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粱供需格局变动及趋势分析

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世界高粱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历史发展趋势及格局变化特征。从生产方面看,世界高粱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单产水平大幅提升、总产量逐步趋稳以及生产区域集中度较高;消费方面,中国、尼日利亚、墨西哥是三大主要高粱消费国,世界人均高粱消费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贸易方面,世界高粱贸易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粱进口国,对世界高粱贸易量变动发挥着决定性影响。未来,世界高粱生产和消费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水平,贸易量或有小幅增长。
  关键词:高粱;世界;生产;贸易;消费;趋势
  高粱作为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等多重抗逆性[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高粱最主要的两大用途为食用(含酿酒)和饲用。中国国内外粮价倒挂,同时无进口配额限制,自2012年起,高粱、大麦、木薯、玉米酒糟等作为饲用玉米的替代品大量进口到中国,中国于2014年起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高粱进口國,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占全球的70%以上。全面分析世界高粱的生产、消费与贸易的历史演变趋势及特征,对判断中国高粱在世界高粱市场中的地位、分析中国高粱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世界高粱生产形势及区域布局
  11世界高粱种植面积总体稳定
  近30多年来,世界高粱的收获面积总体较稳定,1980年世界高粱的收获面积为4 5304万hm2,2018年为4 1314万hm2。高粱的主要种植区域在非洲和亚洲(图1)。其中,亚洲高粱收获面积呈快速下降态势,从1980年的2 0311万hm2下降到2018年的6687万hm2,下降幅度高达671%。各大洲中,只有非洲的高粱收获面积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非洲高粱种植面积为1 4859万hm2,至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2 8285万hm2,增幅为904%。1991年之前一直较为稳定的居于世界高粱收获面积第二的位置,从1991年开始,非洲高粱收获面积稳居世界第一。欧洲和大洋洲的高粱收获面积较为平稳,2018年分别为171万、540万hm2。1980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高粱收获面积占世界高粱总收获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48%、328%、03%、206%、15%;到2018年,五大洲高粱收获面积占世界高粱总收获面积的比重分别调整为162%、685%、04%、136%、13%。
  12世界高粱单产水平普遍提升
  世界高粱的平均单产水平在过去30多年里有一定提高,从1980年的1 3100kg/hm2提高到2018年的1 4900kg/ hm2,增幅达到137%(表1),但各大洲高粱单产水平存在明显差距。1980年各大洲高粱单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美洲2 1850kg/hm2、非洲1 9500kg/hm2、大洋洲1 8300kg/hm2、欧洲1 4067kg/hm2、亚洲1 3475kg/hm2。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各大洲高粱单产水平都有所提升。其中,欧洲取代美洲成为高粱单产最高的地区,并且近年依然保持着波动中增长的态势,2018年达到3 4333kg/ hm2。非洲高粱单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2018年为3 1100kg/ hm2。大洋洲的高粱单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位居世界第三,2018年为2 4100kg/hm2。亚洲高粱单产近几年总体保持着平稳增长的状态,2018年达到2 0975kg/hm2。
  13世界高粱总产量总体趋稳
  世界高粱总产量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历了由伏波动较频繁到逐步趋稳的转变。1980—1997年间世界高粱总产量有着较大的波动,在1981年世界高粱总产量达到7 0436万t,而在1991年世界高粱总产量仅为5 3780万t(图2)。1997年以后各年世界高粱总产量逐步趋稳,基本维持在6 000万t左右。在五大洲中,美洲高粱种植面积虽然不高,但由于在单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高粱总产量位于五大洲之首,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比重大致在329%~551%之间。从图2可以看到,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波动与美洲高粱产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980—1997年间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波动主要是由于美洲高粱产量波动引起,1997年以来美洲高粱基本维持在2 500万t左右。亚洲因种植面积的缩减,其高粱总产量在波动中有明显下降趋势。而受益于高粱种植面积的大规模增加,非洲高粱总产量则大幅提升。
  图21980—2018年世界及各大洲高粱总产量
  数据来源:USDA大洋洲和欧洲由于高粱种植面积小,总产量明显低于其他三大洲,但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2018年产量分别为130万、927万t。
  14世界高粱生产区域集中度较高
  2018年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高粱,但前五大生产国高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约为510%,前十大生产国总产量占世界高粱总产量比重约为744%(表2)。虽然上述比重较1980年的721%和875%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世界高粱总产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是美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苏丹、印度、中国、阿根廷、巴西和尼日尔。与1980年世界高粱总产量前10位排序比较,变化较大的,一是巴西和尼日尔产量大幅增加进入到前10位中(而退出前10位的澳大利亚其产量并没有明显下降,甚至澳大利亚也有所增长),以及埃塞俄比亚产量大幅增加从1980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三位;二是由于收获面积大幅下降,1980年的前三大主产国美国、印度和阿根廷的高粱产量及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比均大幅下降,其中美国虽然产量也有明显下降,但仍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而印度和阿根廷产量大幅下降致使各自排名均后移(图3)。美国、印度和阿根廷的高粱产量及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比大幅下降,也是世界高粱生产集中度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   2世界高粱消费形势及区域布局
  21中国、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和美国是世界五大主要消费国
  世界高粱消费与供给保持同步变化,总体来看,1980—2018年世界高粱消费量在波动中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其中,1996年为世界高粱消费量的最高点,达到6 700万t,2002年为最低点,降至5 4206万t,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距高达2 2426万t,降幅高达236%(表3)。中国、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和美国这五个国家不仅是高粱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高粱消费大国,1980年上述五国高粱消费量约占世界高粱消费总量的606%。中国高粱消费从1980年起大致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早期中国的高粱主要用于食用和饲料,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食用功能大大减退,加之玉米产能、效益上升,饲料功能被玉米置换,因此消费量逐年下降。2012年起,中国国内外粮价倒挂[2],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进口玉米价格,高粱作为玉米的替代品大举进口国内,国内高粱饲用消费出现爆发性增长。2016年中国玉米支持政策调整导致国内玉米价格逐步下调,饲用高粱在产量、价格等方面与国内玉米相比都缺乏优势[3],前期迅速增长的饲用高粱使用量又逐步被玉米所替代。
  22人均高粱消费量明显下降且地区差异显著
  1980年世界人均高粱消费量为129kg,而2018年世界人均消费量降为79kg,相比1980年下降了388%(图4)。1980年中国人均高粱消费量为68kg,占世界高粱人均消费量的527%,2018年中国高粱人均消费量为31kg,仅为世界人均高粱消费水平的392%。从1980年至今,中国高粱人均消费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2009年中国人均消费量降到历史最低,仅为137kg。从2010年起,中国高粱人均消费量明显上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为90kg,但是之后明显回落。苏丹、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南苏丹是2018年世界高粱人均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172、978、938、809、676kg,明显高于世界人均消费量(表4)。
  3世界高粱贸易形势及格局变化
  31世界高粱进出口贸易量先减后增
  自1980年以来,世界高粱贸易量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1995年以前,世界高粱贸易总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图5);1995—2014年20年间世界高粱进出口贸易量相对平稳,每年基本维持在600万~800万t;近几年高粱进出口贸易量有所增加,尤其是2014年贸易量基本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其中出口1 2162万t、进口1 2342万t,但2017—2018年世界高粱进出口贸易规模又面临着下行压力。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近两年中国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降低,飼用高粱对玉米的替代优势明显下降,中国高粱进口规模大幅下降。
  32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2018年世界上共有72个高粱出口国,其中前三大高粱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占据了世界高粱出口总量的840%(图6)。近30多年来,美国除2012年被阿根廷赶超外,其高粱的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4]。2006年之前美国高粱出口量相对平稳,2006—2012年总体处于下降状态,2012年出口量跌到最低,从2013年开始逐渐上升,2015年创历史新高为8935万t,之后受市场影响有所回落。2018年美国出口量为2159万t,占世界高粱总出口量的 646%,远远高于其他高粱出口国。澳大利亚为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为50万t,约占世界高粱出口量的150%。阿根廷高粱种植面积较小,2018年出口量为15万t,占世界高粱总出口量的45%。此外,其他各国世界高粱出口总量占比均低于36%。
  33主要进口国是中国、日本和墨西哥
  2018年世界上共有72个高粱进口国,总进口量为3840万t,其中进口数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是中国、日本和墨西哥,进口量分别为700万、600万、500万t(图7)。中国从2013年开始高粱进口数量猛增,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5],在2014年进口量达到最大值为1 0162万t,进口量超过全球高粱总进口量的70%,但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4]。近30多年来,日本高粱进口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87年最高为510万t,2018年下降到561万t。墨西哥的高粱进口量总体也在下降,1980年进口量为5015万t,2018年进口量为548万t,其中2014年规模最小,仅为29万t。通过世界高粱总贸易量与各主要进口国贸易量的变动趋势来看,近年来世界高粱总贸易量的波动主要受中国高粱进口量波动的影响。2014年世界高粱总进口量较2012年增加5591万t,其中9531t来自于中国高粱进口量的增长[6];2018年世界高粱总进口量较2014年下降8502万t,其中9462t来自于中国高粱进口量的下降。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粱进口国,对世界高粱贸易发挥着决定性影响。
  4世界高粱生产与贸易趋势展望
  41世界高粱生产和消费总体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
  从1980年以来的全球高粱生产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世界高粱收获面积将会延续之前小幅下降的趋势,但随着单产水平的继续升高,全球高粱总产量将会继续保持稳定。近几年美洲的高粱产量有着明显下降,对世界高粱总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粱生产国、出口国,其高粱的产量和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目前非洲国家高粱生产单产水平较低,但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张,非洲总产量在最近30多年有明显增长,大致与美洲减少的产量相抵。可以预见,在市场不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世界高粱的生产量还将会维持在6 000万t这一相对稳定的水平。在中国,高粱已经由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未来产量规模将继续维持在200万~400万t水平,同时,中国作为世界高粱消费大国,食用高粱消费相对稳定,高粱总体消费量主要取决于饲用消费量的变动。在玉米价格相对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国内高粱的消费量将基本维持当前水平。
  42世界高粱贸易量或有小幅增长
  30多年以来,世界高粱贸易量在波动中先降后升,近三年又有下降趋势。当前国际粮食供需总体处于宽松性平衡,全球谷物贸易市场预计不会发生剧烈波动,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粱进口国,世界高粱贸易量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市场波动的影响。高粱在中国作为小杂粮主要用于饲料、燃料和酿酒等产业,可替代性较强。其中,进口高粱主要作为饲用,饲用高粱贸易量主要受玉米价格影响。近期玉米市场价格相对低位运行,作为饲用的高粱进口量回升空间不大。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干旱洪涝频繁,高粱的稳产性高,在环境逆境中能发挥其比较优势[7]。全球生物燃料非主粮化倾向又刺激全球高粱贸易量增加,高粱的用途多元化也将会促进全球范围内增加其消费量和贸易量。总体而言,高粱的世界贸易总体保持平稳,或有小幅增长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士杰,李继洪,刘勤来,等高粱的食品与饮品[J].农产食品科技,2010(1):1012
  [2]辛翔飞,孙致陆,王济民,等国内外粮价倒挂带来的挑战、机遇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8(3):1522
  [3]梅立红对美高粱反倾销“拍卖季”玉米迎利好[J].种子科技,2018,36(5):10
  [4]卢峰,邹剑秋,朱凯,等积极应对高粱进口剧增,稳定我国高粱产业发展[J].农业经济,2015(11):124125
  [5]李顺国,刘斐,刘猛,等近期中国谷子高粱产业发展形势与未来趋势[J].农业展望,2018,14(10):3740
  [6]刘慧,周向阳国内外高粱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16,12(8):6366、76
  [7]李守萍发展专用高粱前景广阔[J].农业经济,2003(12):3031
其他文献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广
期刊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校园重要基础设施与师生的基本教学平台.从当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结合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具体特点,从访问控制、安全检测和攻
培养简捷思维,首先要树立简单思想,面对难题要消除畏惧心理,其次要注重过程参与,由简单实验入手,体验成功,把复杂问题分解细化,寻找规律,突破固定思维,培养悟性,激发灵感,优
介绍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阐述其技术特点、网络标准、应用领域及所需设备,并给出一个组建校园网络的方案设想.
尖叶提灯藓抑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每0.5g鲜草1ml纯水浸提液对4ml培养液的供试菌株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菌能力减弱,16倍稀释液仅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成为非连续介质及介质性质差异,地震动响应由此变得复杂。基于此,对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不连续分析方法(DDA)进行改
概述鄞州区籼粳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通过新品种引试示范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推广了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籼粳杂交水稻品种,培育了数位具备全省水平领先的种粮大户
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来源、农民财产权益损失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江苏省南京市和南通市的调查情况发现,土地增值收益主要来源于社会公共物品投入、土地稀缺性和土地价格扭曲,但
冻融作用是高寒冻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大通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对冻融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冻融作用发育强烈,主要表
摘要:目的:查阅国内外食物成分数据,建立中国常见食物ω3脂肪酸的含量数据表,为ω3脂肪酸膳食营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找国内外食物数据库中ω3脂肪酸含量的数据,根据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整理出中文ω3脂肪酸食物成分表。结果:经筛选比较,最终收集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5年修订的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中368种、美国农业部发布于2014年更新于官网的食物成分表中56种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中6种食物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