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建国家级外语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已经引起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地方高校在创建国家级外语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在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资源平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外语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GH143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17-02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也成为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已经引起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校积极响应该政策,以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外语外事人才。2009年,学校针对原有实验室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相互交流少、设备重复购置等弊端,结合学校外语类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数量较多的优势和特色,以强化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把原隶属于各院系的13个文化模拟体验实验室、5个翻译实验室、15个听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整合,成立了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由地球村、翻译实践教学中心、外语听说训练实践中心三个子中心组成。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原有各自独立实验室的潜力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中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心现已成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特色鲜明的外语类实践教学平台,成为全国首创的综合性外语语言文化实践实验中心,为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外语外事人才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本文以我校中心建设为例,对地方高校创建国家级外语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二、实验中心建设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如语言学家Holec所指出的,外语教学有两个目标:1. 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2. 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而有效的外语学习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和机会。因此外语教学的关键是提供真实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资源,设计大量的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交际实践中去体验语言,运用语言。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外语专业的语言教学都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建设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新型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外语网络资源的普及,建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创造机会。
  外语类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适合自主学习的语言材料,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地接受真实语言的有意义的输入,在有关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完成对语言学习的意义构建,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外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Garner等提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1.提供自主学习的语言学习材料,以满足自主学习者需求;2.通过鼓励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自觉独立学习能力。结合该理论以及当前大学英语和外语专业的教学实践,结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办学定位,本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强化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完善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语言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熏陶渗透结合,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努力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使中心的各项工作在全国高校外语类综合实验室切实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实验中心建设内容
  中心的建设目的是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开发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通过营造语言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和实践的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将语言和文化相互融合。通过整合课堂教学、实施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现代外语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改革外语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外语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教学体系建设
  中心确立以“文化氛围为平台,语言实践操练为核心,创新实践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改革思路,逐步形成“语言实训课+文化体验+第二课堂活动”组成的横向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层、提高层、创新层”三个层次构成的纵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积极推进“一体双翼”、“多层并举”、“学生自主”、“立体施教”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中心将开设的实验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语用能力。中心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个并重,两个结合,实现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加强”。“坚持一个并重”,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将语言和文化相互融合。“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实现三个转变”,即单一语言技能培养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转变,单纯语言能力学习向语言能力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转变,教学主体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转变。“坚持四个加强”,即加强学生外语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加强考核过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三)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建设,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心坚持高起点推进实验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专、兼、外”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自有教师与职业人”相结合,通过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法,提高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我校自有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最终实现中心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四)实验教材建设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编制系列化的实验教材,注重将实际业务中的新资料吸收到教材中,使教材能够反映出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五)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
  中心建设要充分融合并吸收外语学习与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注重语言真实材料的开发和建设,为学生创设语言实验的真实情景,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同时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语言学习者营造一种个性化的虚拟情景,使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和使用语言。学习平台和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为构建外语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外语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外语学习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中心将结合国家级实验中心建设要求与学校实际,从中心的管理质量、资源与环境建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学习平台与资源库建设、建设成效等方面制定《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中心建设各项任务、时间、要求、质量标准、检查措施、考核办法等,做到中心建设工作有检查、有总结、有交流、有反馈。
  四、结束语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一致,才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在培养地方经济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外语人才方面,中心创建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的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将语言学习与训练融入到文化氛围中,从而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体验到文化养人、文化育人的优质教育环境,体验到“中西合璧”的华侨精神。
  中心的建设还可以通过待国内外参观学习者和承接社会的大型活动,如“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014亚欧教育论坛”等形式,既为社会提供了多语种语言服务又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语言,感受文化。此外,中心建设,还需高度重视与社会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合作,通过建立学校与社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了语言实践与社会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现已成为文科外语类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的成功案例,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同时对全国各类高校文科外语类实验室建设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柴少明,何高大.论语言学习中心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6.
  [2]顾佩娅.因特网与外語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8.
  [3]胡娟,陈卫琳.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
  [4]蒋志坚,何伟良,张翰韬.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5]于晓勇,李振键.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作者简介:
  李英涛(1978-),男,汉族 ,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学习不良群体在学生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学习不良导致学生自我概念低下,单一的评价制度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广东粤剧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着手,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其原因,教师需改革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提出粤剧英语教学对改善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粤剧教学 学习不良群体 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7月31日,2022年第24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花落北京。对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外媒分析称,北京的优势在于成功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俄罗斯新闻社 7月31日  俄总统新闻局发布公告称:“北京被选定为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主办城市,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就此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祝贺……普京还表示,将大力协助中国筹备未来的奥运赛事。”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8月1
【摘要】韩汉互译课程改革针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型韩汉互译人才为总体建设目标,以翻译工作室为学习平台,完善课程内容和项目设置,以企业翻译工作内容为教学载体,以任务的布置推进工作进程,转变学习方式,在理论支撑与行业标准的引入、授课场地与师生角色的转换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并为语言类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韩汉互译 课程改革 项目化教学 任务  【基
【摘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导中,医学的定义是对人类的生命、健康、疾病进行防治、治疗与保养。其主要的研究与服务对象是人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单单是向学生灌输专业的医学知识,还应当灌输必要的人文教育。医学的人文教育是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相互结合。为了能够了解医学专业教学中渗入人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文章将从强化、提高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医学专业 人文教育 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院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后者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的理论性学习,而前者则主要立足于实践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中职德育课作为辅助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令其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在德育课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教学理念错位。本文以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为切入口,简析其实践性与功能性,以期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2-01  目前,还有不少语文课堂单一封闭或千变万化,没有一定规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这与课标不相符合,也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想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下面就如何摆脱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移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