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思考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对居住建筑和各类办公、娱乐建筑设施存在潜在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城市建筑规模呈扩大趋势,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迅速。然而建筑工作本身具有的高能耗和高污染性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节省建筑行业能源消耗、改善并优化建筑设计以减少建筑污染排放,我们引入生态策略这一理念,以期较好地平衡建筑行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
  一、融入生态策略的必要性
  (一)建筑设计需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关系
  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需要始终持有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心。长期的历史发展不断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人类活动之前,都需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包括生物多樣性的维护、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水源土壤的保护等,这在建筑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自然环境自身对外界的破坏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大自然的接纳程度有限,一旦人类活动超越了其自身修复范围,难以恢复原有的平衡,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维护可相辅相成
  一方面,我们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过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入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原始要素,将其巧妙融入建筑设计中,使设计成果具有的天然去雕饰的灵性。例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室外的绿色植物、石雕、木雕、小桥流水等景观加入设计中,这不仅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使建筑的宜居程度大大提升,迎合了很多消费者追求自然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从建筑设计的艺术和美学角度来说,这些自然因素的添加,也将增强建筑本身的视觉感染力,放眼望去,迷你的山川河流、草木花卉应有尽有,日日生活工作其间,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都会得到提升,绿色植物还能舒缓人的紧张情绪,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引入生态策略对建筑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筑设计的生态要求
  (一)设计需科学合理
  建筑的最终用途是以人为本,虽然我们始终在努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筑污染的排放,但我们不能忘记宜居这一根本目的,否则只会本末倒置。因此,建筑设计应将提升人类的居住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考虑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等。
  (二)设计需充分体现环保理念和人文理念
  设计一个新的建筑之前,需要对待建地区周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尽量避免周围植被的破坏以及其他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有时,对于历史文物、体现传统文化或特色文化的地区也应保留,而不能一味只考虑当前经济利益,就放弃千百年来遗留下的珍贵文物资源。须知这些传统建筑正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馈赠我们的礼物,且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保存至今已实属不易。
  (三)设计需注重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需要大量金属、木材,这些材料往往只能来源于矿物的开采和树木的砍伐,而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在废弃建筑拆迁时将变得毫无用处,反而成为了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难以处理。面对这个问题,力争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可再生和可降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度变得尤为重要。一旦将这些新材料应用于建筑行业,大面积的建筑材料浪费和建筑污染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四)设计需综合各因素长远考虑
  建筑成果一般都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最初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针对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特殊的屋顶设计、室内热舒适度的设计,针对当地文化和消费者个人喜好进行建筑特色的美学设计,针对建筑的不同用途进行特殊的功能设计等。
  三、生态策略融入存在较多问题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生态策略虽已渐渐萌芽,但如何将其与建筑过程巧妙融合,使二者既不矛盾发展,又能相辅相成,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薄弱
  我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有多年,但在建筑行业得到的响应十分微弱,大部分建筑行业工作者并未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做到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也无法满足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条件。
  (二)综合考虑不足
  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并未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建筑因素,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特色民居,甚至某些宝贵的遗迹并未实行应有的保护,而是将其掘毁,占用其所在土地;另外,在不同文化、气候的地区,建筑的特殊功能也并未发展完善。
  (三)生态设计与建筑原有功能不够协调
  为了响应生态策略的发展要求,一些设计只是单纯扩大了植被面积,认为这就是生态设计,但这种做法却给原本畅通的道路造成了阻碍,反而弄巧成拙,影响了建筑的功能性,也是很不合理的。
  四、生态策略的融入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一项科学的生态环境发展原则,指导各行各业的生态发展,建筑行业也需积极履行这一原则。
  (二)综合考虑原则
  生态策略的融入需要综合考虑地区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原有植被和生物的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功能性原则
  融入生态策略时,不能单纯扩大绿化面积而影响建筑原有功能,添加的生态因素不能影响建筑的采光、空气流动、行进通畅、安全等性能。
  五、 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建筑行业普遍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行业工作者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造成的,大部分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建筑业高耗能和高污染的方法。
  (二)将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节约建筑资源不能只是各项指标审核材料上的一纸空文,广大建筑工作者应该积极落实这项利国利民的任务,同时有关机构也应加强对相关方面工作的监督,严格建筑工程材料审批流程,增强政府在资源合理利用领域的约束力。
  (三)平衡好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
  在融入生态策略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原有功能,并将二者的空间利用合理划分,避免出现生态要素占据功能要素空间的情况,达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实现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甚至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建筑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彦涛.生态视野下建筑与环境交互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石文红.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J].山西建筑,2012,15:18-19.
其他文献
摘 要:女工,作为新兴的劳动群体,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女工团队的兴起,女工逐渐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女工有着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问题,作为企业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针对于此,分析了女工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方法来加强女工工作,以此来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女工;企业;女工工作;企业利益  一、加强企业女工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女工的工作效率直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由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但国内尚未引起公认和重视,对于其发病机理和治疗目前
期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
小宇现在3个月了,小宇妈妈想从现在起就开始培养儿子阅读的兴趣,因为她觉得让儿子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会对他的一生都有帮助.但是具体应该怎样着手呢?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为进一步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结合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之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初具规模的高校产业群,其中具有高校背景并以高校科技成果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高校控股或参股公司统称为“高校校办产业”。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高校校办产业改革的进程也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所有的混合型经济主体
摘 要:我国现在正在向城市化进行转变,而园林又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所以我国现在很重视园林的发展。植物保护在园林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现状和进行植物保护的意义,希望能对我国的园林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园林是城市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好的园林设计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能美化城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电力企业领导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对档案编研工作进行创新,弥补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优
摘 要:工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基础组织,主要负责组织、动员、服务职工等工作,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入,这使得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都非常注重工会组织建设,近年来随着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进
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经历了从破题到攻坚、从突围到奋进的实践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于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工作
秋冬进补养生,是我国传统保健方法之一。在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了中医秋冬养生的方法。一般而言,立秋过后,气温就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秋冬养阴”的原则和“天人相应”的道理,秋冬气候怡人,人的胃口也比春夏要好,消化功能最好,故此时进补十分合适。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是因为在严寒的冬天,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