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活动走滑断裂系的地表变形组合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南地台区,占优势的构造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的断裂系.但研究表明,广西地区许多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沉积和地震活动.例如,1977年平果县5.0级地震是广西几十年来最大的地震之一,就发生在北西向的右江断裂带上.因此,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研究,是广西地震地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一种三维半解析边界元子结构法。这种方法可在频域就三维轴对称凸起山包对地震波的散射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节省存储空间、计算工作量小。另外还叙述了拐角的处理方法。
期刊
通过研究邢束地区的地温场、大地热流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对该区的地温场分布、深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证实:该区地温场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并与地壳上地幔结构有较清楚的对应关系。地温场的分布与构造的关系表明,凸起区与凹陷区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较大的地温梯度。对该区地震分布与地温场的关系分析以及热应力的数学模拟结果说明,热应力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本文系统论述了国家地震局的科技成果奖励政策及其特点并介绍了10年来的执行状况。 地震系统建立的国家级、部委级及基层级(厅局级)三个层次的奖励体系是合理有效和可行的,它进一步调动了地震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震科技工作的发展。
期刊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某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时空分布与某些征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利用矿震及其前兆观测探索天然地震前兆与预报方法的初步设想。
期刊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要标志。
期刊
期刊
对在pH6.5时含不同浓度锰、锌、铁和铅的培养液中,预处理3天的Pistia stratiotes 叶片,进行了O_2的吸收与释放及其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金属离子抑制O_2的释放而促进叶片对O_2的吸收。锌预处理可以提高叶绿素a,b的含量,而铅使叶绿素含量减少。用铁和锰处理时,可使叶绿素a积累而叶绿素b减少。上述结果意味着金属离子防碍叶绿素的形成及光合电子的转移。
期刊
利用一次中强以上地震(M_0(?)4.7)发生后头3天的地震序列资料,应用模式识别、模糊聚类等方法对未来3个月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M(?)M0)地震作综合判定研究.回顾性预报评分结果表明,应用这些应用数学方法作综合判定比单项方法的效果明显地好.其中模式识别 CORA-3算法的 V 评分值最高,44个已知地震序列样本(5个Ⅰ类,39个Ⅱ类)参加学习和训练,内符识别全部正确.
期刊
采用正则化方法,并以小地震近似地代替通常由理论计算出的格林函数,结合近场加速度资料反演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_s=6.1地震4个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结果表明,较大余震除了震源持续时间较长外,其破裂过程也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较小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则近似为一脉冲函数.根据布龙震源模式,我们估计了这4个余震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和断层面上的平均质点运动速度,结果表明,地震断层面的破裂速
期刊
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法重建了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图象,成象结果表明:(1)地壳上部的速度图象与地表已知的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康滇地轴显著高速,形成了一个接近地表的高速岩体;文山州低速,速度约为5.40km/s.(2)地壳下部在北纬26-31°,东经100-104°长条带内有低速层存在,四川盆地的地壳比50km(?) 要浅.(3)层析成象结果不仅揭示了研究区域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也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