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基因PINK1和J-1的转录水平在神经毒损伤的MN9D细胞中的不同变化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神经毒素作用下,关键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致病基因PINK1和DJ-1的转录情况,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本研究使用MN9D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的方法筛选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和1-甲基-4-苯基嘧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的半数致死剂量.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J-1基因和PINK1基因转录情况.通过RT-PCR以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方法检测DNA去甲基化酶TET1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 1)MN9D活细胞数在6-OHDA和MPP+作用下均发生了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6-OHDA和MPP+的半数致死剂量分别约为10 μmol/L和100 μmol/L.2)J-1的mRNA水平在6-OHDA或MPP+作用下未发生改变,而PINK1的mRNA水平则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下降.3)DNA去甲基化酶TET1的转录表达水平也发生显著下降.结论 神经毒素作用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PINK1的转录发生下调,并可能是由DNA去甲基化酶TET1表达下调所介导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现状,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4年疟疾疫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由于弓形虫生活史复杂,形态各异,致病机理繁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和预防药物
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境外常见热带疾病的认识。 It reported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first case of
目的 规范郴州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制作质量,为消除疟疾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2014年每月抽取郴州市各县(市、区)不明原因发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在多发性硬化、脑缺血等伴发的炎性反应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
目的:研究MR 3D FLASH-WE结合3D SPACE序列对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MVD)指导价值.方法: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患者.其中HFS(面肌痉挛)68例,TN(三叉神经痛)34
目的 采用体外锚蛋白(AnkG)启动子介导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PA)对AnkG启动子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对人和小鼠的AnkG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克隆小
目的 研究高场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序列对头颈部肿瘤非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分析不同标记时间(PLD)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肿瘤血流量重复测量的信度.
上颌中切牙扭转病因尚不明确,有家族性倾向。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基因的表达直接影响颅面骨发育以及错畸形类型。本文报道左侧上颌中切牙180°扭转1例,并追溯其家族史,结合相关