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李煜的《相见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 煜
  
  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李煜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哀伤与孤独。在这首《相见欢》中,他就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词的开头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既已“无言”,且又“独上”,词人的悲伤寂寥之情可见一斑,况且,说了又何用?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辗转之间,愁情满怀。正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
  然而登楼之后,残月如钩。俗话说,月圆两相依,月缺人离散。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如雨中浮萍,风中飘絮,这样的残月又怎能不让他黯然销魂?再向深院望去,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梧桐的参差的疏影。寂寞的自然不是“梧桐”,而是词人自己;深院锁住的也不是“清秋”,而是词人的自由。一个“锁”字,引着我们走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
  上片所写,是词人的眼中之景,景外溢情,情景交融。
  转入下片,词人面对这些离愁别恨,心中的悲苦达到了极点。在这里,词人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愁思之多之长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乱麻,紧紧地缠绕着词人,而无法摆脱。这既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的追忆,又有“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的悔恨,更有对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结尾写“离愁”的滋味,更是神来之笔,“别是一番滋味”就是另有一种滋味,我们无法说出,只能用心去感受它。“七情所至……破之浅,不破之深”,就是这个道理。
  整首词,语言朴实凝练,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所谓诗者由情生者也,我想李煜就是很好地写出了自己的几多愁思吧。
  
  单位:安徽霍邱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汪东兴从1947年至1976年一直负责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跟随毛泽东近30年,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本书是汪东兴对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第一次出访苏联和重上井冈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汪东兴日记》  汪东兴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6  定价:25.00元    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