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周鸿祎与世界周旋的角度

来源 :网络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百度、腾讯的争雄之势能否转变旁观者对于他“搅局者”身份的看法?怎样的故事为他赢得了国际投行的青睐?成功上市又能否换取昔日“仇人”对他的些许尊重?周鸿祎在和世界的周旋中始终有着自己独到的角度,而360无疑是对这个角度最完美的诠释。
  
  难讲的故事
  “我们的老祖先讲‘阴阳’,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怎么做,我就从相反的方向去做。”
  2010年5月,当时仍然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公司中最后一个大佬”的周鸿祎,在与《金融时报》中文网一位专栏作家聊天时用这样的话阐释了自己的“颠覆式创新”。一个看上去“中西合璧”的互联网人形象跃然于公众眼前。
  “搅局者”、“池塘里的鲇鱼”是业界送给周鸿祎的绰号。私下里,周鸿祎认为“搅局者”是对颠覆式创新最贴切的描述。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困境》一书中提出了“Disruptive Innovation”(颠覆式创新)的概念,而disruptive一词的基本含义即为中断了一项事物的进程,或者改变了事物发展的原有方式。
  不幸的是,无论是“搅局者”,还是“鲇鱼”,在中文语境中算不上是褒义词。
  大约一年后,周鸿祎用一个颠覆式创新的故事在纽交所终结了属于自己的“最后一个大佬”的“传说”,也许直到此时,他也没有理清局外人送给他的这句评语到底是嘲讽还是赞誉。
  然而,用一个故事说服那些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且个性偏执,耽于“鸡蛋里挑骨头”的投资人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跟“世界金融中心”这些大佬中的大佬们周旋,周鸿祎为此不免殚精竭虑。
  就在3月14日,奇虎360路演的前一天,周鸿祎还和他的同事们做出了一个临时决定:把PPT中里的“1、2、3”改成“3、2、1”。“1”代表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厂商;“2”代表中国第二大浏览器提供商;“3”代表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以活跃用户数计算)。
  事实上,对于国外投行来说,360的模式并非像“123”那么简单易懂。
  正如中国的同行们所说,奇虎360是一个与中国独特互联网使用环境息息相关的产品,而它的模式也极具中国特色。不熟悉这个环境,难以一下理解它。
  对于美国来说,流氓软件在这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因此,下载软件时,那些来自华尔街的投资人无需小心翼翼地在形形色色的下载链接中鉴别真伪,也极少因此被木马盯上。需要解释的类似“麻烦”即便不是一种折磨,也多少让外界报道的这个性格火爆、欠缺耐心的360掌门人费尽了心思去掂量。
  “(路演时)我可羡慕那些‘Copy to China’的公司了,直接说我是‘中国的×××’,别人就明白。”周鸿祎的快言快语总显得那么有杀伤力,因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不外乎“中国的谷歌”、“中国的雅虎”。
  玩概念是不少互联网人惯用的伎俩,而独具一格的360却没有这么做。一来没有现成的概念供自己复制;二来它拥有一个喜欢特立独行的董事长——周鸿祎,他有自己与世界周旋的独特角度。
  经过深思熟虑,周鸿祎拍板决定只对投资人讲两件事:第一,发现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是Facebook、谷歌等成功公司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网络安全有着独特的需求。如果大家每天都吃你的喝你的离不开你,你一定很重要,至于是不是赚钱是商业模式优化的问题;第二,360是一家具备颠覆性、Think Different的公司。“不管360的模式怪不怪、绕不绕,都是由一个叫周鸿祎的中国人独创的,周鸿祎改变了‘网络安全’的定义,用3年时间颠覆了传统杀毒行业。这是事实。”
  一个月,周鸿祎和他的团队奔波在路演、挂牌的路上,马不停蹄。皇天不负有心人,360最终实现了高达360倍市盈率的开盘价。
  周鸿祎对《网络导报》记者说:“360上市那一刻没有激动,只有淡定,甚至可以说是压力,因为我们得实现对投资者的承诺。同时,我也告诫360的团队,公司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们还得要保持创业公司的心态和精神,要坚决杜绝‘大公司病’。”
  上市后,周鸿祎本人却生了一场病。
  
  暗度陈仓
  “与人斗其乐无穷”,也许被标榜为“生性好斗”的周鸿祎真的乐在其中。就在外界不断质疑360免费如何实现赢利的时候,他话中有话地揶揄道,要感谢竞争对手给了360发展的机会,因为他们没看懂360的商业模式。
  直到360发布招股说明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360是这样赚钱的。
  在360创造的免费模式中,网络安全是基础,也是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核心。2006年,各种流氓软件肆虐互联网,而当时基于收费模式的传统安全厂商热衷于杀毒,对于流氓软件视而不见,这给了周鸿祎发力的机会。当时专门查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成为奇虎切入安全市场的先头部队,接下来的免费杀毒业务给整个安全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冲击。
  或许是水到渠成,也可能是无心插柳,周鸿祎和他的360完成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壮举。在核心安全基础上,360悄然建立了多方位且能满足用户上网需要的入口——360安全浏览器。
  彼时,许多同行都还没有意识到浏览器的重要性。360安全浏览器利用自己免费安全产品聚积了大量的人气与用户“黏性”,在360浏览器成为网民的上网入口之后,海量用户的流量就可以变现:360浏览器首页有一个搜索框,内嵌谷歌搜索,360可以与搜索引擎分成;在首页还有360安全网址,这里导航的广告位也是360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时,360的成功验证了周鸿祎和他的团队“毒辣”的视角,如今浏览器已经成为几大互联网厂商争夺的重要领域。
  有了浏览器和导航站点的成功,奇虎在上市前的一个月开始运营360安全桌面产品。在其产品的用户界面上,用户可以安装、使用一些流行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及服务。在争夺PC入口的战役中,360再下一城。而这些依然不是360赚钱的全部方式。未来实现大赢利,周鸿祎有着更长远的布局。
  360在核心安全和入口产品之上还有一个第三层平台产品,网页游戏联合运营业务即是其中之一,周鸿祎表示这部分收入的增速将高于网址导航带来的广告收入。
  周鸿祎说:“我实打实做了4年,有3亿多用户……每天有超过8000万人用我们的浏览器,这里面有一半用户选择用我们的起始页,一打开360浏览器,有一个可以搜索的网站,也可以有很多推荐的网站,将来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推荐的服务。”此时看来,免费的安全产品更像是一个“幌子”。
  上市前,360还相继发布了团购平台、极速浏览器应用开放平台,显然,这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可以衍生出很多生意模式。赚钱不在话下,投资者自然对其青睐有加。
  360上市前后,业内关于大量企业寻求上市或与互联网泡沫有关的讨论如火如荼。面对导报记者关于360是否在“赶场”上市的问题,已然完成暗度陈仓好戏的周鸿祎说:“我们没有‘赶场’,360上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互联网有没有泡沫,不是我关心的问题……互联网泡沫的多和少,对一个公司的用户价值没有什么影响。”
  
  有些公司现在在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就是绞杀一切有可能威胁到他们未来成长的企业。所以我做什么他们都会绞杀我。但我觉得企业做到这一步,只可能自己做不好死掉的。我还没见过哪个企业有能力把另外一个企业弄死。
  
  上市前的江湖
  上市前的2010年,360与腾讯QQ的单挑,令整个行业侧目,也让周鸿祎出尽了“风头”。其实早在1998年的时候,一手缔造了3721公司的周鸿祎在圈内就已小有名气。
  1998年,彼时的互联网江湖气象万千:这一年,马化腾创办腾讯,李彦宏还在硅谷,丁磊刚刚在国外同行的启发下改版首页,提出要做门户……
  这一年10月,方正最好的程序员周鸿祎从新疆回到北京,开始创业。抱着实现“让中国人用母语上网”的梦想,周鸿祎着手创办了3721网站,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2002年,3721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毛利6000万元,这几乎是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最漂亮的生意。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思维方式成为当时的互联网界竞相仿效的对象。在利益的驱使下,后来跟风的软件没有在服务功能更强方面着手,反而在“耍赖”方面愈演愈烈,以致于后来发展出了诸如间谍软件弹出广告、广告软件之类的东西,最终引起中国网民对这类软件的极大反感。
  与此同时,树大招风的周鸿祎和他的公司也被众多对手瞄上了。
  2001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360的纠纷闹到了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部里专门召开了听证会,后竟不了了之。
  2003年,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当年11月,雅虎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香港3721股权;2004年3月,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从创业者到职业经理人,周鸿祎在雅虎中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特立独行为他赢得了“雅虎野蛮人”的外号,同时,他与雅虎总部对发展方向看法的分歧,也为双方后来彼此猜忌埋下了伏笔。
  周鸿祎在雅虎的活儿干得很不错,起起伏伏间到了2005年。2005年7月6日的晚上,周鸿祎身穿黑T恤衫,灰色大裤衩出现在了北京CBD嘉里中心,他已经准备好了辞去雅虎中国区总裁一职。翌年,周鸿祎再次创业,出任奇虎公司的董事长一职。2006年7月,周鸿祎推出了“360安全卫士”免费软件,主打卸载流氓软件。百度、CNNIC、雅虎助手等一大批根深蒂固的插件被“一扫而空”。
  在周鸿祎破坏了一些规则后,互联网业内开始口水仗不断。作为“搅局者”,周鸿祎对网络安全的话语权的争夺,逐渐遭到传统杀毒软件厂商的不满。2008年,当360的免费杀毒初兴乍起之时,杀毒安全领域的所有厂商都将其视为异类,对其进行口诛笔伐,一顿狂轰滥炸。结果却是,360笑到了最后。
  “做互联网的,有三件事躲不开:生、死、腾讯。”周鸿祎也不能免俗。2010年,360与腾讯QQ全面开战。
  一番恶斗之后,周鸿祎似乎找到了应对腾讯的策略,还是反其道而行。对此,周对导报记者说:“别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是封闭的商业模式,而360选择的是开放的商业模式。360开放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点上,360的商业模式与其他互联网巨头是不同的。”
  周鸿祎还表示:“有些公司现在在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就是绞杀一切有可能威胁到他们未来成长的企业。所以我做什么他们都会绞杀我。但我觉得企业做到这一步,只可能自己做不好死掉的。我还没见过哪个企业有能力把另外一个企业弄死。”
  每一次都与众不同且化险为夷,而至今,无论是用户的争夺还是赚钱模式的建立,周鸿祎都在枪林弹雨中打拼。看得出的是,在与这些国内同行们的周旋中,周鸿祎把360幻化成了旧时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八卦转圈、太极画圆,且打的风生水起。
  
  继续周旋
  周鸿祎没有海外留学经历,英语说得磕磕巴巴,他自认是“土鳖出身”。
  在360上市后,这个在“过去几年里面跟超过上百家风险投资商,跟很多跨国公司都打过交道,知道怎么帮助他们建立共识”的“土鳖”,在与全世界的周旋中终究得到了些什么?
  毫无疑问,360成功登陆纽交所,证明360免费模式得到了海外资本市场的认可,这是对360创新能力的肯定。香港路演首日,360的股票获得3倍的超额认购;在美国,超额认购飙升40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坡的淡马锡、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三大主权基金都成了360的重量级投资者,而黑石、富达这样的全球知名基金,也积极参与360的股票认购。
  上市首日,奇虎360更是耀眼夺目。首日收盘报每股34美元,较14.50美元的发行价大涨134.45%,公司市值达到39.56亿美元。这个市值在境外上市的所有中国概念股中排名前十位,超过盛大、搜狐、当当网等行业巨头,而周鸿祎个人身价也已经超过7亿美元。面对导报记者,周鸿祎还表示:“上市有利于提升360的品牌,招揽更多的人才,融资倒是其次的。”
  周鸿祎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但“不惜”成为“行业公敌”的他希望改变的在360上市后改变了吗?
  外界将周鸿祎的逻辑体系解析为:十五年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三大”(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小”(新浪、搜狐、网易)的寡头垄断格局以及各种行业潜规则和木马、病毒等黑色利益链。周鸿祎说:“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做大,市值高,企业就一巨遮百丑,有媒体追捧,有政府疼爱。”他希望颠覆这种价值观。
  2009年,中央电视台启动摄制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开篇即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换一种解析,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依旧野蛮的生存状态下,短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历史,过去一目了然,未来却扑朔迷离。周鸿祎的信誓旦旦与成功或许换不来他期许的同行的尊重与改变——某种程度上,这片领域上的某些人与事依旧丑得无可救药,自豪得难以自拔。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摸索中。
  在商业世界里,周鸿祎的每一个决断、每一次与他人的争斗都将他的公司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在他与世界周旋的同时,有人开始研究他的公关之道,而只相信创新才能让互联网公司屹立不倒的周鸿祎对此“道”嗤之以鼻。一位熟识周鸿祎的人曾说:“像老周这种性格,也就是在互联网行业里面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是换了其他行业,肯定是到处碰壁,最后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老愤青。”
  喜欢枪、听发烧音响、崇拜乔布斯……互联网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个个头不高的“湖北佬”的故事,而对这些碎片形象的所有解读,都指向了360如何成功上市的完美光环。
  外人始终无法彻底读懂周鸿祎的价值观,因为在商言商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例外。顶着外界的猜测和那些有的没的鄙夷,他与世界不断并继续周旋着。只是在上市的当口,周鸿祎的奇虎360如同其Logo由“盾牌”到“圆球”的变化,闭合成了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懈可击的圆圈,并开始向外荡漾开去。
其他文献
有人说,他像一只蓄势待发的豹子,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大才子,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的才华席卷了整个风起云涌的电视圈;更有人猜测,作为一个资深电视媒体领军人物,跨界跳槽到搜狐搞视频,最大的诱惑一定来自搜狐视频可能分拆上市,如此一来,会给其带来丰富的报酬和头衔的加冕……然而,刘春自己却认为,那些形容自己的高级词汇不过是写者的杜撰,对于其跳槽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而已,“我不过是个打工
期刊
找项目?喝咖啡  徐晨/文  劳动节过后,注定这是繁忙的一周——又有两家互联网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也揭开了跌破发行价的大幕,力挺泡沫论的“童鞋”们终于找到了一丝平衡。移动互联网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开局不利,完全没有减弱风险投资的热情。现在的情况是,要找到好的开发者团队和产品,不仅仅是有资金、有品牌、有网络就可以。随着专门服务创业者的咖啡厅的诞生,开发者们,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团队往往在此扎堆,而对于
期刊
近日,关于谷歌和Facebook都考虑收购Skype的消息甚嚣尘上。尽管目前Skype和谷歌以及Facebook的谈判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这个事情的结果还是牵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毕竟这有可能是互联网行业相当重要的一次变革,Skype有可能被某个巨头买断也有可能成立合资公司。  Skype在2010年每月独立用户达到1.24亿,其中仅有810万付费用户。这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因素。结果,不是谷歌,
期刊
当前的互联网和IT业界,最红火的投资领域有几个?一是电子商务,数不清的VC和PE像蝗虫一样地蜂拥进入这个炽热的领域,掀起一层层的泡沫;第二个是移动互联网,在众多的平台商、内容提供商和通信营运商的合力推动下,用户群已经成熟,移动互联网开始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第三个领域则是APP,包括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APP和以百度应用开发平台为代表的Web APP。  正如苹果带来的开发者盛宴一样,百度所倡导的W
期刊
惠普意外泄露云计算计划  惠普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惠普新云服务业务的工程部临时副总裁斯科特·麦克莱兰(Scott McClellan)日前在更新其LinkedIn资料时,无意间泄露了该公司云计算计划相关的大量详情,甚至明确指出了惠普正在打造什么样的云计算服务。不过该副总裁目前已删除了这些信息,尽管如此,一些网站还是捕捉到了业已泄露的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惠普原本计划在VMware拟于今年8月召开的VM
期刊
“这次攻击是合谋,还是仅仅某个非常聪明的黑客为了扬名,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索尼PlayStation Network(PSN)大批用户数据失窃后,该公司表达了对于这次自己口中“非常专业和高度复杂”网络攻击是一场阴谋的质疑。那么,这次黑客事件究竟会给索尼带来多深的影响,事件的真相最终又能否水落石出呢?    事态  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近日终于就PSN遭
期刊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网上卖房动真格了。在日前与两家销售代理公司合作的签约仪式上,潘石屹说道:“今天谁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谁就是一个超越个人的能量体;谁要熟视无睹、不利用互联网,谁就会落后,就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在他看来,线下看房是必须的步骤,建筑空间、创新的设计、工程质量等这些都必须到现场来体验。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百分之百在网上实现:一件是资料、信息的索取,另一
期刊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不,对于华谊兄弟的股份,在马云不断减持的同时,马化腾领衔的腾讯却投入巨资购入。不过,二马不同态度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最新的消息是腾讯投入4.5亿投资华谊兄弟。5月9日,腾讯公司与华谊兄弟公司共同宣布:腾讯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此次投资涉及金额人民币近4.5亿元,投资完成后,腾讯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权,成为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然而,
期刊
5月10日,拉手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著名演员葛优成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诠释拉手网的“低碳幸福新主张”。在团宝网签约何润东、秦岚、于娜;聚美优品签约韩庚;58团购签约杨幂纷纷为其代言人后,团购大战新一轮的代言战逐步升级。    拉手网作为国内团购网站的领头羊,如何在这场代言战争中站稳脚跟,除了代言人的各种综合指标,团购网站自身的前景以及与代言人的契合程度也占了很大分值。  葛优本是“拉手族”
期刊
瑞星手机安全软件公测  5月11日,全新的“瑞星手机安全软件v1.0”开始公测。  据悉,这款产品按照用户日常使用习惯,在原有手机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和木马的基础上,又整合了隐私保护、防骚扰等功能,可以充分满足手机用户的安全需求。瑞星宣布个人软件产品免费,发力企业领域之后,又在移动互联网、多终端安全保护上展开战略布局。  瑞星安全专家表示,瑞星手机安全软件首次实现了跨平台的整体“云安全”保护,将个人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