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体展览你敢看?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体世界”的系列展览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人体展品,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展示着身体的内部构造。你可能会惊讶于展品的逼真程度,观展时甚至会感到恶心或恐惧,但这并不为过,毕竟这些展品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体标本。它通过整个人体或个别器官来向参观者展示有关解剖学、生理学和健康的知识。有的展品呈运动姿势摆放,将运动状态的肌肉张力及内脏器官通过立体解剖透视的手法展现出来;有的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让人们从内到外认识人体的结构。用创作者的话说,这样的系列展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神奇的身体机制,也可以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
  不过,这些人体标本是如何得以完好保存的?
  人体塑化
  这得归功于生物塑化技术。通过把生物或人体经福尔马林浸泡杀菌后,泡进丙酮溶液脱水、脱脂,再用液态的环氧树脂、硅橡胶等把组织中的丙酮置换出来,经过固化形成干燥、无味的标本,使之永久保存。这堪称医学界教学及标本保存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因为无须再用福尔马林溶液来保存人体及器官标本。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是德国医学博士冯·哈根斯,他于1977年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并为之申请了专利。最初,这项技术只是用来保存小的生物标本,1993年哈根斯成立了海德堡生物塑化研究所,技术改良后开始将其应用于人体标本制作。每具人体标本的加工时间至少需要一年,造价昂贵。1995年,哈根斯开始带着塑化人体标本在世界多个城市进行“人体世界”的艺术展览,引起巨大轰动。仅2002年6月到9月,就有55万名游客观看了伦敦的展览。不过,这一系列的人体展览自巡演之际就惹来众多非议,质疑批评声不断。
  众议纷纷
  在英国,人们反对哈根斯通过公开展示人的尸体来收费,甚至有參观者一怒之下砸毁了展品;在悉尼,包括医生、律师和科学家在内的反对团体呼吁关闭悉尼的展览;在德国,有媒体撰文指出人的遗体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加工产品,而展览追求的是赤裸裸的经济效益,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人们对“人体世界”展览的顾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尸体的来源不明。尽管哈根斯一直坚持声明所有展出的标本都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捐赠,但这显然不足以抵消众人心中的疑虑,甚至有各种阴谋论之说,引起众人恐慌;另一方面是人体展览本身的道德伦理问题。许多人认为把人体塑化后进行展览是极不人道的,是对人体的大不敬。哈根斯将展品进行出售谋利的行为,更是引起众怒。
  不过,尽管面临众多反对和激烈的攻击,哈根斯却表示他将继续进行这些展览,并希望建立一个“人的博物馆”,在那里可以永久展示人体解剖学的展品。2008年被诊断患有帕金森氏症之后,哈根斯的运动技能下降,语言有限。这位备受争议的人体解剖新展览的创建者强调,他希望死后自己的尸体能作为世界展览的展品展出,在入口处摆好姿势,伸出手迎接来访者。
其他文献
上课铃声响起,你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准备打开书本,突然发现一个蒲公英种子落在了你的书皮上,它小小的身子吸引了你的目光。你开始仔细端详它,发现种子上有很多根白色的丝状体。你看着它,有了这样的疑问:它从何处而来?又是怎么从窗口飘荡到远处的教室里的?  咳咳,这个与蒲公英种子的文艺奇遇到此为止,让我们用严谨的科学来解决你的疑问。  首先,它从何处而来?当然是从一株白色又毛绒绒的蒲公英上分离出来的了。但这个
期刊
1996年7月10日,在美国加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两块巨岩从665米的高处落下,撞击地面时,岩石化为粉末,产生的冲击波气流将1000棵树木折断,甚至将其中一些树木抛到500米外。  科学家已经确认,在过去的20年里还发生过另外21次极具破坏性的岩崩。它们通常发生于冰川迅速消退的高山地区,其中大部分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的多罗米蒂山。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一类岩崩所产生的破壞力。据估计,这类
期刊
骨骼是保持身体直立的关键,是身体中最强壮的结构。但骨折是如此的常见,只要一次简单的跌落,它们就会断裂,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不认为它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尽管它是可以的)。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次骨折。  一旦有骨折的病人送到医院,就会进行X光检查,由医生确定骨折的地方,并重新定位、调整骨头的位置。随后,医生通常会用石膏或矫形器固定位置,直到骨头愈合。在復杂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植入金属丝或螺丝钉来固定
期刊
此时此刻,成百上千的潜艇正在世界的各个大洋中巡逻,它们潜伏在海底的深处,隐秘地执行着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些隐蔽在海洋深处的舰艇首次广泛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以柴油机为主动力的U型潜艇(U是“水下潜艇”的德文首字母)。U型潜艇作为战争中最神秘的武器,曾摧毁了数以千计的商船和军舰,并自此彻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  自1620年荷兰人德雷尔发明人力驱动的潜艇以来,潜艇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期刊
雄孔雀的叫声一点都不好听,但没关系,要吸引异性,它有漂亮的尾巴呐。夜莺的叫声很好听吧?但你見了它那灰扑扑的样子,恐怕要大失所望了。现在一项分析显示,这是鸟类普遍的特点:好看的,不好听;好听的,不好看。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518种鸟类的叫声和羽毛颜色。他们特别比较了每个物种中雌雄两性羽毛的差异。他们发现,在那些一种性别比另一种性别羽毛更鲜艳的鸟类中,叫声普遍不好听;而在两性羽毛颜色更接近的鸟类
期刊
世界上有不少成功者,也有不少失败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正如美国亿万富翁约翰·保罗·德约里尔所说的那样,“成功者会做一些失败者不想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习惯和决策会对能否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心理学家建议你调整自己的习惯,尽量与成功人士保持一致。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可以看一下心理学家所做的7份图表,或許会让你感到一目了然。
期刊
我曾不小心被针扎到手指過,那一瞬间我疼到叫出了声。仅仅是无意的一次针扎已经如此疼,而对于每天要被针扎上好几次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每一次都可能无比煎熬。  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浓度是高于常人的,血糖的异常会对各种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因此时时监控并适当降低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检测时要先刺破患者手指,然后取出和分析血液,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再通过服用药物等手段降低血糖。用针扎手指的痛苦已经显而易
期刊
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盯着一个个液滴看上好久呢?怕是只有人命关天的时候吧!在各种犯罪现场总是会出现大量的血迹,这些血迹都隐藏着许多的信息,替死者诉说着生前发生的一切。  我们都知道血液中的DNA可以帮助警察识别血液的主人,但其实血液痕迹本身,比如血液降落的地方,血液降落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罪案的过程。  那么血液的痕迹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飞溅的血液  当受伤者流血时,血液或者滴落、或者
期刊
纸能做成电池?可能你看到“紙电池”这个词的时候会跟我一样诧异。来自瑞典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这里的“纸”并不是传统的纸张。  纸电池中的“纸”,其实是由纳米级纤维素制成的基纸。它外表通黑,直径约为15厘米,厚度仅有零点几毫米,可谓是真正的“薄如蝉翼”。  除去通黑的外表以及极薄的厚度之外,这张“纸”还具有普通纸张的可折叠性和可堆叠性。你可以很轻松地把它折叠起来,甚至折成千纸鹤都不在话下;如果你怕它太薄
期刊
这个星球可能和我们的地球一样蓝,但却和地球不同。它的顏色来自硅酸盐颗粒在过热的大气中凝结成的玻璃。这些玻璃雨滴比红光散射更多的蓝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