以2019年8月在浙江舟山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的移动观测试验为基础,利用同一地点释放的9次GPS探空气球,对比了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与GPS探空的吻合程度,并利用车载雨滴谱仪对风廓线雷达在不同台风降水强度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300 m高度范围内激光测风雷达观测风速比风廓线雷达更准确。由水平风速对比结果可知,风廓线雷达在3~4 km高度范围内偏差最小(3.59 m/s),相关性最高(0.86),而在1 km高度下偏差最大(6.39 m/s),相关性最低(0.54);
为探讨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叶片的潜在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其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 a生植株的幼嫩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片;2 a生和10 a生米老排叶片的膳食纤维含量均超过50%,总糖含量为15.04%~16.25%;幼树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1651mg/(100 g)]和总黄酮含量[10862 mg/(100 g)]较高。2 a生和10 a生植株成熟叶片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药效氨基酸8种,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67
报道了在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Br.)一新记录种春天麻(G.fontinalis T.P.Lin)。该种花期植株高可达17.0 cm,果期植株高达85.0 cm,有花1~7朵,花被筒钟形,长约2.1 cm,基部略膨大,唇盘具6~8条脊,中间2条延伸至舌状先端。提供了春天麻的形态描述和彩色图版,并讨论了该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报道了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Michelia L.)一新种:台山含笑(M.taishanensis Y.H.Tong,X.E.Ye,X.H.Ye&Yu Q.Chen)。该新种目前仅分布于我国广东台山市的北峰山,与广东含笑(M.guangdongensis Y.H.Yan,Q.W.Zeng&F.W.Xing)近缘,但其叶柄更纤细,叶背老时变无毛,雄蕊较多且较长,花丝白色,药隔短小而与后者区别。
为了解成都地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显微结构,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9个木芙蓉品种的花粉均为大粒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Chinese Vascular Plants),李德铢主编,685页,2018;北京:科学出版社;定价:298元;ISBN:978-7-03-055120-7。本书以被子植物APG系统为主要框架,结合Flora of China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石松类和蕨类以Christenhusz等的线性系统和最近的PPG I系统为依据。
早期人类演化、扩散、技术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前沿与热点.本文梳理了环境变化与早期人类演化关系研究中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历史、原理以及
考古遗址在自然因素下所经历的沉积、改造和再堆积过程,对于理解遗址完整历史至关重要,但迄今相关研究在中国旧石器遗址中开展得较为有限.本文在介绍遗址堆积与改造过程相关
为了解未来全球变暖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影响,在广东鼎湖山采用沿海拔梯度垂直移位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增温对木荷(Schima superba)、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4种优势树种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养分(氮和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使大气平均温度增加(1.28±0.60)℃,土壤平均温度增加(1.04±0.30)℃;6 a长期增温使木荷和马尾松的树高增长率分别显著提高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