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五大困惑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舶来词和新生事物,公益创业引入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当前,我国的公益创业教育在理念认知、目标定位、对象选择、路径建构与评价设计五大方面正陷入困惑与迷茫。现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深入探讨。
  【关键词】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教育;困惑
  一、理念认知:采用传统公益模式还是商业化运行
  一谈到公益,容易与“奉献”“无偿”等词联想在一起。传统认为,公益就是捐钱捐物,公益只能是无偿、免费的,不能获取经济利益,不能与盈利和商业性活动挂钩,否则,便会亵渎和扭曲公益精神之实质。尽管近年来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热情和投入度普遍高涨,但当前公益慈善领域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和负面报道增加了公众对公益慈善活动的质疑和不信任。作为一个外、舶来词,公益创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尚未成熟,青年学生作为公益创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未来储备力量,但对公益创业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历史脉络、内涵存在认识盲区。
  公益创业是一种将商业部门运营的方法引入公益慈善领域,进而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模式和新理念,在实践运作的10余年间公益创业一直遭遇我国不少公众的质疑。从认知基础来看,公众普遍缺乏对公益创业的科学认识,认知基础薄弱;从社会基础来看,社会成员缺乏对公益创业的普遍认同,公益创业“如履薄冰”。公益能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吗?公益创业会沦为打着旗号牟利的“伪公益”吗?受传统公益慈善理念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公益创业教育及实践在我国遭遇“水土不服”。因此,学界有必要澄清公益创业认知方面的困惑,为公益创业提高良好的舆论基础和生态环境。
  二、目标定位:掌握创业知识技能还是培育企业家精神
  教育目标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回答的是“为什么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的重大问题。它宛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教育设计和实践的全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公益创业教育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它能带动和促进社会群体公益行为与公益精神的形成,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
  与一般性创业教育相比,公益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更具有多样性,既要致力于公益理论知识的学习灌输,又要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与技巧,还需要培育社会责任感、感恩、冒险、坚忍不拔、团队合作等精神品质。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相当学校的教育多侧重于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公益素养与精神的培育。面对学生出现的“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重实用主义轻理性主义、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教育究竟是以能力为本位还是以具备则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精神培育为本位?
  三、对象选择:面向部分还是面向全体
  公益创业教育的对象选择应面向少部分学生,还是全体学生,这是关系公益创业教育实施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目前,国内多数学校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并普遍开设普适性基础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在公益创业教育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公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具有长期性和隐形性教育意义,不应当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应扩大其教育的普适性,应从每个学生抓起,应注重对每个学生进行公益理念和知识、能力技能和公益素养的培育。一般认为,公益创业教育是培养“少数公益家”的重要形式与依托。也有学者指出,公益创业在某些领域如教育、医疗行业大有可为应当先行优先发展。因此,应按专业分区域向某些特定人群重点倾斜和培育。还有学者认为公益创业并非适合所有年轻人。有学者倡导公益创业教育在创业型或一流大学进行。
  公益创业教育到底是以“少数创新人才”还是“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直接影响着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时下,正是由于公益创业教育对象选择的困惑,部分高校在公益创业教育面前显得摇摆不定。特别是对于以能力和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公益创业更显得“举步维艰”,仿佛是“多此一举”。此种以少数创新人才培育为对象的教育,会不会使创业教育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功利色彩呢?学界可否追根溯源,从创业教育的原点与起点追随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使命进而得出公益创业的教育对象呢?
  四、路径建构:另起炉灶还是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作为创业教育的分支,公益創业开创了创业教育的新视角。有些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和社会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益创业路子。将公益创业等同于一般性创业显然不对,但将公益创业教育独立于创业教育之外的实施路径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一种新的创业形式,公益创业仍然在创业范围内,公益创业教育仍然属于创业教育,仍然跳不出创业的“圈子”和“踪影”。创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二者的核心和实质在于学生创新创造精神的培育,具有同一性。因此,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绝不是孤立的过程,那种将公益创业教育实施与创业教育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教育宗旨和原理的。
  但是,一味循规蹈矩又会使公益创业教育正陷入在创业教育中原地打转和徘徊停滞不前的境地。问题在于,公益创业到底是应继续沿着创业所走过的路子和轨迹继续迈进或深度融合,或是另起炉灶?又该如何融合?又该另起炉灶?
  五、评价设计:“物化”成果还是创新内驱力
  如何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受创业教育成果的社会评价方式的影响,学校往往以创办了多少家企业公司、获得了多少产值利润、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多大力量等指标作为评价公益创业教育成效的指标。这种“物化”的评价方式使以奉献、回报、责任为使命的宗旨的公益创业蒙上了“竞争、功利”的色彩和阴影,也容易使创业者产生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这与公益创业教育的初衷和本意大相径庭,因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育人”,而非“聚财”。那么,如何理性客观认识评价教育效果?是用有形的指标“物化”教育效果,还是用创新内驱力指标?用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哪些要素?只有制定出科学客观的公益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为创业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这是值得学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众创引领下医药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路径研究”系列研究成果。项目标号:16SKGH235。
  作者简介:李文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研究。
其他文献
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40名西安某高校会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作者了解了学生《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且发现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对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方法是治疗胆结石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在胆结石和胆囊管结石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见效快,而且治疗比较彻底,同时痛苦小,深受广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身为一名教师整个人格的反映,教师个体潜能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持续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即使是同一个个体在不同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基本现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浓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加强网络思政,把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胶质瘤间质内放射治疗后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胶质瘤病人行131I间质内放射治疗,在治疗后6个月行MRI和18F-脱氧葡萄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随着我国对外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这一领域,英语教育也就成为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本
微文化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衍生的新型文化形式,近年来,微文化世界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性影响的同时,潜移默化的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并且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政治认同
目的:凯时(前列腺素E1)在手足外科中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86例112指断指再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凯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它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