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预处理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预处理研究与原型启示1.1 预处理发展史1986年,Murry等首次报道结扎犬冠状动脉5 min,再灌注10 min,重复进行4次,不仅未产生累加性缺血损伤,反而可以减轻随后45 min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他们将心脏遭受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1].该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与临床病人以及不同的实验模型(在体心脏、离体心脏、培养的心肌细胞)、心脏以外组织器官(如肝、小肠、大脑、视网膜)得到证实[2].整体动物进行
其他文献
Isotope hydrograph separation(IHS) is a basic tool in applied hydrology.Its application has expanded to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and eco-hydrol
建立职教基地是政府主导下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是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实践教学、区域人才培养、开发与生产等作用。在分析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等键反应,研究了硝化纤维素(NC)单体的生成热及其不同位置上氧硝基键(ONO2)的键离解能,基于半经验的Kamlet-Jacobs方程估算了其爆速与爆压。结果表明:B3L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持续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枯竭状态.社会支持对处于工作重压下的个体具有缓冲作用,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SPSS16.0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